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国

作品数:32 被引量:10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天文地球
  • 4篇建筑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3篇物理模拟
  • 12篇岩石
  • 7篇断层
  • 6篇断层泥
  • 6篇岩石圈
  • 5篇地震
  • 5篇塑性
  • 4篇塑性流动网络
  • 4篇孔隙压
  • 3篇地壳
  • 3篇地幔
  • 3篇塑性流动
  • 3篇物理模拟实验
  • 3篇错动
  • 2篇地质
  • 2篇粘滑
  • 2篇三轴压缩
  • 2篇失稳
  • 2篇显微构造
  • 2篇孔隙压力

机构

  • 28篇中国地震局
  • 3篇国家地震局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32篇李建国
  • 24篇王绳祖
  • 12篇宋瑞卿
  • 10篇周永胜
  • 4篇方仲景
  • 4篇何昌荣
  • 4篇张流
  • 3篇石桂梅
  • 3篇虢顺民
  • 3篇向宏发
  • 3篇张秉良
  • 3篇张宗淳
  • 2篇史兰斌
  • 1篇王宝生
  • 1篇崔四平
  • 1篇许秀琴
  • 1篇张晚霞
  • 1篇林传勇
  • 1篇姚大全

传媒

  • 10篇地震地质
  • 4篇地质力学学报
  • 4篇第四届全国构...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世界地质
  • 1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全国第三届地...
  • 1篇第一届高温高...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4
  • 5篇1992
  • 6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根据断层泥的微观特征探讨断层的活动性被引量:19
1996年
含有粘土矿物的断层泥在断层中分布较广,且易于变形,能较好地记录断层活动的历史。本文以含有粘土矿物的断层泥为试样做粘滑、蠕滑模拟实验,将实验产物与原断层泥的显微结构特征相对比,结合宏观地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断层泥的显微结构特征与断层的粘滑、蠕滑运动有一定的关系。
张秉良方仲景李建国崔四平
关键词:断层泥显微结构粘滑蠕滑断层活动
岩石错动面上阶梯形凸起的破裂过程与失稳型式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介绍了三轴压缩下花岗岩试件内阶梯形错动面凸起部位破裂过程和失稳型式的实验。结果显示,当差应力量值(σ_1—σ_3)达到0.15—0.17(σ_1—σ_3)。(试件发生首次粘滑时的峰值应力)时,在阶梯形凸起的底部发生宏观破裂,其应力—位移关系呈线性变化,且破裂随应力量值的增加而继续扩展。在(σ_1-σ_3)≥0.3(σ_1-σ_3)c时,发生破裂贯通,凸起被剪断。断裂面上次级凹凸体发育。当(σ_1-σ_3)(?)(σ_1-σ_3)c时,原阶梯形错动面被铲平,其后沿该面发生了伴随大应力降和强烈振动的突发性失稳。上述结果表明,在断层滑动过程中,断层面上的凹凸体破裂直至被铲平的过程仅能导致微震、前震和声发射等事件的发生,而主震则系由平直断裂的粘滑引起的。
李建国石桂梅王绳祖
关键词:岩石阶梯形失稳
在三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的孔隙压力和扩容变化
在三轴压缩的条件下,花岗闪长岩、砂岩在变形、破坏过程中孔隙压力(封闭状态)经历了线性上升,达到最大值,然后下降的过程。这表明试件发生了相应的压实、扩容与
李建国宋瑞卿王绳祖
文献传递
物理模拟实验理想材料——塑化松香和有关物理参数测定被引量:6
2000年
通过对塑化松香性质的介绍 ,结合已有的模拟实验结果 ,认为塑化松香是理想的模拟实验塑性材料。为了便于定量模拟 ,采用蠕变法和落球法测定了 1 4~2 2℃时不同配比下的粘度 ,并把蠕变法测定的结果利用Weibull曲线内推和外推到 1 5~ 2 5℃内任意温度下的粘度。测定结果表明 ,蠕变法得到的粘度值比落球法得到的粘度值更接近实际情况。通过上述两种方法测定的粘度值 ,基本满足定量模拟要求 。
