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恩

作品数:34 被引量:82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2篇年代学
  • 17篇锆石
  • 15篇地球化
  • 15篇地球化学
  • 12篇锆石U-PB...
  • 12篇火山
  • 9篇山岩
  • 9篇火山岩
  • 8篇岩石
  • 8篇中生代
  • 6篇地质
  • 6篇古生代
  • 6篇变质
  • 5篇地质意义
  • 5篇东南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新疆西南天山
  • 4篇碎屑
  • 4篇碎屑锆石
  • 4篇中生代火山

机构

  • 20篇吉林大学
  • 19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核工业二四三...

作者

  • 34篇孟恩
  • 17篇许文良
  • 12篇裴福萍
  • 9篇刘福来
  • 9篇施建荣
  • 9篇王枫
  • 7篇刘平华
  • 7篇蔡佳
  • 7篇杨德彬
  • 7篇杨红
  • 6篇刘超辉
  • 6篇王舫
  • 3篇于洋
  • 3篇王伟
  • 2篇唐杰
  • 2篇刘建辉
  • 2篇徐美君
  • 1篇葛文春
  • 1篇高福红
  • 1篇张兴洲

传媒

  • 8篇岩石学报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2013年全...
  • 1篇世界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地质与资源
  • 1篇地质通报
  • 1篇2008年全...
  • 1篇2010年全...
  • 1篇2012年全...
  • 1篇第五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疆西南天山低压高温变质带深熔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新疆西南天山低压高温变质带木扎尔特河一带主要出露片麻岩类、斜长角闪岩类和麻粒岩类三种岩石类型,然而对深熔长英质脉体的时代还缺乏准确的限定.通过详细的岩相学、锆石阴极发光图像研究,本文采用LA-ICP-MS技术对3件长英质...
施建荣刘福来杨红刘平华王舫孟恩蔡佳
关键词:深熔作用
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与岩石组合: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制约被引量:52
2012年
本文对满洲里地区灵泉盆地、包格德乌拉盆地及额尔古纳地区上护林盆地和恩和盆地及周边的原确定为古生代和中生代的花岗质岩石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研究,以便揭示研究区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研究区内12个代表性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结合其较高的Th/U比值(0.31~3.63),暗示其为岩浆成因。测年结果表明,该区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可划分成以下三期:(1)中三叠世岩浆活动,可进一步划分成241Ma和229Ma两期岩浆事件,241Ma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和229Ma正长花岗岩的存在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伸展环境有关;(2)早-中侏罗世岩浆事件,可进一步划分成(180±5)Ma和(171±2)Ma两期岩浆事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组合,结合其斑岩型Mo矿的存在,反映研究区处于活动陆缘的构造背景,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作用有关;(3)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可进一步划分成(140~150)Ma和(134±2)Ma两期岩浆事件,前者与区域内发育的吉祥峰组火山岩形成时代相近,后者的火口充填型产状表明它们应是该期岩浆事件演化晚期的产物,该期岩浆事件在松辽盆地以东地区的缺乏暗示它们形成于伸展环境,并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
王伟许文良王枫孟恩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中生代花岗岩
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满洲里一额尔古纳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中亚造山带东段,在进一步构造单元划分上属于中蒙古一额尔古纳地块。该区古生代期间不仅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体系的演化,而中、新生代又叠加了环太平洋构造体系以及蒙古一额霍茨...
王伟许文良孟恩王枫杨德彬
关键词: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质构造
辽东半岛东南部长海列岛变质表壳岩系的物质组成、原岩时代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辽东南长海地区位于胶-辽-吉活动带中东部和辽南-狼林地快的复合交接部位.区内广泛出露基底花岗质岩石和上覆变质表壳岩系,其物质组成、原岩形成时代、源区性质及其形成环境的确定对深化理解区域大地构造属性及演化...
孟恩刘福来刘建辉刘平华刘超辉杨红王舫施建荣蔡佳
关键词:岩石学形成构造环境
斜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02
2015年
对基性、超基性岩形成年龄进行精确测定一直以来都是同位素地质年代学领域比较棘手的科学难题。由于采用岩石中锆石的年龄来指示基性、超基性岩的形成年龄往往存在诸多争议,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斜锆石,所采用的测试手段以往多为热电离质谱(TIMS)或具有原位、微区优势的二次离子质谱(SIMS)U-Pb测年方法,进入21世纪以来,有研究人员开始尝试采用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的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进行斜锆石U-Pb年龄测定。然而,斜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方法论方面的研究也是鲜有报道。本文对前人的斜锆石U-Pb定年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报道探索开发出的一套新的LA-ICP-MS斜锆石U-Pb定年方法。本文着眼于斜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探索适用于斜锆石的激光条件和质谱参数,以斜锆石标准样品Phalaborwa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适用于斜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测试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金川岩体中的斜锆石U-Pb年龄测定中,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年龄结果。本文依据"截距法"的理念编制了"BUSTER"数据处理程序,并基于斜锆石Phalaborwa和金川岩体斜锆石两次测试结果将其与目前常用的基于"ROM法"或者"MOR法"的数据处理软件"Glitter"和"ICPMSDataCal"中的"无内标单外标"模块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就这两次测试的准确度而言,"BUSTER"要优于"Glitter"和"ICPMSDataCal",但测试精度则不及后者,这与相关数值拟合优度及采用的误差传递策略不同有关。另外,本文利用SHRIMP方法对金川岩体中的斜锆石样品进行了测定,测试结果与采用本次研究所开发的斜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得到的测试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李艳广汪双双刘民武孟恩魏小燕赵慧博靳梦琪
