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璋琳

作品数:21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儿童
  • 10篇细胞
  • 10篇细胞瘤
  • 7篇预后
  • 7篇母细胞
  • 7篇母细胞瘤
  • 6篇肉瘤
  • 6篇神经母细胞
  • 6篇神经母细胞瘤
  • 6篇肌肉
  • 6篇肌肉瘤
  • 6篇横纹肌
  • 6篇横纹肌肉瘤
  • 4篇生存率
  • 4篇肿瘤
  • 4篇临床预后
  • 3篇因素及治疗
  • 3篇软组织
  • 3篇软组织肉瘤
  • 3篇手术

机构

  • 2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李璋琳
  • 14篇曹嫣娜
  • 8篇闫杰
  • 8篇赵强
  • 7篇张广超
  • 6篇王景福
  • 6篇王景福
  • 6篇闫杰
  • 6篇李杰
  • 5篇赵强
  • 5篇王会娟
  • 4篇李忠元
  • 3篇李杰
  • 3篇王会娟
  • 2篇乔晓红
  • 2篇李忠元
  • 2篇陈鸿骏
  • 2篇阎杰
  • 2篇魏婵娟
  • 2篇胡月

传媒

  • 7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中华小儿外科...
  • 3篇天津医药
  • 2篇肿瘤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第八届全国儿...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响儿童颅外恶性生殖细胞瘤生存率的临床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对影响儿童颅外恶性生殖细胞瘤生存率的临床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访40例儿童颅外恶性生殖细胞瘤患者,对不同发病部位、Brodeur分期、血清AFP水平及不同化疗方案分别进行生存率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中,中位生存期3年2个月,2年无瘤生存率55.00%;不同原发部位似对生存率无影响;未成熟畸胎瘤的生存率高于含内胚窦瘤成分肿瘤,Ⅰ、Ⅱ期生存率高于Ⅲ、Ⅳ期;诊断时血清AFP正常的病例2年无瘤生存率高于AFP升高者;铂类化疗方案较其它方案明显提高了2年无瘤生存率。结论:随着化疗的进展,儿童颅外生殖细胞瘤尤其是恶性生殖细胞瘤的生存率有很大的提高,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治疗前AFP水平和化疗方案的选择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李璋琳张广超赵强阎杰曹嫣娜
关键词:儿童生存率
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切除范围对生存率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范围对Ⅳ期神经母细胞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2年12月至2010年12月确诊的Ⅳ期神经母细胞瘤患儿59例,其中未接受手术切除肿瘤原发灶的17例,不完整切除的9例,完整肉眼切除的33例,其中有镜下残留的10例,无镜下残留的23例。结果59例有随访资料中的Ⅳ期NB患儿中位生存时间23个月(1~96个月),中位就诊年龄为41个月(13~118个月),术前化疗有效率为87.5%,手术完整切除率为68.8%。2年生存率未接受原发灶切除组的为14.2%,不完整切除组44.4%,完整肉眼切除组54.2%。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未接受原发灶切除组(中位生存期10个月)低于不完整切除(中位生存期24个月)和完整肉眼切除组(中位生存期33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未接受原发灶切除组与接受原发灶部完整肉眼切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未接受原发灶切除组与不完整切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完整肉眼切除组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未提示无镜下残留组(中位生存期33个月)高于有镜下残留组(中位生存期22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593)。结论术前化疗能提高Ⅳ期NB患儿的手术完整切除率,在完整切除原发灶后,有无镜下残留并不影响生存率的提高。在术前化疗有效控制转移灶的情况下,可尽量行原发灶完整切除术。
胡月赵强乔晓红李杰李璋琳王景福闫杰曹嫣娜王会娟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外科手术存活率
儿童横纹肌肉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12年
横纹肌肉瘤是18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最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约占全部儿童恶性肿瘤的4%,软组织肉瘤的50%,5年生存率已经从10%以下提高到70%左右。化疗、手术、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已经确立。最终获得广泛切除即镜下无肿瘤和无肉眼残留是外科治疗的最终目的,由于间室切除术及截肢术对儿童病例的生存率无明显提高,但致残率较高,明显降低患儿的生存质量,因此目前广泛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对于儿童来说,功能的保留似乎更加重要,因此近年来由于化疗水平的提高,手术趋于保守。本文回顾了原发于头颈部、躯干、四肢、泌尿生殖系统等不同部位肿瘤的手术方式。
李璋琳张广超
关键词:儿童横纹肌肉瘤手术治疗
儿童横纹肌肉瘤临床预后因素及治疗策略(66例儿童横纹肌肉瘤的临床分析)
<正>目的:对18岁以下的66例横纹肌肉瘤进行多因素分析,对影响生存率的独立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并对软组织肉瘤的治疗策略进行探讨和文献回顾。
李璋琳
关键词:儿童横纹肌肉瘤预后
文献传递
CCCG方案治疗T-NHL-Ⅲ Ⅳ期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中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化疗方案在治疗晚期恶性淋巴瘤(T-NHL)的疗效。方法:1998年9月至2002年9月收治的Ⅲ、Ⅳ期T-NHL24例,根据适应证要求、治疗前检查及疗效评估标准,11例纳入本方案治疗。结果:11例患者中,完成化疗并持续缓解7例,CR最长者58个月;死亡4例:2例分别持续缓解16个月和24个月最终死于肿瘤复发;1例死于药物毒性;1例死于进展。结论:CCCG方案能提高晚期T-NHL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期,但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和骨髓抑制严重。
李璋琳陈鸿骏闫杰曹嫣娜
关键词:晚期恶性淋巴瘤
