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司进

作品数:60 被引量:313H指数:13
供职机构: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3篇血吸虫
  • 33篇吸虫
  • 25篇日本血吸虫
  • 22篇疫苗
  • 19篇蛋白
  • 18篇免疫
  • 13篇DNA疫苗
  • 12篇中国大陆株
  • 12篇大陆株
  • 11篇抗体
  • 11篇弓形虫
  • 10篇基因
  • 10篇虫病
  • 9篇异构酶
  • 9篇日本血吸虫中...
  • 9篇细胞
  • 9篇磷酸丙糖
  • 9篇磷酸丙糖异构...
  • 9篇保护性免疫
  • 8篇克隆

机构

  • 33篇江苏省血吸虫...
  • 26篇江苏省寄生虫...
  • 17篇华中科技大学
  • 16篇哈佛大学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无锡市第三人...
  • 1篇湖北省疾病预...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镇江市丹徒区...
  • 1篇镇江市疾病预...

作者

  • 60篇司进
  • 51篇朱荫昌
  • 30篇梁幼生
  • 29篇殷旭仁
  • 24篇徐明
  • 22篇许永良
  • 18篇余传信
  • 18篇何伟
  • 18篇曹利民
  • 14篇任建功
  • 12篇华万全
  • 9篇戴建荣
  • 8篇曹国群
  • 8篇赵松
  • 8篇李洪军
  • 8篇管晓虹
  • 8篇王晓婷
  • 7篇王炜煜
  • 7篇杭盘宇
  • 5篇易继林