关键词:LA-ICP-MSSHRIMP斜锆石U-PB法
辽宁省丹东地区“前震旦纪”侵入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本文对辽东南丹东地区部分原定前震旦纪侵入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对其岩石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给予制约。详细的岩石学和岩相学研究表明,四个侵入岩体岩性分别为二长花岗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角闪辉长岩。所选样品中锆石均呈半自形-自形晶形、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具有成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特点,结合其高的Th/U比值(0.53~2.40)和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s)、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s)以及负Eu异常和正Ce异常等特征,表明其典型岩浆成因特点。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它们均形成于早白垩世(峰期为126Ma)。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具有双峰式岩浆作用特点,其中花岗质岩石SiO2=66.99%~73.13%,K2O=3.52%~4.67%,K2O/Na2O=1.01~1.43,MgO=0.45%~2.61%,Mg#值为29~56,Al2O3=13.97%~14.92%,富集LREEs和大粒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暗示其具有I型花岗岩特点,岩浆应起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而角闪辉长岩SiO2=50.22%,MgO=10.61%,Mg#值为69,Cr(196×10-6)、Co(44.8×10-6)、Ni(73.4×10-6)含量较高,富集LREEs和LILEs,亏损HREEs和Nb、Ta、Ti等HFSEs,暗示其岩浆应起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楔。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表明,辽东南丹东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应形成于类似弧后盆地的伸展环境,其形成应与古太平洋板块北西向向欧亚大陆之下的俯冲作用相联系。
孟恩刘福来施建荣蔡佳
关键词:早白垩世侵入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
黑龙江省东部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火成岩组合与碎屑锆石U-Pb年代学证据被引量:90
2012年
黑龙江省东部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演化历史以及古亚洲洋构造体系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叠加与转化一直是地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依据该区古生代—早中生代火成岩的年代学与岩石组合研究,结合碎屑锆石的年代学研究成果,讨论了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之间的演化历史以及两大构造体系叠加与转化的时间。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东部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作用可划分成8期:早奥陶世(485Ma)、晚奥陶世(450Ma)、中志留世(425Ma)、中泥盆世(386Ma)、早二叠世(291Ma)、中二叠世(268 Ma)、晚三叠世(201~228 Ma)以及早侏罗世(184 Ma)。早奥陶世—中志留世,岩浆作用主要分布在松嫩—张广才岭地块的东缘,并呈南北向带状展布,主要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成,显示活动陆缘—碰撞的构造演化历史,揭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与佳木斯地块于中志留世(425Ma)已经拼合在一起,这也得到了早泥盆世地层碎屑锆石年代学的支持。中泥盆世,火山作用分布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和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上,前者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后者为A型流纹岩,它们共同揭示该区处于一种碰撞后的伸展环境。早二叠世,佳木斯地块东缘发育一套钙碱性火山岩组合,揭示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的存在,而同期的张广才岭地区则发育一套典型的双峰式火成岩组合,揭示了陆内伸展环境的存在。中二叠世,同碰撞型火山岩分布于佳木斯地块东缘及东南缘,其形成可能与佳木斯地块和兴凯地块的碰撞拼合有关。晚三叠世,张广才岭地区存在的双峰式火山岩和敦—密断裂东南区发育的A型流纹岩均显示陆内的伸展环境,其形成应与古亚洲洋最终闭合后的伸展环境相联系。此外,结合牡丹江断裂两侧均发育中—晚二叠世花岗岩以及佳木斯地块上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许文良王枫孟恩高福红裴福萍于介江唐杰
关键词:古生代早中生代火成岩
黑龙江省东部晚古生代晚期火山作用: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孟恩许文良裴福萍
滨东地区早二叠世双峰式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滨东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松嫩-张广才岭微陆块上。该区古生代经历了古亚洲洋构造体系的演化、中、新生代叠加了环太平洋构造体系。该区火山岩出露广泛,但是研究程度不高,它们形成于何时?与古亚洲洋演化有何联系...
孟恩许文良裴福萍
关键词:火山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
东北地区东部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锆石U-Pb年代学与火山岩岩石组合证据
在大地构造上,东北地区东部位于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克拉通之间,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古生代和早中生代期间研究区内以多个微陆块的聚合为主,中、新生代有环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叠加。然而,该区晚古生代早期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以及不同...
许文良孟恩裴福萍于洋杨德彬
关键词:地质构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