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建

作品数:13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心室
  • 3篇右心
  • 3篇右心室
  • 2篇电图
  • 2篇动脉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心绞痛
  • 2篇心律失常性
  • 2篇心室流出道
  • 2篇血管
  • 2篇氧化应激
  • 2篇右心室流出道
  • 2篇致心律失常
  • 2篇致心律失常性
  • 2篇特发性

机构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4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俞建
  • 4篇居维竹
  • 4篇杨兵
  • 4篇陈明龙
  • 3篇陈凯
  • 3篇曹喆
  • 3篇曹克将
  • 3篇张凤祥
  • 3篇胡文志
  • 3篇陈红武
  • 2篇孙烈
  • 2篇贾志强
  • 2篇单其俊
  • 2篇邹建刚
  • 2篇陈椿
  • 2篇王静
  • 1篇刘正霞
  • 1篇杨季明
  • 1篇黄艳秋
  • 1篇朱茂芳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0
  • 4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Epsilon波检出率的研究
王静居维竹陈凯俞建曹克将杨兵陈明龙单其俊邹建刚陈椿张凤祥侯晓峰陈红武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CD_(19)^+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CD_3^+,CD_4^+,CD_8^+,CD_4^+/CD_8^+,B淋巴细胞CD^+_(19)和NK细胞CD^+_(16+56)的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6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组)、18例冠心病非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非心力衰竭组)和16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检测外周血CD_3^+,CD_4^+,CD_8^+,CD_4^+/CD_8^+,B淋巴细胞CD^+_(19)和NK细胞CD^+_(16+56)绝对计数,比较三组间的差异。结果心力衰竭组CD_4^+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非心力衰竭组(P<0.05),CD_8^+心力衰竭组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CD_4^+/CD_8^+心力衰竭组低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NK细胞CD^+_(16+56)心力衰竭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非心力衰竭组(P<0.05)。B淋巴细胞CD^+_(19)心力衰竭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非心力衰竭组(P<0.05)。结论心力衰竭组患者外周血CD_4^+、CD_8^+、CD_4^+/CD_8^+、CD^+_(16+56),CD^+_(19)有明显改变,提示心力衰竭组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受损。
刘正霞朱舒舒曹喆俞建
关键词:自然杀伤细胞
葛根素抑制脂多糖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表达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影响。方法用脂多糖刺激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与不同浓度的葛根素进行培养,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法测定(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i NOS 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随着葛根素的浓度的增加,RAW264.7细胞i NOS的mRNA及其蛋白质表达逐渐减少(P<0.01)。结论葛根素可以通过调节RAW264.7细胞表达i NOS发挥抗炎的作用。
俞建胡文志季玲孙烈
关键词:葛根素巨噬细胞脂多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非接触标测系统对右心室特发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研究
第一部分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非接触标测及导管消融策略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右心室流出道起源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非接触标测方法和射频消融策略。 方法:共有33名患者(17名男性患者,16名女性患者),平均年龄...
