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明

作品数:98 被引量:626H指数:16
供职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6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0篇血吸虫
  • 60篇吸虫
  • 37篇日本血吸虫
  • 30篇虫病
  • 23篇血吸虫病
  • 23篇吸虫病
  • 20篇免疫
  • 19篇蛋白
  • 15篇细胞
  • 13篇疫苗
  • 10篇试纸
  • 10篇DNA疫苗
  • 9篇吡喹酮
  • 9篇抗药
  • 9篇抗药性
  • 8篇试纸条法
  • 8篇迁移
  • 8篇迁移率
  • 7篇血吸虫尾蚴
  • 7篇日本血吸虫病

机构

  • 81篇江苏省血吸虫...
  • 1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2篇哈佛大学
  • 8篇卫生部
  • 8篇无锡市人民医...
  • 8篇江苏省寄生虫...
  • 6篇镇江市疾病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南京市疾病预...
  • 3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扬州大学
  • 2篇中国药品生物...
  • 2篇无锡市第三人...
  • 2篇常州市疾病预...
  • 2篇无锡市疾病预...
  • 2篇镇江市丹徒区...
  • 2篇泰州市疾病预...
  • 2篇皖南医学院第...

作者

  • 98篇徐明
  • 53篇朱荫昌
  • 49篇梁幼生
  • 46篇许永良
  • 29篇戴建荣
  • 25篇何伟
  • 24篇司进
  • 20篇李洪军
  • 18篇华万全
  • 18篇殷旭仁
  • 16篇曹国群
  • 13篇黄玉政
  • 10篇陈国千
  • 9篇余传信
  • 9篇任建功
  • 9篇赵松
  • 9篇杭盘宇
  • 7篇孙乐平
  • 6篇茹炜炜
  • 6篇王春新

