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木军

作品数:81 被引量:239H指数:11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联合支持国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5篇小麦
  • 38篇杂交
  • 25篇单倍体
  • 25篇倍体
  • 20篇不育
  • 19篇杂交小麦
  • 19篇不育系
  • 18篇核不育
  • 17篇玉米
  • 17篇核不育系
  • 12篇小麦单倍体
  • 12篇两系杂交
  • 12篇两系杂交小麦
  • 11篇小麦×玉米
  • 11篇光敏
  • 9篇单倍体胚
  • 9篇制种
  • 8篇选育
  • 8篇麦穗
  • 8篇基因

机构

  • 78篇云南省农业科...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国家小麦改良...
  • 2篇山西省农业科...
  • 2篇昭通市农业科...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云南省种子管...
  • 1篇宝鸡市农业技...
  • 1篇云南省农科院
  • 1篇玉溪市农业科...

作者

  • 81篇杨木军
  • 70篇李绍祥
  • 67篇刘琨
  • 64篇顾坚
  • 50篇李宏生
  • 41篇赵红
  • 40篇丁明亮
  • 35篇田玉仙
  • 23篇杨和仙
  • 12篇周金生
  • 11篇崔永祯
  • 2篇郑军
  • 2篇伍少云
  • 2篇周国雁
  • 2篇李政芳
  • 2篇陈佩度
  • 2篇宁波
  • 2篇谭丽明
  • 2篇张志强
  • 1篇刘大钧