俞建
关键词:非接触标测室性心律失常右心室流出道非接触标测室性心律失常非接触标测体表心电图右心室流出道
文献传递
单纯碎裂电位指导心房颤动消融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碎裂电位指导心房颤动(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可行性。方法22例药物治疗无效有症状的房颤患者(阵发性16例,持续性6例),在自发或诱发房颤时,用Carto构建左心房或左、右心房的三维模型并标测、消融碎裂电位,终点是消除标测到所有碎裂电位或转复窦性心律。结果碎裂电位消融后,13例(59%)转复为窦性心律(直接转复7例,先转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然后转复6例),9例消融未转复窦性心律患者行电复律或药物复律成功。6例复发(5例房速/房扑,1例阵发性房颤)再次消融,5例成功,随访3—18(10.9±4.8)个月,共有16例(73%)无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事件,碎裂电位主要分布于左侧房间隔、肺静脉周围、左心房顶部。碎裂电位消融后房颤终止前房颤周期与碎裂电位消融前相比明显延长[(157±18)ms vs (211±32)ms,P〈0.05]。除一例发生心脏压塞且心包穿刺成功引流外,无消融术相关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结论碎裂电位指导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安全有效可行。
朱国平单其俊陈椿杨兵侯小锋陈红武居维竹陈明龙邹建刚俞建陈凯张凤祥曹克将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碎裂电位
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的心电图特征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国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临床心电图特征。方法分析32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体表心电图各项参数。结果心电图记录到Epsilon波12例,QRS时间(V1+V2+V3)/(V4+V5+V6)≥1.2共15例,终末激动时间延长17例,出现QRS波群碎裂23例,可见异常Q波8例,V1~V3T波倒置且不存在束支传导阻滞14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28例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结论Epsilon波、QRS时间(V1+V2+V3)/(V4+V5+V6)≥1.2、终末激动时间延长≥55ms及QRS波群碎裂是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特征性的体表心电图改变。
王静陈明龙杨兵张凤祥陈红武居维竹陈凯俞建李园园曹克将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心电图
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的三维分布
2010年
目的:观察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RVOT-PVC/VT)消融靶点的三维分布规律。方法:60例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术中,在EnSite-Array非接触标测系统指导下构建右心室流出道三维模型,以心内膜最早激动点设为靶点,以射频消融结果加以证实,观察靶点三维分布。结果:消融靶点在右心室流出道肺动脉瓣下的49例均消融成功,其中17例分布在游离壁,32例分布在间隔部;15例分布在上部,34例分布在下部;30例分布在前部,19例分布在后部。消融靶点分布于肺动脉瓣上11例,9例消融成功。结论:非接触标测系统有助于确定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消融靶点的位置。
俞建杨兵陈洪武居维竹陈明龙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非接触标测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IRT1表达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检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蛋白表达和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探讨SIRT-1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5例,并与20名健康者(对照组)做比较。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BMC中SIRT1蛋白表达和血清MDA、SOD水平,分析SIRT1蛋白表达和氧化应激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BMC中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血清MDA升高,SOD降低(P均<0.05);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SIRT1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MDA呈显著负相关(r=-0.539,P<0.05),与SOD呈正相关(r=0.630,P<0.05)。结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IR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血清MDA呈负相关,与SOD呈正相关,提示SIRT1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机体内氧化应激关系密切。
俞建钱琦
关键词:稳定性心绞痛SIRT1氧化应激
氯沙坦钾治疗心脏X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及预测因素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对心脏X综合征(cardiac syndrome X,CSX)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预测因素分析。方法:将2015年1月—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急诊收治的86例X综合征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42)予氯沙坦钾口服20周,安慰剂组(n=44)予安慰剂治疗。通过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eattle angina questionnaire,SAQ)进行随访,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预测因素分析。结果:86例患者均完成了20周的治疗,并重复进行了SAQ评估,治疗组与安慰剂组基线资料匹配度高。与安慰剂组相比,治疗组心绞痛频率明显降低,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较好(P=0.031)。氯沙坦钾治疗(P=0.04)、颈内动脉阻力指数(P=0.037)和较低的基线心绞痛发生率(P<0.001)是改善心绞痛评分的重要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无梗阻性冠心病的情况下,予氯沙坦钾治疗可改善有缺血症状和体征的X综合征女性的微血管功能,这种改善与动脉阻力下降和心绞痛的减少有关。
朱茂芳季军周鹏刘柏杨俞建黄菁菁
关键词:心脏X综合征微血管功能氯沙坦钾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银杏酮酯分散片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氧化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银杏酮酯分散片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影响。[方法]60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银杏酮酯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抗凝降脂药物,治疗组常规使用抗凝降脂药物同时联合银杏酮酯分散片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氧化应激指标:SOD、MDA和T-AOC。[结果]银杏酮酯组血清SOD和T-AOC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分散片可提高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血清SOD和T-AOC水平,降低MDA活性,抑制机体氧化应激。
俞建胡文志
关键词:银杏酮酯分散片稳定性心绞痛氧化应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