传媒

  • 58篇中国血吸虫病...
  • 3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寄生虫病与感...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国寄生虫病...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国际中医中药...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四川中医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兽医寄生...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12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10篇2005
  • 14篇2004
  • 12篇2003
  • 6篇2002
  • 6篇2001
  • 1篇1998
  • 2篇1994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血吸虫尾蚴不同途径感染家兔的实验观察被引量:1
2008年
将血吸虫尾蚴经兔腹背部皮肤和眼睑结膜感染家兔,获虫率分别为59.60%、58.40%和55.20%。
张燕萍许永良徐明周永华黄轶昕
关键词:血吸虫尾蚴家兔
日本血吸虫23kDa膜蛋白DNA疫苗抗病免疫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SjC23 DNA疫苗对血吸虫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免疫调节作用,以评价其作为抗病疫苗的潜能。方法 30头松江猪分为3组。A组(SjC23组)每头猪于两侧臀部肌注500μgpcDNA3.l-SjC23质粒 DNA;B组(SjC23+IL-12)每头猪肌注500μg pcDNA3.1-SjC23 DNA疫苗及500μgpcDNA3.1-P 35和500μg pcDNA3.1-P40质粒DNA的混和物;C组(对照组),每头猪肌注500μgpcDNA3.1质粒DNA。于第0、3、6周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30天,每头猪采用背部贴片法攻击感染6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后45天剖杀实验猪,取肝脏,于同一部位切取1.5cm^3的肝组织。按常规法制备石腊切片。切片在NYD-1000型图象分析系统下观察,测定所有肉芽肿的面积和直径,并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jC23组及SjC23+IL-12组肉芽肿内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肉芽肿平均面积较对照组分别减小48.57%和44.37%,肉芽肿直径分别减小27.56%和 22.78%。结论 SjC23 DNA疫苗具有下调血吸虫肝脏虫卵肉芽肿的作用,可望成为一种血吸虫病抗病疫苗候选分子。
朱荫昌司进Harn DA任建功徐明余传信叶萍殷旭仁何伟许永良曹国群华万全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DNA疫苗抗病作用免疫作用虫卵肉芽肿
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TPI)DNA疫苗对肝脏虫卵肉芽肿调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TPI DNA疫苗对血吸虫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免疫调节作用,以评价其作为抗病疫苗的潜能。方法 30头松江猪分为3组。A组(TPI组)每头猪于两侧臀部肌注500μgpcDNA3.1-SjCTPI质粒DNA;B组(TPI+IL-12组)每头猪肌注500μg pcDNA3.1-SjCTPI DNA疫苗及500μg pcDNA3.1-P35和500μg pcDNA3.1-P40质粒DNA的混和物;C组(对照组),每头猪肌注500μg pcDNA3.1质粒DNA。于第0、3、6周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30d,每头猪采用背部贴片法攻击感染600条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后45 d剖杀实验猪,取肝脏,于同一部位切取1.5 cm^3的肝组织。按常规法制备石蜡切片。切片在NYD-1000型图像分析系统下观察,测定所有肉芽肿的面积和直径,并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TPI组及TPI+IL-12组肉芽肿内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肉芽肿平均面积较对照组分别减少41.95%和42.50%,肉芽肿直径分别减少25.14%和25.66%。结论 SjCTPI DNA疫苗具有下调血吸虫肝脏肉芽肿的作用,可望成为一种血吸虫病抗病疫苗。
朱荫昌司进D.A.Harn徐明余传信任建功叶萍殷旭仁何伟许永良曹国群华万全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DNA疫苗肝脏肉芽肿
CpG免疫刺激序列增强日本血吸虫TPIDNA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赵松朱荫昌D.A.Harn司进殷旭仁何伟梁幼生徐明许永良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磷酸丙糖异构酶DNA疫苗
FA-ELISA检测血吸虫病人短程抗体试剂盒近期疗效考核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2
2001年
目的 进一步评价日本血吸虫虫卵组分抗原 (10 7~ 12 1k D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FA-EL ISA)试剂盒的近期 (治愈后 2、4个月 )疗效考核价值。方法 非感染季节现场筛选粪阳病人 6 1例 ,分别在吡喹酮治疗前及治疗后 2、4个月做加藤氏法粪检和 FA- EL ISA、SEA- EL ISA,配对比较不同感染度病人阴转率。结果 治疗前 FA- EL ISA的检出率为 93.44 % ,SEA- EL ISA为 98.36 % ;治愈后 2个月和 4个月病人 FA- EL ISA的阴转率分别为 40 .35 %和 5 4.38% ,SEA- EL ISA则为1.6 7%和 3.33% ,两种方法间差异非常显著。 FA- EL ISA对重感染病人 (EPG>10 0 )的阴转率分别为 2 2 .2 % (2 / 9)和 33.3% (3/ 9) ,显著低于轻感染者。结论  FA- EL ISA短程抗体诊断试剂盒对治愈后 2个月、4个月者同样有较高疗效考核价值 。
梁幼生朱荫昌宁安戴建荣徐明杨小红华万全熊玉霞高祖禄胡启龙
关键词: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组分抗原短程抗体
八氯二丙醚和氯硝柳胺复方杀螺作用及毒性的观察被引量:9
1998年
徐明孙乐平殷旭仁朱荫昌
关键词:氯硝柳胺毒性