儿童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叶瘤36例综合治疗的疗效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儿童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叶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 PNET)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3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手术、化疗和放疗的36例p PNET患儿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分析近期疗效、复发情况及1、3和5年的总生存率。结果 :36例患儿在治疗结束时完全缓解30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2例,疾病进展1例,死亡1例,治疗有效率为94.4%。至随访结束时,14例患儿出现肿瘤复发,复发率为46.7%;无瘤生存16例,带瘤生存4例,死于肿瘤复发12例,死于肿瘤进展4例,中位生存期29个月。全组1、3和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94.4%、50.0%和30.6%。初诊时有转移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0个月)短于未转移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儿童p PNET患者的预后差,初诊时未转移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好,复发和发生远处转移的患儿预后较差。
魏婵娟赵强王景福闫杰李璋琳曹嫣娜李杰王会娟李忠元
关键词:肿瘤治疗方案儿童预后
儿童骶尾部内胚窦瘤的治疗探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骶尾部内胚窦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骶尾部内胚窦瘤患儿的临床病理资料。男4例,女10例,发病年龄10个月~10岁7个月。结果1例I期患儿仅行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及尾骨。10例先予PEB/HD-PEB方案化疗244个疗程后行肿瘤+尾骨切除术,化疗前穿刺活检病理均证实为内胚窦瘤,术后病理为内胚窦瘤或者恶性畸胎瘤化疗后改变,伴有坏死或退化变形细胞;术后继续PEB/HD-PEB方案化疗244个疗程。手术切除率为100%,术中均无直肠破裂。术后4例发生了切口感染。1例因放弃治疗而失访,1例Ⅳ期双肺转移的患儿因治疗无效死亡,其余12例均无瘤存活。结论骶尾部内胚窦瘤预后较好,手术+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中完整切除尾骨是治疗的关键,否则易复发;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提高手术切除率;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的病例,即使术后病理结果未见恶性瘤细胞,也应继续按照化疗前病理诊断及分期完成相应的术后化疗,否则肿瘤易复发和转移。
王会娟曹嫣娜李杰王景福闫杰李璋琳
关键词:内胚层窦瘤骶尾部
新生儿颅外生殖细胞瘤被引量:1
2011年
1概述颅外生殖细胞瘤(germ cell tumors,GCTs)是一类发生于颅外、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而原始生殖细胞来自于胚胎生成期的卵黄囊组织[1]。GCTs在儿童期罕见,约占15岁以下儿童恶性肿瘤的3%,
李璋琳赵强
关键词:生殖细胞瘤颅外新生儿原始生殖细胞CELL儿童期
儿童多发性神经母细胞瘤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总结儿童多发性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的临床特征及生物学行为,以期对这类肿瘤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儿童肿瘤科199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例多发性NB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其随访。结果:共收治360例NB患儿,其中多发NB仅7例(1.9%)。患儿平均年龄(19.4±11.9)个月;原发部位胸腹多发3例,双肾上腺多发4例;临床分期4S期4例(57.1%),3期2例(28.6%),4期1例(14.3%)。7例共15个原发灶:14个手术完整切除;组织学预后良好型(favorable histology,FH)12个(85.7%),组织学预后不良型(unfavorable histology,UH)2个(14.3%);13个(92.9%)MYCN基因无扩增。随访满3年的5例患儿,3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为100%。结论:多发性NB极其罕见,具有初次诊断年龄较低、以4S期为主、手术易完整切除的临床特征,肿瘤细胞分化较成熟、FH居多、少见MYCN基因扩增等生物学行为。该病多数预后较好,应避免过度治疗。
靳燕赵强闫杰王景福曹嫣娜李璋琳李杰李忠元王会娟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肿瘤多原发预后儿童
WT1在儿童横纹肌肉瘤中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WT1基因在儿童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M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为WT1疫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普通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WT1 mRNA在37例RMS中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WT1蛋白在61例RMS中的表达情况。利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WT1 mRNA及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RMS病例中表达的差异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评估WTI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与胚胎型组和转移阴性组比较,非胚胎型RMS组和转移阳性组中WT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5)。37例RMS中的WT1 mRNA相对表达量中位数为2.20×10^(-3),以其为阈值分为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Log-rank检验提示高表达组生存率较低(P=0.001)。61例RMS中,依据阳性细胞的比例,将WT1蛋白表达水平分为低、中及高三组,Log-rank检验显示,低表达组与中表达组之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5),但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之间、中表达组与高表达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WT1在儿童RMS发生发展中具有致癌效应,WT1疫苗在儿童RMS治疗有潜在应用价值。
王景福闫杰曹嫣娜李杰李璋琳王会娟张广超
关键词:横纹肌肉瘤WT1基因免疫治疗儿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