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心晶

作品数:42 被引量:286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文化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通气
  • 9篇机械通气
  • 7篇综合征
  • 7篇窘迫综合征
  • 7篇呼吸窘迫
  • 7篇呼吸窘迫综合...
  • 7篇急性呼吸
  • 7篇急性呼吸窘迫
  • 7篇急性呼吸窘迫...
  • 5篇预后
  • 5篇重症
  • 5篇哮喘
  • 4篇血液
  • 4篇血液净化
  • 4篇脓毒
  • 4篇危重
  • 4篇连续性
  • 3篇血液净化治疗
  • 3篇氧合
  • 3篇体外膜肺氧合

机构

  • 41篇天津市第三中...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肝胆疾...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天津市海河医...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天津市人民医...
  • 1篇天津市人工细...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天津铁厂职工...

作者

  • 42篇高心晶
  • 32篇徐磊
  • 20篇李智伯
  • 17篇秦英智
  • 14篇王志勇
  • 10篇冯全胜
  • 9篇李军
  • 8篇尹承芬
  • 6篇李彤
  • 4篇支永乐
  • 4篇张杰
  • 4篇段大为
  • 3篇鹿兴
  • 2篇刘东
  • 2篇王东浩
  • 2篇王东
  • 2篇胡晓旻
  • 2篇何正中
  • 2篇廉富
  • 1篇吴鹏