日本血吸虫感染兔血清蛋白质质谱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通过对感染日本血吸虫兔血清进行蛋白质质谱分析,确定有潜在诊断意义的标志蛋白,为日本血吸虫病血清学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不同感染时期的兔血清,利用WCX磁珠纯化试剂盒富集血清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同质谱(MAIDI—TOF-MS)技术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兔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比较,在Mr1000-12000区段,不同感染时期实验兔血清分析共有63个蛋白峰,其中7种蛋白有显著差异,利用BrukerClinProTools软件分析,在感染后第6天,Mr1787蛋白有显著上调(P〈O.05);感染后第9天,Mr2834蛋白有极显著上调(P〈0.01),另外Mr3483蛋白有显著上调(P〈0.05),Mr4018蛋白有显著下调(P〈0.05);在感染后第12天,Mr3151蛋白有显著下调(P〈0.05),而Mr4018蛋白在感染后第12天,则出现极显著下调(P〈0.01),两者趋势一直持续至感染后第30天。家兔感染后第9~12天,血清中Mr3530蛋白有显著上调(P〈0.05),Mr1716蛋白显著下调(P〈0.05);第12~30天血清中Mr3151、3530蛋白有显著下调(P均〈0.05)。结论MALDI-TOF-MS结合磁珠富集技术可发现及检测日本血吸虫病具有潜能的早期生物标志物,为从蛋白质水平研究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及寻找新的治疗靶位奠定了基础。
黄玉政徐明王玠周永华许永良梁幼生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血清学诊断
脂多糖诱导肝细胞HMGB1释放及其信号通路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脂多糖对肝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释放的诱导作用及其胞内信号通路。方法采用正常大鼠肝细胞BRL-3A培养,观察100μg/L脂多糖诱导不同时间后细胞HMGB1 mRNA表达水平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MGB1含量的变化,及不同浓度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抑制剂SB202190、U0126对其诱导作用的影响。HMGB1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脂多糖诱导BRL-3A肝细胞6 h后HMGB1 m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HMGB1含量明显升高(P<0.01),后者随着诱导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升高;20μmol/L SB202190和20μmol/LU0126对脂多糖诱导HMGB1胞外释放有不完全的抑制作用,但对HMGB1 mRNA表达无影响。结论内毒素脂多糖诱导肝细胞HMGB1的mRNA表达和胞外释放,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参与其释放过程。
陈国千邵耀明王春新吴国荣徐明
关键词: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肝细胞内毒素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 Ⅵ 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体内比较吡喹酮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与敏感株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抗性株与敏感株尾蚴感染小鼠,在感染第58、59、60天每日以200 mg/kg微粒化吡喹酮悬液灌胃治疗小鼠,治后35 d剖杀小鼠取肝脏做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显微镜下作病理学观察;以图像分析仪定量测定虫卵肉芽肿的面积。结果 敏感株未治疗组虫卵肉芽肿由大量炎性浸润细胞及少量间质成纤维细胞组成;治疗组则由少量炎性浸润细胞和大量间质成纤维细胞组成;未治疗组肉芽肿的面积明显大于治疗组,两者间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但抗性株治疗组和未治疗组虫卵肉芽肿均由大量炎性浸润细胞和少量间质成纤维细胞组成,两组虫卵肉芽肿的面积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鼠体内吡喹酮的治疗对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和抗性株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影响作用具有显著差异;在肝组织中,敏感株虫卵对吡喹酮的敏感性高于抗性株。
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司进许永良杭盘宇G.C.ColesM.J.Doenhoff
关键词: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药性虫卵肉芽肿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Ⅳ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成虫对吡喹酮的体外反应性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体外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成虫阶段对吡喹酮的反应性。方法 将各虫株成熟成虫分别培养于含吡喹酮分别为 3.2× 10 - 4、8× 10 - 4、1.6× 10 - 3m ol/ L的 MEM培养液中 ,37℃孵育 15、30、4 5、6 0、75 min后 ,分别在解剖镜下观察虫体的存活状况并计算存活率。结果 当孵育于含吡喹酮 3.2× 10 - 4m ol/ L的 MEM中 75 m in,敏感株与抗性株雌虫均能存活 ;但敏感株与抗性株雄虫的存活率仅为 11.5 % - 16 .0 %和 32 .7% - 36 .5 %。孵育于含吡喹酮 8× 10 - 4m ol/L 的 MEM中 15 min,抗性株雄虫与雌虫存活率为 4 8.3% - 5 0 .0 %和 5 7.9% - 6 3.6 % ;敏感株雄虫与雌虫的存活率为 2 2 .4 % - 2 5 .9%和 38.5 % - 4 8.3% ;75 min后 ,抗性株雄虫的存活率为 13.3%- 17.3% ,敏感株雄虫的存活率则为 0。孵育于含吡喹酮 1.6× 10 - 3m ol/ L 的 MEM中 15 min,抗性株雄虫与雌虫的存活率为 11.1% - 19.6 %和 2 7.5 % - 2 9.9% ;敏感株雄虫与雌虫的存活率均为 0。结论 将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成虫孵育于含一定浓度吡喹酮的 MEM中不同时间后 ,抗性株的存活率高于敏感株 ;
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李洪军徐明许永良杭盘宇GC.ColesMJ.Doenhoff
关键词:曼氏血吸虫成虫吡喹酮抗药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