传媒

  • 32篇中国血吸虫病...
  • 5篇中华微生物学...
  • 5篇中国寄生虫学...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寄生虫病...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医药导报
  • 1篇国外医学(寄...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贵阳医学院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4篇2007
  • 10篇2006
  • 10篇2005
  • 10篇2004
  • 7篇2003
  • 7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 Ⅵ 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与敏感株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抗性株与敏感株尾蚴感染小鼠,在感染第58、59、60天每日以200 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灌胃治疗小鼠,治后35 d剖杀小鼠取肝脏做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作病理学观察;以图像分析仪定量测定虫卵肉芽肿的面积。结果 敏感株未治疗组虫卵肉芽肿由大量炎性浸润细胞及少量间质成纤维细胞组成;治疗组则由少量炎性浸润细胞和大量间质成纤维细胞组成;未治疗组肉芽肿的面积明显大于治疗组,两者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但抗性株治疗组和未治疗组虫卵肉芽肿均由大量炎性浸润细胞和少量间质成纤维细胞组成,两组虫卵肉芽肿的面积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鼠体内吡喹酮的治疗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影响作用具有显著差异;在肝组织中,敏感株虫卵对吡喹酮的敏感性高于抗性株。
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司进许永良杭盘宇G.C.ColesM.J.Doenhoff
关键词: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虫卵肉芽肿
一种提高PCR产物定向克隆效率的新方法
1997年
介绍一种在对PCR产物进行定向克隆之前先用T4DNA聚合酶将PCR产物末端进行补齐,然后进行限制性酶切和克隆,能显著提高克隆效率的新方法。
余传信朱荫昌殷旭仁司进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定向克隆基因克隆
日本血吸虫复合B细胞表位抗原的制备和鉴定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制备日本血吸虫复合B细胞表位抗原,并对其抗原性进行鉴定。方法用生物信息学软件(BioSun)预测已报告的日本血吸虫Sj22.6、Sj14-3-3、Sj26等3个B细胞表位片段的基因序列(P2、P6、P7),用随机顺序法连接3个片段,克隆入高效融合表达载体pET-32c(+)中,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感受态细胞,经酶切及基因测序鉴定重组子。阳性克隆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2+螯合柱纯化,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该表达产物的抗原性。结果3个目的表位基因片段按P2-P6-P7和P6-P2-P7的顺序连接为2条复合表位片段(表位间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柔性接头连接),成功克隆入pET-32c(+)。其重组子均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约20400的融合蛋白。亲和层析纯化的融合蛋白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显示为单一条带(Mr20400),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这2条重组复合表位蛋白均可被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识别,而不与健康者血清反应。结论获得2个具有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潜在价值的复合B细胞表位抗原。
章辉朱荫昌司进赵松王晓婷殷旭仁曹利民曹国群华万全徐明梁幼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基因克隆基因表达
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
<正> 目的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体与敏感株成虫皮层的损伤程度。方法用各虫株尾蚴分别感染小鼠,感染后第57d,以300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对小鼠作灌胃治疗:在灌药后10、30min和1、12和24h后...
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司进许永良杭盘宇G.CColesM.J.Doenhoff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TPI 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保护性免疫力的研究被引量:29
2001年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 (Sj CTPI) DNA疫苗诱导 BAL B/ c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方法 将 39只 BAL B/ c小鼠随机分成 3组 :A组 (对照组 ) ,肌注 pc DNA3.1质粒 DNA10 0 μg/鼠 ;B组 (实验组 ) ,每鼠肌注 pc DNA3.1- Sj CTPI10 0 μg;C组 (加强组 ) ,每鼠肌注 pc DNA3.1- Sj CTPI10 0 μg及 pc DNA3.1- P35和 pc DNA3.1-P40的混合物 10 0 μg。每两周免疫 1次 ,共计 3次。末次免疫 4周后 ,每鼠用 45条尾蚴进行攻击 ,45 d后剖杀小鼠 ,计数成虫以及每鼠肝组织内虫卵数 ;于攻击前每组各取两只小鼠采用 51 Cr释放法测定 Sj CTPI介导的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EL ISA检测攻击前后的抗 TPI的抗体水平。 结果 用 EL ISA检测抗 TPI抗体的结果表明 ,攻击前 A组的 10份血清均为阴性 ,B组 5 / 10份血清出现弱阳性 ,C组也有 6 / 10份血清出现弱阳性反应。51 Cr释放法测定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 ,A、B、C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 9.1%、2 7.6 %和 5 4.4%。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的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 30 .2 %、5 2 .9% ;加强组的减虫率、减卵率分别为 32 .7%、47.0 %。 结论 进一步证实了 Sj CTPI DNA疫苗作为抗血吸虫病核酸疫苗的潜力。
司进朱荫昌Harn DA殷旭仁余传信何伟任建功华万全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保护性免疫BALB/C小鼠
ASGPR单链抗体-蜂毒肽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溶红细胞效应被引量:1
2007年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ASGPR)是一种异源低聚物的内吞受体,定位于肝脏实质细胞朝向窦状隙一侧的细胞膜表面,在介导肝脏疾病靶向治疗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我们在获得抗ASGPR单链抗体CI的基础上,
曹利民朱慧芬赵晓蓉叶庆吴砂李文涵赵晓萍朱荫昌司进沈关心
关键词:单链抗体细胞效应融合蛋白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蜂毒肽RECEPTOR
刚地弓形虫主要抗原B细胞表位的筛选及鉴定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筛选刚地弓形虫主要抗原B细胞表位并在原核表达载体中表达,对纯化的表位重组蛋白进行免疫反应性鉴定。方法用计算机软件BioSun、DNAstar综合分析6个弓形虫主要抗原的亲水性、可及性、柔韧性、二级结构、极性参数等,每一抗原分子预测2个最佳表位,设计合成24条共12对寡核苷酸,两端分别引入NocI、XhoI酶切位点,退火形成的双链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EcoRI单酶切鉴定重组质粒Epitope/pET-32c。将含有Epitope/pET-32c的BL21单菌落接种至LB肉汤培养基中培养,导入表达。表达产物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分析重组表位蛋白与弓形虫抗原免疫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12个原核表达质粒Epitope/pET-32c,并经测序证实,在E.coliBL21有11个表位基因能有效表达重组融合蛋白;纯化的表位蛋白大小均在20.0kDa左右;Westernblot结果显示表位蛋白SAG2-A、SAG3-B能被弓形虫抗原免疫血清识别,且反应较强,SAG2-B为弱阳性,其余的则不能被识别。结论成功筛选到3个弓形虫B细胞表位基因,为进一步构建弓形虫复合表位抗原诊断弓形虫病奠定了基础。
曹利民潘宇红卢志贤陈江陈蓉芳程华莉姜东林司进章辉朱荫昌
关键词:弓形虫抗原B细胞表位
重组抗原用于弓形虫病免疫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4年
司进朱荫昌
关键词:弓形虫病重组抗原免疫诊断诊断试剂盒畸胎原虫
Tat蛋白转导结构域介导HSV1-TK导入肝癌细胞及其效应
2006年
目的:探讨HIV-1编码的反式激活蛋白Tat与HSV1-TK融合表达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合成编码HIV-Tat47-57(Tat 11)的2条寡核苷酸单链,两端分别引入BamH Ⅰ和Hind Ⅲ两个酶切位点,退火形成寡核苷酸双链,15%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判断退火效果;以r-pAs16Dr为模板,通过PCR扩增HSV1-TK基因,定向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中。将含pET-32c-Tat 11-TK的BL21菌通过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免疫组化分析重组蛋白Tat 11-TK的膜结合特性,蛋白印迹技术分析该融合蛋白的穿膜能力,检测和分析TK/GCV、Tat 11-TK/GCV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作用。结果:表达产物SDS-PAGE在相对分子质量60700左右显示条带,符合Tat 11-TK与表达标签融合蛋白的理论值,并证明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通过Ni^(2+)螯合柱亲和纯化获得的Tat 11-TK重组融合蛋白,经免疫组化证实能结合到肝癌细胞表面,蛋白印迹结果说明Tat 11-TK能有效穿过细胞膜进入HepG2细胞内,同时应用低浓度前药更昔洛韦(GCV,150 μmol/L)能有效抑制HepG2细胞生长。结论:Tat 11-TK在原核系统获得高效表达,具有较强的穿膜能力和前药酶活性。
曹利民王炜煜赵晓蓉叶庆雷萍刘静代维朱荫昌司进沈关心
关键词:HIV-1TATHSV1-TK蛋白转导肝癌基因治疗
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65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小鼠分别肌肉注射纯化的质粒DNApcDNA3.1(对照组)、pcDNA3.1-TPI(TPI)、pcDNA3.1-(CDR3)6[(CDR3)6]、pcDNA3.1-TPI-linker-(CDR3)6(TLC)和pcDNA3.1-(CDR3)6-linker-TPI(CLT),每鼠100μg。每隔2周加强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4周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45±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45d后剖杀,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天及感染前2天经尾静脉采血检测IgG抗体水平、抗体亚类IgG1、IgG2a。末次免疫后2周取小鼠脾脏制备单个脾细胞,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TPI、TLC组和CLT组小鼠血清都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抗体亚类IgG2a/IgG1的比值分别为1.71、2.71和4.70,而其他两组则未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TPI、TLC组和CLT组小鼠的IL-2、IFN-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L-4则无明显差异。多价DNA疫苗TLC组和CLT组减虫率分别达到37.30%、39.09%,减卵率分别为41.61%、49.54%,均显著高于TPI组和(CDR3)6组(P均<0.05)。结论多价DNA疫苗相对于单价DNA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免疫保护作用,且诱导宿主产生较高的以Th1为主的免疫应答。
王晓婷朱荫昌管晓虹D.A.Harn司进赵松徐明殷旭仁梁幼生何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免疫保护作用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