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文根

作品数:40 被引量:172H指数:7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颈椎
  • 7篇脊柱
  • 6篇手术
  • 6篇头坏死
  • 6篇结核
  • 6篇坏死
  • 6篇骨头
  • 6篇骨头坏死
  • 6篇股骨
  • 6篇股骨头
  • 6篇股骨头坏死
  • 5篇内固定
  • 5篇激素性
  • 5篇激素性股骨头...
  • 5篇骨折
  • 4篇椎体
  • 4篇颈椎病
  • 4篇激素
  • 4篇关节
  • 4篇成形术

机构

  • 34篇新乡医学院第...
  • 6篇解放军第15...
  • 4篇新乡医学院
  • 1篇甘肃省中医院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新乡市第一人...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作者

  • 40篇侯文根
  • 8篇梁秋冬
  • 7篇施新革
  • 7篇郭鑫
  • 6篇孙晓辉
  • 6篇杨素敏
  • 6篇董玉珍
  • 6篇黄昌林
  • 6篇路坦
  • 6篇安永博
  • 5篇徐海斌
  • 4篇张超
  • 4篇张君
  • 2篇刘中何
  • 2篇宗海斌
  • 2篇王经宇
  • 2篇黄涛
  • 2篇杨利斌
  • 2篇李爱国
  • 2篇朱履刚

