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振

作品数:48 被引量:22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希望马拉松专项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细胞
  • 17篇切除
  • 17篇肝细胞
  • 15篇预后
  • 15篇肿瘤
  • 15篇肝癌
  • 13篇手术
  • 10篇切除术
  • 8篇肝切除
  • 7篇外科
  • 7篇细胞癌
  • 7篇肝细胞癌
  • 7篇肝细胞肝癌
  • 7篇肝转移
  • 6篇直肠
  • 6篇术后
  • 6篇肠癌
  • 5篇原发性
  • 5篇直肠癌
  • 5篇间质

机构

  • 4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北京清华长庚...
  • 1篇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

  • 48篇黄振
  • 36篇赵宏
  • 35篇蔡建强
  • 34篇毕新宇
  • 27篇赵建军
  • 18篇张业繁
  • 16篇李智宇
  • 15篇阎涛
  • 13篇周健国
  • 11篇李聪
  • 7篇周海涛
  • 7篇李原
  • 4篇韩玥
  • 3篇赵平
  • 3篇杨琳
  • 2篇付明
  • 2篇梁建伟
  • 2篇曾维根
  • 2篇王征
  • 2篇董立佳

传媒

  • 11篇肝癌电子杂志
  • 6篇中华肿瘤杂志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抗癌之窗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第一届国家癌...
  • 1篇第十四届全国...
  • 1篇第六次全国医...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2篇2014
  • 1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类癌3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胃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7至2007年期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3例胃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Ⅰ型类癌8例,Ⅲ型类癌25例。病变位于胃体10例,胃底贲门18例,胃窦5例。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全组共31例行手术治疗,1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1例行肝转移灶放疗。25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173个月。总体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2%、47.1%和25.0%。其中Ⅰ型患者全部存活。Ⅲ型患者中9例死亡,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30.8%和18.2%。结论胃镜是早期发现胃类癌的重要手段,免疫组化有助于提高类癌的诊断率。胃类癌的治疗以及预后与准确的分型密切相关。
赵宏崔修铮阎涛黄振鲁海珍
关键词:胃肿瘤类癌瘤
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中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在低位直肠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行低位直肠癌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的71例患者,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组(研究组35例)和传统经腹膜乙状结肠造口组(对照组36例),分析不同造口方法对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造口旁疝等并发症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完成造口操作所需时间为(13.4±1.7)min,对照组患者为(21.4±2.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患者术后恢复排气时间为(63.4±13.3)h,对照组患者为(43.0±15.0)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5.9±1.0)d,对照组患者为(6.4±1.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随访期间,研究组患者未有造口旁疝的发生,对照组患者出现4例造口旁疝,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腹膜外隧道式乙状结肠造口术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还可以减少术后住院时间及造口旁疝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周海涛周志祥云红聂红霞苏昊梁建伟刘骞单毅裴炜赵宏黄振王征曾维根刘昕
关键词: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无远处转移的晚期肝细胞癌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观察多靶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不伴远处转移的晚期或进展期肝细胞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7年4月至2009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45例不伴有远处转移的晚期或进展期肝细胞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治疗,其中18例联合TACE(1~5次),27例单用索拉非尼。索拉非尼起始剂量400mg,每日2次,治疗过程中根据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调整用量。每2个月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中位总生存时间(OS)。结果至2009年12月,40例患者达到临床评价要求(联合TACE18例,单用索拉非尼2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主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为手足皮肤反应、腹泻和高血压。两组患者均无4级严重不良反应。索拉非尼联合TACE组中位TTP为10.0个月,中位OS16.0个月;单用索拉非尼组中位TTP为4.5个月,中位OS5.3个月。两组OS和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变局限在肝内且不合并远处转移的晚期或进展期肝细胞癌患者,口服索拉非尼联合TACE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且生存预后改善。
黄振毕新宇赵建军赵宏蔡建强
关键词:肝细胞癌索拉非尼分子靶向治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解剖性分离方法在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降低肝癌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39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3例采用解剖性分离方法(A组)进行肝切除;155例采用传统钳夹法(B组)进行肝切除。围手术期常规保肝治疗。比较2组术中出血及输血情况、术后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A组肿瘤直径(6.02±3.24)cm,术中出血量(445±240)ml,输血52例(24.3%),输血量(520±280)ml。无手术死亡及腹腔出血、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轻度并发症12例(4.9%),术后住院时间为(13.4±4.9)d。B组肿瘤直径(5.84±2.93)cm,术中出血量(1 200±320)ml,输血53(34.2%)例,输血量(1 400±623)ml。手术后30d内死亡5例(3.23%),发生并发症25例(16.1%),其中术后腹腔或肝创面出血5例、肝功能衰竭5例。术后住院时间(18.9±10.3)d。A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死亡率、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总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P<0.01)。结论在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同时,采用解剖性分离方法进行肝切除,可以显著降低肝癌肝切除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蔡建强毕新宇赵建军李智宇黄振赵宏赵平
