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腊月

作品数:38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地震局地震监测、预测、科研三结合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1篇地震
  • 20篇断层
  • 12篇形变
  • 12篇跨断层
  • 7篇震前
  • 6篇断层活动
  • 6篇断层形变
  • 6篇首都圈
  • 6篇强震
  • 6篇跨断层形变
  • 5篇地震活动
  • 5篇断裂带
  • 5篇主成分
  • 5篇主成分分析
  • 5篇裂带
  • 4篇地壳
  • 4篇地震前
  • 4篇地震危险
  • 4篇地震危险性
  • 3篇地壳形变

机构

  • 24篇中国地震局
  • 17篇北京市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局地...
  • 3篇云南省地震局
  • 3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辽宁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作者

  • 38篇李腊月
  • 15篇武安绪
  • 13篇武敏捷
  • 11篇李红
  • 10篇林向东
  • 6篇岳晓媛
  • 5篇岳小媛
  • 4篇陈长云
  • 4篇胡乐银
  • 4篇尹海权
  • 3篇邢成起
  • 3篇郑智江
  • 3篇徐平
  • 3篇马伶俐
  • 2篇宋成科
  • 2篇何庆龙
  • 2篇冯刚
  • 2篇李玉江
  • 2篇郑洪艳
  • 2篇占伟