传媒

  • 16篇中华危重病急...
  • 7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2...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膜肺氧合与机械通气用于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院间转运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比较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常规机械通气进行院间转运的情况和临床结局,探讨严重ARDS患者最佳的院间转运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4年1月因常规机械通气失败,从其他医院转诊到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的11例严重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5例应用ECMO辅助转运者为观察组,6例由移动呼吸机转运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转运情况以及转运前后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和Murray评分。结果观察组年龄明显大于对照组〔岁:73(46,77)比34(23,46),Z=-2.293,P=0.022〕,转运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Murray评分、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转运时间、转运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ACHEⅡ(分):36(33,39)比27(23,35),Z=-1.830,P=0.067;Murray评分(分):3.5±0.3比3.4±0.2, t=0.667,P=0.524;PaO2/FiO2(mmHg,1 mmHg=0.133 kPa):61±14比63±14,t=-0.249,P=0.809;转运时间(min):24(18,74)比79(41,86),Z=-1.654,P=0.098;转运距离(km):12.9(8.3,71.8)比72.4(39.5,86.8),Z=-1.651,P=0.099〕。两组转运前生命体征、呼吸机参数和Murray评分均无差异。观察组转入时心率、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吸气压、Murray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心率(次/min):102±16比136±8,t=-4.374, P=0.002;呼吸频率(次/min):23±3比37±2,t=-7.967,P=0.000;吸入氧浓度:0.40±0.05比0.96±0.09, t=-12.152,P=0.000;吸气压(cmH2O,1 cmH2O=0.098 kPa):21±1比34±4,t=-6.887,P=0.000;Murray评分(分):2.7±0.2比3.8±0.2,t=-8.573,P=0.000〕,而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mmHg:278±65比41±5, t=8.075,P=0.001)。观察组4例存活出院,1例转运途中出现氧气供应中�
徐磊王志勇李彤李智伯胡晓旻冯全胜段大为高心晶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体外膜肺氧合
机械通气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病因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机械通气过程中较少见的并发症,但其发生原因复杂,危害严重。1980年Rasanen等就已对相关问题作了临床报告和分析,但至今国内尚未见系统研究。我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共收治实施机械通气患者767例(除外因原发AMI而需要机械通气者),其中5例患者并发AMI,发生率0.65%,现对这5例患者在进行机械通气时发生AMI的原因进行分析。
高心晶秦英智
关键词:机械通气病因
血液净化治疗致死性哮喘的研究
目的研究针对致死性哮喘(Sudden-onset fatal asthma,SFA),血液净化治疗(CRRT)对于改善肺机械参数(Pmean、Auto-PEEP、VT、R)和血气分析(pH、HCO3-、BE、PaO、Pa...
李智伯徐磊高心晶冯全胜李军秦英智
关键词:机械通气哮喘患者
文献传递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对压力与容量控制模式机械通气容量参数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观察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和容量控制通气模式下不同潮气量(VΥ)水平对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时容量参数的影响。方法5只绵羊镇静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下,调整吸气压使VΥ分别维持于6、10、15、20ml/kg,其他呼吸机支持条件不变,将呼吸机模式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分别调节VT于6、10、15、20ml/kg各维持20min,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心功能。结果①在两种模式条件下,心排血指数(CD、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随VΥ水平升高而减小,VΥ为15ml/kg(SIMV模式:CI(3.94±1.03)L·min^-1·m^-1,ITBVI(707±105)ml/m2;BiPAP模式:CI(4.11±1.11)L·min^-1·m^-1,ITBVI(715±122)ml/m2]和20ml/kg时[SIMV模式:CI(3.87±1.04)L·min^-1·m^-2,ITBVI(705±116)ml/m2;BiPAP模式:CI(3.64±0.96)L·min6-1·m^-2,ITBVI(694±114)ml/m2]与6ml/kg时(SIMV模式:CI(4.96±1.58)L·min^-1·m^-2,ITBVI(811±169)ml/m^2;BiPAP模式:CI(5.67±1.96)L·min-1·m^-2,ITBVI(823±182)ml/m^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平均气道压(Pmean)随着VΥ水平升高而增加,VΥ为15ml/kg[SIMV模式:SVRI(237.6±56.2)kPa·S^-1·L^-1,Pmean(14.0±3.2)cmH20(1cmH2O=0.098kPa);BiPAP模式:SVRI(230.8±32.9)kPa·S^-1·L^-1,Pmean(13.0±2.2)cmH2O;和20ml/kg时(sIMV模式:sVRI(253.1±76.7)kPa·S^-1·L^-1,Pmean(18.2±4.8)cmH2O;BiPAP模式:SVRI(246.7±48.8)kPa·S-1·L^-1,Pmean(16.8±3.3)cmH2O]与6ml/kg时[SIMV模式:SVRI(184.8±47.5)kPa·S^-1·L^-1,Pmean(8.8±1.6)cmH2O;BiPAP模式:SVRI(184.5±51.5)kPa·S^-1·L^-1,Pmean(8.6±0.5)cmH2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VP、心率(HR)、平
李军高心晶高艳颖卫俊涛秦英智
关键词:潮气量血流动力学平均气道压
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甲型H1N1流感的肺保护策略探讨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观察体外膜肺氧合(ECMO)用于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症肺炎时,如何通过肺休息实施肺保护策略。方法对5例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症肺炎患者应用ECMO支持和不同机械通气策略进行治疗。其中2例死亡患者均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及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同时利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模式进行控制性肺膨胀,复张压力设定在40cmH2O(1cmH2O=0.098kPa)。3例存活患者均应用肺休息策略,即逐渐抬高呼气末正压(PEEP),通过最佳顺应性寻找最佳PEEP,然后通过BiPAP模式将高水平压力(Phigh)设定为20cmH2O进行观察。结果死亡2例,其中1例因肺损伤反复出现自发性气胸伴脓毒症死亡;另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采用肺休息治疗策略,最终康复。结论甲型H1N1流感所致重症肺炎患者应用ECMO治疗时,通过肺休息实施肺保护策略,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减少肺损伤的发生。