关键词:肝癌手术死亡率肝切除
直肠癌异时性肝转移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手术
2015年
【编者按】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其转移形式包括同时性肝转移和异时性肝转移,我们称结直肠癌患者原发病灶切除术后大于6个月出现的肝转移为异时性肝转移,约有20%-40%结直肠癌患者在原发病灶手术切除后会出现这种情况,多在术后的3年内发生,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这样的转移病灶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十分重要。
赵建军蔡建强毕新宇黄振赵宏李聪
关键词:结肠癌肝转移
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肝癌联合脾切除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手术安全性的影响以及围手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77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50例,女性27例,年龄25~76岁,平均(55±12)岁。按照是否联合脾切除术,将患者分为切脾组(n=71)和不切脾组(n=106)。比较两组在手术安全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肝功能恢复、术后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及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术后第1、10、30天血小板计数分别为(88.4±23.6)×10^9/L、(345.3±98.2)×10^9/L、(210.8±92.2)×10^9/L,与不切脾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脾组手术时闻为(216±105)min,高于不切脾组的(135±6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及输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脾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3%,与不切脾组的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提高围手术期处理水平,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脾联合切除术是安全的。
毕新宇赵建军阎涛李聪周海涛黄振赵宏蔡建强
关键词:肝细胞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切除
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若干问题被引量:9
2016年
肝切除术仍是目前肝脏恶性肿瘤治疗的金标准,病变的完全切除可提供治愈机会。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样为肝切除术的最常见适应证,彻底切除这些病灶后患者可有30%-40%的5年生存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原发或者继发肝脏恶性肿瘤患者不适合行肝切除术,针对这类患者传统的全身化疗的疗效有限。因此,肿瘤消融方法的出现填补了不适合行肝切除术患者的治疗空白。
赵建军毕新宇赵宏周健国黄振李智宇张业繁李原韩玥蔡建强
关键词:射频消融恶性肿瘤患者肝脏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肝转移肝切除术肝癌
肝细胞肝癌术后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31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外科治疗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2例外科治疗HC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832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0%、70.2%和53.6%,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2%、61.5%和40.5%。单因素分析显示,元临床症状、肿瘤≤5cm、肿瘤单发、分化程度好、无病理脉管瘤栓、血清甲胎蛋白(AFP)阴性、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阴性、Child-Pu曲A级、无腹水、无或轻度肝硬化、解剖性分离法切除、无围手术期输血、无腹腔淋巴结转移、无大血管侵犯以及无肿瘤破裂或肝外侵犯的HCC患者生存情况较好。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有无临床症状、肿瘤大小、肿瘤数目、有无病理脉管瘤栓、血清AFP、肝硬化程度、肝脏外科切除技术、有无腹腔淋巴结转移、有无大血管侵犯、有无肿瘤破裂或肝外侵犯是HCC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有无腹腔淋巴结转移、有无大血管侵犯和有无肿瘤破裂或肝外侵犯贡献较大,RR分别为4.607、4.103和3.955。结论HCC切除术后患者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术前早诊早治、术中手术微创操作、术后预防肝硬化进展是改善患者术后生存的重要途径。
阎涛赵建军毕新宇赵宏黄振李智宇周健国李原李聪蔡建强赵平
关键词:肝细胞预后肝炎病毒性外科疗法
胃肠间质瘤的靶向治疗
2012年
胃肠间质瘤源自何处?胃肠间质瘤(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干细胞——卡哈尔细胞的肿瘤。胃肠间质瘤在胃肠道各种良恶性肿瘤中只占少数,但种类繁多,形态复杂。
黄振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靶向治疗间质干细胞良恶性肿瘤胃肠道
134例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1999年1月至2010年7月所收治的134例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结果:腹部肿块、腹痛、腹胀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本组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37.8%,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46.5%,行姑息性切除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7%,仅行剖腹探查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0。结论: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治疗的首选方法,辅助性化疗、放疗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周海涛蔡建强毕新宇赵建军赵宏黄振
关键词:腹膜后肉瘤外科手术预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