传媒

  • 6篇大地测量与地...
  • 5篇地震
  • 5篇地震研究
  • 5篇中国地震
  • 3篇地质学报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中国地震监测...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1篇2012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首都圈中强震前波速比时空演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选用首都圈测震台网观测报告,采用多台和达法计算首都圈地区2002~2014年小震波速比值,系统分析首都圈地区2002年以来中强地震前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探讨中强震孕震过程的前兆信息。为了保证多台波速比计算结果的精度及可靠性,对其计算条件进行了合理限制。计算结果表明,首都圈中强地震发生前,出现了多次波速比低值异常,在震源区附近存在显著的波速比低值异常区,发震地点多为异常区的边缘。
岳晓媛武安绪冯刚武敏捷李红李腊月
关键词:波速比首都圈地区
跨断层与GPS地壳形变数据联合反演鲜水河断裂地震危险性被引量:8
2020年
为了探索GPS和跨断层地壳形变数据联合反演效果,本文以鲜水河断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2007期,2009~2013期和2013~2017期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使用贝叶斯反演方法,以跨断层数据为先验条件,估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主要为鲜水河断裂)的断层运动速率。发现增加跨断层数据后,反演图像的近场和远场速率区别更加显著,不同期次的断层活动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本方法在震前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在汶川地震前部分跨断层场地的逆向走滑特征很难表现出来,对于地震预测预报也很难起到优势作用,但从反演效果上来看,可以更直观的反映断层在近场和远场上的速率差异以及地震后断层运动速率的分段特征。最终根据上述研究方法认为鲜水河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后,经过多年的应力调整,目前左旋走滑速率已经基本恢复到震前状态,鲜水河断裂南段持续拉张趋势,川滇菱形块体的顺时针旋转作用持续加强,鲜水河断裂的道孚段和磨西段存均在一定的走滑速率亏损,应注意这两个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以及这两个地区地震危险的关联性。
尹海权郭祥云常明占伟李腊月徐东卓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跨断层数据融合断裂活动性
基于HHT倒谱计算结果与群子统计定量模拟的爆破识别
<正>各类地震动都是瞬间发生的事件,爆发时都会释放出巨大能量,部分能量从震源辐射出,以地震波的传播方式被不同震中距上的测震仪所记录。实践证明,利用测震技术和资料开展爆炸地震监测和识别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之一,因此,自2...
武安绪岳小媛武敏捷林向东李腊月李红
文献传递
鲜水河断裂带断层蠕变观测与地震被引量:2
2017年
利用断层蠕变观测数据,采用断层运动学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综合研究鲜水河断裂带现今运动学特征,并探讨其与断裂带附近中强震孕育-发生及周边大尺度强震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1)鲜水河断裂带现今构造运动以左旋走滑为主,但错动方式并不唯一,在个别时段也出现短暂的右旋走滑。此外,鲜水河断裂带还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2)鲜水河断裂带断层蠕变观测在白玉M_S5.5地震、雅江M_S6.0地震、汶川M_S8.0地震、芦山M_S7.0地震以及康定M_S6.3地震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形变异常,属于这几次地震的前兆反应,而鲜水河断裂带于2001年底开始的大幅度拉张运动,主要是受2001-11-14昆仑山口西M_S8.1地震震后大区域应力场调整影响所致。
李腊月胡乐银马伶俐宋成科
关键词:鲜水河断裂带主成分分析形变异常
丽江与芦山两次M_(S)7.0地震震例回溯研究及亚失稳特征探讨
2023年
基于川滇地区的跨断层观测资料,采用多种形变分析方法,针对川滇地区监测状况较好的1996年丽江、2013年芦山两次M_(S)7.0地震开展震例回溯研究,并以亚失稳理论及实验室结果为指导,归纳总结跨断层观测获得的断层运动在亚失稳阶段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可能的表现形式,寻找区域范围内断层运动协同化现象,探索地震进入亚失稳状态的跨断层识别标志。结果表明:两次地震前,震源区在震前数年主要表现为弱变形的状态,可能是孕震晚期发震断层闭锁、断层近场应力应变积累趋于极限的表现。震源区边缘附近300 km范围内在震前数月至3年出现显著的断层形变异常,断层活动具有协同化现象,但仅个别跨断层场地观测到了与实验室岩石破裂失稳过程类似的图像,大多数场地仅仅观测到了稳态(线性阶段)、亚稳态(偏离线性阶段)特征,亚失稳态特征并不清晰,分析可能与跨断层场地所处的构造位置及观测周期有一定关系。
李腊月尹海权马伶俐李智蓉张超
首都圈中强震前后视应力时空演化过程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选用首都圈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地震波形资料,利用近震源Brune模式计算首都圈地区2002年至今ML≥2.0地震的视应力值,探讨了震源参数的标度关系,最终选取2.0≤ML≤2.9地震对首都圈地区2002年以来中强地震前视应力的时空异常变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都圈中强地震前,多次地震出现显著的视应力高值异常,且地震多发生在视应力高值异常区域附近。同时与波速比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印证了异常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由此可见,分析识别首都圈地区的应力状态可以为该地区中强震的危险性提供判定依据。
岳晓媛武安绪冯刚李红武敏捷李腊月
关键词:首都圈地区
川滇主要断裂带近期运动变化及与地震活动关联性被引量:7
2016年
汶川地震发生于巴颜喀拉、华南和川滇菱形块体"三联点"附近,对周边块体和川滇地区主要断裂带也即块体边界带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最新得到的1999~2007、2009~2011和2011~2013年GPS复测结果,利用二维有限元接触模型和"块体加载"方法,模拟强震前后断裂带的运动与受力变化.结果显示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为低速运动但挤压应力快速积累,汶川地震后巴颜喀拉、滇西南、菱形块体向E-SSE逃逸增强,龙门山断裂带右旋、挤压运动速率和压应力年积累量最高值分别为震前的4.5、2.1和2.5倍.鲜水河南段、安宁河、则木河、大凉山和丽江-小金河断裂带挤压应力快速积累,并形成横跨川滇中部沿NE向展布的挤压应力增强带.鲜水河断裂带中部拉张增强并出现短暂反向.上述变化与该区同期中强地震分布关系密切,揭示出地震活动空间迁移与块体运动变化有关.
刘峡马瑾杜雪松朱爽李腊月孙东颖
关键词:汶川地震构造块体有限元分析断层
数字地震波形分析与地震学研究应用软件
本文介绍了数字地震波形分析与地震学研究应用软件研制的基本原则、系统内部格式,以及波形的预处理功能、震源参数与介质参数分析、爆炸识别与定量分析等功能。
Wu Anxu武安绪Xu Ping徐平Lix Xiangdong林向东武敏捷岳晓媛李腊月李红
关键词:地震学波形分析应用软件功能模块
华北地区跨断层前兆异常特征综述被引量:6
2016年
本文对《中国震例》系列书籍及期刊所记录的华北地区存在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的震例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华北地区不同区域跨断层前兆异常特征。首都圈地区3次6级以上地震之前1-3年,围绕震中会出现10-30项跨断层形变异常,其中超过8成异常场地位于距震中100km范围以外,有7-8成的异常测项表现为趋势的加速或转折变化,异常幅度集中在1-3mm,在异常发展过程中或者在加速达到峰值后恢复过程中发震。随着震级的降低,近场跨断层异常增加,对于5-6级左右地震,无论远场近场均会出现2-8项水准异常,而5级以下地震前跨断层形变异常只有1-2项且主要分布在近场。
曹建玲贾晓东李腊月畅柳
关键词:跨断层形变震前异常中国震例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的山西断裂带跨断层形变资料分析
2020年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重构并提取山西断裂带跨断层形变监测高频平稳信号和低频趋势信号。基于高频平稳信号分析地震前兆异常及其表现形式,结果表明,在山西断裂带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前部分跨断层测段出现明显异常;强震前山西断裂带跨断层异常测点数量多、分布广、距离震中较远,中强地震前异常测点多集中在震中附近。基于低频趋势信号分析断层形变时空分布特征表明,山西断裂带断层以继承性正断运动为主,断层分时分段差异特征明显。
郑洪艳田晓李腊月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信号重构前兆异常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