传媒

  • 5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医学信息(手...
  • 2篇新乡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医学信息(内...
  • 2篇临床研究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包头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腰骶椎结核3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前路清除病灶、植骨联合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收治的31例腰骶椎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病变部位为下腰椎及骶椎,术前抗结核治疗3周以上,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问植骨(髂骨)。术后卧床休息6~12周,持续使用抗结核药物12~18个月。结果随访12~43个月,有1例形成窦道,双侧形成脓肿,经再次手术切除窦道、清脓后愈合,植骨块无移位,结核病灶均愈合;13例有神经症状者基本恢复;31例术后随访未见椎体滑移,椎体高度、后突畸形矫正及椎体稳定性恢复满意,植骨于术后5~9个月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前后联合入路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和充分脊髓神经减压,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坚强的三柱稳定性。
杨利斌杨素敏侯文根路坦
关键词:腰骶椎结核前后入路经椎弓根固定椎间植骨
单纯后路术式与前后路联合术式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比较单纯后路术式与前后路联合术式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路径分为单纯后路术式组(38例)和前后路联合术式组(30例)...
侯文根路坦孙晓辉杨素敏
关键词:脊柱结核
骨水泥体积分数对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研究骨水泥体积分数对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骨折(OVCF)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患者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单节段OVCF并行PKP的患者180例,根据患者术后椎体新发骨折情况分为相邻椎体骨折(AVF)组(32例)、非AVF组(40例)和非骨折组(108例)。基于X线片的价值,计算骨水泥体积分数,比较3组患者注射骨水泥体积、骨水泥体积分数及骨水泥渗透率及手术前后Cobb角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AVF组患者注射骨水泥体积及骨水泥体积分数均显著大于非AVF组和非骨折组(P<0.05);AVF组、非AVF组及非骨折组患者骨水泥渗透率分别为34.38%、20.05%和19.67%,AVF组患者骨水泥渗透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3组患者术后Cobb角及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结论单节段OVCF行PKP患者中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及骨水泥渗透率随骨水泥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临床应用时应密切注意。
侯文根孙晓辉张超杨素敏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脊柱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脊柱转移癌共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予以PVP)和观察组(予以PKP)各有34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区域后凸角(LKA)以及椎体高度压缩率。结果术前与术后3d、1个月及3个月,两组ODI、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两组的椎体高度压缩率及LKA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d、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椎体高度压缩率及LKA比对照组改善更多(P<0.05)。结论PVP及PKP对脊柱转移癌均有良好疗效,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功能,但PKP在恢复LKA及椎体高度方面效果更佳。
安永博侯文根路坦郭鑫
关键词:骨水泥脊柱转移癌椎体后凸成型术经皮椎体成形术
Bcl-2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冲击注射地塞米松)和对照组。实验8周处死动物,取股骨头作骨细胞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观察,并用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骨细胞凋亡和Bcl-2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实验组较对照组股骨头骨小梁变细、稀疏、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脂肪细胞增大。电镜下实验组骨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线粒体及高尔基体肿胀,染色质边聚较多见。实验组凋亡骨细胞增多,Bcl-2表达骨细胞轻度增加。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是骨细胞凋亡和坏死共同作用的结果。
侯文根施新革
关键词:激素股骨头坏死BCL-2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的建立及相关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的建立,并通过临床应用验证其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258例,建立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并根据该标准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所建立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86.4%、89.7%。临床应用研究显示给予预防性治疗(干预组)的患者,其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干预组(34.2%vs84.9%,P<0.01)。结论确立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0期临床诊断标准,有助于早期发现股骨头坏死,具有重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发现对0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应用多种预防性综合措施进行干预,治愈率较高,能有效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
黄昌林侯文根常祺朱履刚黄涛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对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c factor-3,NT-3)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SC)对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将NT-3基因转入经贴壁法培养、纯化、传代的SC中,S-100染色检测NT-3质粒转入前后SC的纯度。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80只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按桥接物的不同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细胞外基质(ECM)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管(PLGA)桥接组;B组:SC-ECM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T-3基因-ECM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T-3基因修饰的SC-ECM凝胶PLGA管桥接组。于术后不同时间进行神经传导速度、组织形态学观察以及计量学分析。结果 NT-3转染前后SC纯度分别为(92.7±2.1)%及(95.6±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轴突数、髓鞘的厚度、神经纤维的直径、神经组织面积的百分比等,D组均优于B、C组(P<0.05),B、C组均优于A组(P<0.05),而B、C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转染NT-3基因的SC移植于损伤的周围神经,有促进神经生长、髓鞘再生的作用,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
施新革宗海斌董玉珍侯文根梁秋冬
关键词:基因工程坐骨神经雪旺细胞神经再生神经营养因子3
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4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4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病例。统计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率,并依据骨折情况将患者分成骨折组(59例)和未骨折组(282例)。制作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统计两组相关危险因素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随访1~2年,59例(17.3%)患者相邻椎体发生骨折。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骨折病史、骨密度、伤椎数、骨折程度、骨水泥渗漏是患者术后邻近椎体发生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易发生骨折,而年龄、骨折病史、骨密度、伤椎数、骨水泥渗漏是发生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侯文根孙晓辉张超杨素敏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老年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科Ⅰ类切口人工内置物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骨科Ⅰ类切口人工内置物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07年7~12月149例Ⅰ类切口人工内置物手术患者为A组和2008年7~12月156例Ⅰ类切口人工内置物手术患者为B组,对两组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两组病例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率均为100%,A组抗菌药物种类最多为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62.42%);B组抗菌药物种类最多为二代头孢类抗菌药物(76.92%),术后72h内停药率B组(70.51%)明显高于A组(19.46%)(P<0.05),两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管理,可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化应用。
施新革侯文根董玉珍梁秋冬
关键词:围手术期医护抗菌药
髋周软组织早期病理变化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相关性研究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中髋周软组织糖皮质激素受体(GR)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变化,结合股骨头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32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24)每周2次臀部肌内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8.0mg/kg造模,对照组(n=8)每周2次臀部肌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处理的第2、4、6、8周分批处死动物,取出双侧股骨头及髋周软组织,行股骨头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并分析髋周软组织中GR及ICAM-1免疫组化积分光密度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髋周软组织GR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而ICAM-1表达从第4周开始显著增高(P<0.01),股骨头空骨陷窝率从第2周开始即显著增高(P<0.05)。实验组第4、8周GR表达与股骨头空骨陷窝率呈显著性正相关(r分别为0.699 0、0.605 0,P<0.05)。发生股骨头坏死动物的未坏死侧髋周软组织ICAM-1积分光密度值(206.5±9.1)与坏死侧(208.2±14.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髋周软组织病理改变是股骨头坏死的早期危险信号,应引起足够重视。
黄涛黄昌林朱履刚侯文根余占洪陈旭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糖皮质激素类胞间黏附分子1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