徐磊杜钟珍高心晶秦英智李智伯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体外膜肺氧合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诱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分析接受局部枸橼酸抗凝(RCA)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收治的需要进行RCA-CRRT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有心律失常组和无心律失常组。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置管部位、疾病组成、心电图、电解质〔总钙、血清游离钙(iCa^(2+))、血磷、血镁、血钾〕和血气分析〔pH值、碳酸氢根(HCO^(3)-)〕水平。观察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并比较是否发生心律失常两组患者CRRT前及治疗后24、48、72 h与心律失常发生时不同时间点电解质和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6例RCA-CRRT患者,其中12例(占13.95%)发生心律失常,其余74例(占86.05%)未发生心律失常。12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平均时间为(44.00±16.82)h,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电图与CRRT前比较无明显ST段变化,总钙水平较CRRT前明显升高(mmol/L:2.48±0.40比2.13±0.35,P<0.05),血镁较CRRT前明显降低(mmol/L:0.73±0.20比0.95±0.25,P<0.05);CRRT前和心律失常发生时iCa^(2+)、血磷、血钾、pH值、HCO^(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治疗时间延长,是否发生心律失常两组总钙水平呈逐渐升高趋势,治疗48 h已经较CRRT前出现了统计学差异(mmol/L:有心律失常组为2.48±0.33比2.13±0.35,无心律失常组为2.30±0.22比2.15±0.48,均P<0.05);两组iCa^(2+)、pH值、HCO^(3)-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血磷和血镁水平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有心律失常组血钾呈逐渐降低趋势,但无心律失常组血钾变化不明显。治疗72 h时有心律失常组总钙水平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组(mmol/L:2.69±0.35比2.45±0.23,P<0.05);但两组患者血清iCa^(2+)、血磷、血镁、血钾及pH值、HCO^(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
高心晶冯全胜徐磊
关键词:局部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律失常代谢
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预测困难脱机结果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对困难脱机患者脱机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184名困难脱机患者进行的214例次脱机,按脱机结果分为脱机成功组和脱...
汪维杰徐磊高心晶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哮喘的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改善危重哮喘患者肺机械通气参数、细胞因子水平、血气分析结果的机制。比较应用碳酸氢盐置换液与乳酸盐置换液在以上方面的差别。方法26例危重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例)、碳酸氢盐CBP组(8例)、乳酸盐CBP组(8例),分别应用单纯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碳酸氢盐置换液CBP、机械通气+乳酸盐置换液CBP治疗24h,比较3种治疗方法对肺机械通气参数、血清细胞因子、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电解质的影响。结果碳酸氢盐CBP组、乳酸盐CBP组治疗24h后肺机械通气参数改善,细胞因子水平下降,pH值及氧分压得到改善;两种置换液对血清电解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乳酸无明显影响。乳酸盐CBP组pH值明显高于碳酸氢盐CBP组(7.39±0.05比7.30±0.01,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mmHg,1mmHg=0.133kPa)明显低于碳酸氢盐CBP组(57.14±5.04比89.00±3.66,P〈0.01)。结论联合应用CBP治疗危重哮喘可以更快改善肺机械通气参数和血气分析结果,迅速降低细胞因子水平;乳酸盐置换液可以更好地改善CO2潴留。
徐磊李智伯高心晶李军张杰
关键词:危重哮喘连续性血液净化细胞因子
应用组胺和乙酰胆碱混合液气管内滴入制作支气管哮喘动物模型的研究
李智伯徐磊高心晶
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评价脓毒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变化的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评价脓毒性心肌病(SIC)患者心率下降前后心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2月28日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成人患者,入组患者完成1 h-Bundle集束化治疗后即刻进行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和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筛选出心率>100次/min的S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洛尔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55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重症监护病房(ICU)6、24和48 h完成STE及PiCCO监测,并计算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主要结局指标:艾司洛尔控制心率后dp/dtmax的变化值。次要结局指标:dp/dtmax与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的相关性;艾司洛尔治疗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氧输送(DO_(2))、氧消耗(VO_(2))及每搏量(SV)的变化;艾司洛尔治疗后心室率控制达目标值的比例;两组患者28 d及90 d病死率。结果艾司洛尔组与常规治疗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乳酸、24 h液体平衡量、脓毒症病因及既往合并症等基线数据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IC患者应用艾司洛尔治疗24 h后均达到目标心率,且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艾司洛尔组GLS、全心射血分数(GEF)及dp/dtmax等反映心肌收缩的参数均明显升高〔GLS:(-12.55±4.61)%比(-10.73±4.82)%,GEF:(27.33±4.62)%比(24.18±5.35)%,dp/dtmax(mmHg/s):1312.1±312.4比1140.9±301.0,均P<0.05〕,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明显降低〔μg/L:1364.52(754.18,2389.17)比3508.85(1433.21,6988.12),P<0.05〕,DO_(2)、SV明显升高〔DO_(2)(mL·min^(-1)·m^(-2)):647.69±100.89比610.31±78.56,SV(mL):49.97±14.71比42.79±15.77,均P<0.05〕;且即使两组患者在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相似的情况下,艾司洛尔组外周血管阻力指
王俊义何正中何正中高心晶尹承芬王志勇
关键词:心功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