传媒

  • 14篇西南农业学报
  • 13篇麦类作物学报
  • 8篇云南农业科技
  • 4篇Agricu...
  • 1篇种子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科技奖励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 1篇2008年(...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3篇2002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原麦区小麦核不育系C49S-87与恢复系中后期生长发育进程比较
2000年
对温光型两用核不育系C49S 87和 6个云南典型恢复系剑叶平展—抽穗—开花各发育阶段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生态条件下C49S 87与恢复系在剑叶平展后至开花期间具有不同的阶段发育进度 ,但只要父母本主穗和群体剑叶平展时期基本一致 ,后期不需对花期进行大的调节即可达到花期相遇。因此 。
顾坚杨木军田玉仙杨和仙刘琨周金生
关键词:小麦制种花期预测
一种用于提高小麦单株繁育工作效率的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小麦单株繁育工作效率的防护罩,包括至少三根中空立柱,每一中空立柱的上端均水平安装有发条,每一中空立柱内均沿中心线方向转动连接有转轴,每一转轴的上端均穿出中空立柱与对应的发条固定连接,每一转轴的...
顾坚李宏生李绍祥杨木军丁明亮刘琨赵红
文献传递
云南省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建国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情况,利用SDS-PAGE电泳技术对152份云南省1950s以来普通小麦育成品种(系)HMW-GS组成和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省普通小麦在Glu-A1位点具有N(56.58%)和1(43.42%)2种亚基类型,在Glu-B1位点具有7+8(42.11%)、7+9(34.87%)、6+8(0.66%)、14+15(7.24%)、17+18(13.16%)和13+16(1.97%)6种亚基类型,在Glu-D1位点具有2+10(5.26%)、2+12(54.61%)、5+10(24.34%)和5+12(15.79%)4种亚基类型;(2)云南省普通小麦HMW-GS组合类型比较丰富,共出现27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N,7+8,2+12"、"N,7+9,2+12"、"1,7+8,2+12"与"1,7+9,5+10"较多,出现频率分别为20.39%、9.87%、7.89%和7.89%;(3)云南省各个时期育成品种(系)的HMW-GS品质评分基本维持在4.50左右,1990s以后育成的品种(系)中优质亚基5+10出现的频率随普通小麦育成时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由此可见,云南省普通小麦的HMW-GS在Glu-A1、Glu-B1、Glu-D1位点上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共有12种HMWGS等位变异,包括13+16、2+10和5+12三种稀有亚基类型和27种亚基组合类型;对加工品质具有正效应的优质亚基17+18和5+10频率较小,缺乏优质亚基2*。因此,在云南省普通小麦的品质改良中应加强优质亚基2*、17+18和5+10引入及合理应用。
丁明亮赵佳佳周国雁李宏生崔永祯赵红伍少云杨木军郑军李绍祥
关键词: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开颖和柱头外露对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为提高杂交小麦制种产量,对33个小麦温光敏雄性核不育系的开颖率和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3个不育系的平均不育度为99.60%,天然异交结实率为79.74%,开颖率为83.40%,柱头外露率为4.85%。所有不育系开颖小花的平均异交结实率为86.13%,开颖小花结实占总异交结实的80.88%,开颖率与总异交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1 4),说明开颖率是决定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柱头外露小花的异交结实率为90.23%,其结实占总异交结实的5.39%,柱头外露率与总异交结实率呈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其原因与不育系的平均柱头外露率较低有关;但柱头外露小花的异交结实能力强于开颖小花,因此选育高柱头外露率小麦不育系有助于提高杂交小麦异交结实率和制种产量。
李宏生李绍祥赵红丁明亮崔永祯顾坚田玉仙刘琨杨木军
关键词:柱头外露率
一种杂交小麦花期调节制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杂交小麦制种技术领域中一种杂交小麦花期调节制种方法,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杂交小麦制种中父本和母本基本苗播种密度的确定、2)具体调整父本基本苗播种密度和3)根据父本和母本基本苗播种密度确定父本和母本的播种量...
李绍祥李宏生杨木军刘琨丁明亮顾坚赵红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纯度的表型和标记检测比较
2023年
杂交种纯度鉴定是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生产和应用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通过田间种植杂交种进行表型鉴定,该方法耗时较长。以田间种植表型鉴定和SSR荧光标记分析2种方法同时对2个优良组合K64S/20Y4-5和K64S/MR1238的杂交种进行纯度鉴定,比较2种方法对纯度的鉴定效果。结果表明,2个杂交种的田间种植表型鉴定纯度分别为98.84%和97.93%;从8对SSR荧光标记中筛选出3对标记(barc164、gwm161和gwm610)在双亲间存在多态性,用barc164检测2个杂交种的纯度分别为97.73%和97.21%,略低于田间种植表型鉴定结果,两者差异不明显。此外,SSR荧光标记不仅能区分杂交种中混杂的温光敏不育系自交单株和父本单株,还能准确鉴定父本不纯和制种中父本间“串粉”等导致的伪杂种。因此,SSR荧光标记检测可代替田间种植表型鉴定,可快速准确地鉴定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的纯度。
李宏生李绍祥杨忠慧杨家李刘琨熊世安李富乾郭辉杨木军
关键词:小麦杂交种SSR
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云杂5号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08年
利用2002年至2004年云南省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区域试验资料,对云杂5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杂5号产量的变异系数和回归系数均小于对照品种,因此具有较好的稳产性;各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异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穗(c.v.%=9.77)>穗粒数(c.v.%=9.06)>千粒重(c.v.%=2.99);与产量相关程度为:千粒重(r3y=0.9323)>有效穗(r1y=0.8821)>穗粒数(r2y=0.7616);对产量的直接影响为:千粒重(P3y=0.4895)>有效穗(P1y=0.4715)>穗粒数(P2y=0.1350)。因此云杂5号的优化高产栽培措施应以调控有效穗数为主,兼顾穗粒数和千粒重,以达到高产目标。
刘琨杨和仙李绍祥田玉仙杨木军顾坚
关键词:通径分析
一种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胚的麦穗离体培养液配方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胚的麦穗离体培养液配方及制备方法,该配方由以下化合物和对应的用量配制而成:2,4-二氯苯氧乙酸100mg/L、蔗糖35-45g/L、磷酸二氢钾2-4g/L、亚硫酸6-8ml/L、四硼...
杨木军顾坚李绍祥刘琨李宏生田玉仙赵红杨和仙丁明亮
文献传递
玉米基因型对小麦×玉米杂交单倍体胚得胚率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为筛选小麦单倍体胚得胚率高的玉米品种,用糯、甜糯、甜、超甜4种类型共8个玉米品种分别与6个小麦DH系杂交诱导产生小麦单倍体胚,研究不同玉米类型、不同玉米基因型对小麦单倍体胚得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小麦材料用不同玉米品种授粉,其得胚率可相差1.48~3.10倍,得胚率变幅为15.43%~47.80%,筛选高得胚率玉米品种对提高小麦单倍体产生效率至关重要。4种玉米类型间平均单倍体胚得胚率以甜糯型最高(33.86%)、超甜型最低(29.59%),8个玉米品种以白甜糯的平均单倍体胚得胚率最高(38.17%),云超甜2号最低(28.63%),但相同玉米类型而基因型不同的玉米品种间单倍体胚得胚率差异大于玉米类型间单倍体胚得胚率的差异,因此筛选高得胚率玉米品种,关键是筛选玉米基因型而非玉米类型。小麦基因型与玉米基因型的互作对得胚率有极显著影响,对于小麦×玉米杂交的得胚率,玉米基因型与小麦基因型之间的组合存在“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差异,因此可综合利用多个玉米品种来提高各种小麦材料的整体单倍体胚得胚率和单倍体生产效率。
丁明亮李宏生杨木军杨忠慧李绍祥顾坚赵红黄格崔永祯刘琨
关键词:小麦×玉米玉米基因型单倍体胚得胚率
两系杂交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研究——Ⅰ.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为充分利用温光敏两系杂交小麦的分蘖优势,降低杂交种的用种成本,对“云杂3号”最佳种植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基本苗(30×104/hm2、60×104/hm2、90×104/hm2、120×104/hm2)间产量差...
刘琨顾坚李绍祥田玉仙杨和仙杨木军
关键词:两系杂交小麦种植密度
文献传递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