周永胜王绳祖李建国
关键词:物理模拟塑性材料模量落球法
岩石突发失稳序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根据三轴压缩条件下岩石试件变形过程中多次重复发生的粘滑失稳事件,着重研究了突发失稳序列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随着错动量的增大,突发失稳的临界差应力和应力降呈现“正坡”、“负坡”和“平缓跳动”等阶段性变化,而应力降比率则渐趋减小;其变化原因主要与错动面的密接和凹凸程度、碎屑厚度、粒度、以及试件受力和刚度约束条件的改变等因素有关。突发失稳序列的变化特征,有可能为预测后续地震强弱变化的趋势提供依据。
李建国王绳祖
关键词:应力降岩石地震成因
岩化断层泥的变形与破坏特征
岩化断层泥由于岩化温压条件和试验温压条件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变形和破坏特征。在围压σ=500MPa和温度T=500-600℃下经30min岩化的断层泥在σ=500MPa和T=20-600℃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呈非线性变形和渐进...
李建国王绳祖石桂梅
文献传递
三轴压缩下两类砂岩变形破坏的实验研究
1989年
本文讨论了围压高达700MPa的条件下,发生实验变形的长石砂岩和石英砂岩的变形模式和变形机制。完整长石砂岩的脆延过渡带在200—400MPa,完整石英砂岩的脆延过渡带在250—350MPa,长石砂岩在600MPa围压以上出现高压脆化现象;两类切口岩石的稳滑粘滑过渡界限分别是200MPa和150MPa。不同的变形模式主要起因于程度不同的碎裂机制。文中还对矿物成分的影响、脆性行为之延伸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王宝生李建国许秀琴史兰斌
关键词:砂岩
岩石圈塑性流动网络与多层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被引量:20
1997年
采用塑化松香作为岩石圈延性下层的相似材料,进行了板内塑性流动网络及多层构造变形的物理模拟实验。延性单层模型的实验表明,在边界挤压或“高原”重力势的作用下,依赖于延性层粘度的高低不同,主要形成剪切网络、压性褶皱以及二者过渡型式等一级构造。在延性/脆性双层模型中(脆性上层和延性下层分别相当于岩石圈上、下层),边界驱动力的远程传递,主要借助于延性下层的网络状流动,岩石圈下层(含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的剪切网络,即塑性流动网络,控制着板内构造变形,导致脆性上层内剪切破裂网络、逆推断裂、纵向张裂以及其它次级断裂和褶皱的发育。实验还表明,上、下层之间非连续分布的软弱夹层(模拟壳内低速、高导层)并不妨碍下层塑性流动网络的扩展,但影响牵引力的向上传递及上层构造变形的强弱分布。
李建国周永胜宋瑞卿王绳祖
关键词:岩石圈物理模拟塑性流动网络
孔隙压增压速率对岩石锯切面滑动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
<正>前人的研究曾经指出,孔隙压变化对断层活动和地震活动均有重要影响,水库地震和注水诱发地震均证明孔隙压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密切。在地震预报实践中已观测到大量与孔隙压变化有关的资料,有的观测资料与地震活动对应良好,有的则与...
李建国宋瑞卿何昌荣王绳组张流
文献传递
断层泥的再生显微结构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被引量:9
1995年
三轴剪切摩擦实验后的断层泥与天然断层泥的再生显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断层泥的显微结构特征与断层滑动方式之间有一定的关系,稳滑使断层泥变形均匀,产生低角度剪切(<14°)、布丁构造和颗粒碎裂流动。粘滑使断层泥局部发生强烈变形、高角度剪切(>14°)和碎粒出现随机裂纹等。断层泥的再生显微结构特征可用作鉴别古地震的存在。
张秉良李建国方仲景向宏发虢顺民张晚霞
关键词:断层泥显微构造地震地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