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劲廷

作品数:7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华西秋雨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灾害
  • 1篇雨量
  • 1篇灾害
  • 1篇山洪
  • 1篇山洪地质灾害
  • 1篇特大暴雨
  • 1篇奇异值
  • 1篇奇异值分解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区划
  • 1篇周期
  • 1篇逐日
  • 1篇锥度
  • 1篇系统架构
  • 1篇面雨量
  • 1篇界限温度
  • 1篇季风

机构

  • 7篇四川省气候中...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四川省气象局
  • 1篇武汉区域气候...
  • 1篇沈阳区域气象...
  • 1篇沈阳中心气象...
  • 1篇绵阳市气象局

作者

  • 7篇王劲廷
  • 4篇马振峰
  • 4篇王春学
  • 2篇房一禾
  • 1篇朱玲
  • 1篇杨小波
  • 1篇杨淑群
  • 1篇刘佳
  • 1篇田莉
  • 1篇张运福
  • 1篇郭海燕
  • 1篇张顺谦
  • 1篇王佳津
  • 1篇蒲明
  • 1篇徐金霞
  • 1篇蔡元刚
  • 1篇孙昭萱
  • 1篇甘薇薇
  • 1篇赖江
  • 1篇吴婷婷

传媒

  • 1篇农村科学实验
  • 1篇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高原山地气象...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辽宁春季稳定通过界限温度日期的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3年
为了掌握辽宁春季稳定通过界限温度日期的变化特征,从而为预报做准备。采用1961—2010年辽宁省53站逐日气温资料,计算辽宁春季稳定通过5℃和8℃的日期,并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稳定通过界限温度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53站辽宁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和8℃日期的EOF第一模态表现为一致的偏早或偏晚特征;二者随时间有提前出现的趋势;二者的均方差在全省分布比较均匀;辽宁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和8℃日期的突变点分别为1981和1993年,主要周期分别为4年和2年;辽宁春季气温稳定通过5℃和8℃日期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房一禾张运福李雨鸿朱玲田莉方思达王劲廷王春学
关键词:春季界限温度
高原季风发展机理及其在旱涝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马振峰齐冬梅杨淑群孙昭萱杨小波庞轶舒王春学刘佳甘薇薇王劲廷
该项目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原季风发展机理及其对长江上游旱涝的影响”(40375031)、中国气象局新技术项目“川渝干旱灾害预测技术优化与应用”(CMATG2008M25) 和应对气候变化支撑项目(中气函[...
关键词:
关键词:高原季风旱涝预测气候变化
四川省分县延伸期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2022年
随着社会发展及应急减灾等需求,延伸期预报越发引发人们的重视。四川省气候中心在此背景下研发了延伸期预测系统,此系统基于J2EE技术框架,以CFSv2、DERF2.0数值预报模式产品为依托,运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资源和环境研究中心研发的专用气候数据空间插值软件ANUSPLIN生成0.25°×0.25°格点和站点预报产品,通过异常综合(PS)、符号一致率(PC)、Zs、Cs等预测检验评分方法进行预报检验。针对县级气象部门精细化预报需求,系统提供画落区订正、气候区划订正、预报曲线拖动订正、单点订正等格点预报订正功能。系统自2016年投入业务应用以来,运行稳定,预测效果较好,有效支撑了四川省气象科技服务。
赖江赵金鹏王劲廷蒋昌旭王庆
关键词:系统架构
基于REOF的四川省高温热浪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本文采用高温热浪的国家标准计算四川省155个站点1959—2016年5~9月逐日热浪等级并统计热浪天数,采用REOF分析研究四川省高温热浪的时空变化特征,用"取最小分类值法"将四川高温热浪划分为盆地盛夏热浪区、盆周盛夏热浪区、攀西南部初夏热浪区、盆南盛夏热浪区和常年无热浪区5个区域。结果表明:(1)四川省高温热浪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明显增多趋势,其间2006年和2016年尤为显著;(2)四川高温热浪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以盆地盛夏热浪区范围最大、高温热浪强度最强,其次是盆周盛夏热浪区,攀西南部初夏热浪区和盆南盛夏热浪区范围较小;(3)各个热浪类型区域的阶段性变化有所不同,盆地盛夏热浪区20世纪60—70年代高温热浪有增多的趋势,80—90年代前期高温热浪偏少偏弱(受凉夏影响,其它各区类似),1995年开始高温热浪增多增强趋势十分明显;盆周盛夏热浪区,1998年以前少有高温热浪,1998年以后增多增强,2016年高温热浪罕见;盆南盛夏热浪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高温热浪趋弱,80年代和90年高温热浪天气较少,2003年以后增多增强,2013年高温热浪尤为突出;攀西南部初夏热浪区,2005年以前出现高温热浪的机率较小,2005年以后明显增多增强,2014年强高温热浪最强。
蔡元刚吴婷婷张文千蔡怡亨王劲廷蒲明
关键词:高温热浪区划
华西秋雨逐日监测指数的建立及其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使用1972—2011年气象站逐日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建立了新的华西秋雨逐日监测指数,并对新指数的空间、时间适用性进行分析,进而研究华西秋雨的季节内变化特征。利用实际气象灾害记录确定了华西秋雨区主要发生省份的秋雨偏强年,与新华西秋雨监测指数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大多数年份两者是一致的。另外也有不一致的情况,有的年份监测指数显示秋雨偏强,但是并不在灾害记录确定的偏强年里,通过进一步查找文献和对比实际降水资料,发现监测指数符合实际情况。还有一些通过灾害记录确定的偏强年,秋雨监测指数不强,进一步研究指出这些异常年份的秋雨灾害往往发生在较短的几天里,其余大部分时间内华西秋雨正常或偏弱,所以并没有在全年的监测指数中得以体现。气候平均状况下华西秋雨强度9—10月随时间在波动中减弱,包含3个偏强时段,其中9月6一16日为最强的一个时段。9—10月华西秋雨的季节内变化存在较大的年代际差异,其中20世纪70年代华西秋雨有2个显著时段(9月13—22日和10月4—8日),80年代华西秋雨有3个显著时段(9月3—17日、9月25至10月8日和10月13—25日),90年代华西秋雨有3个显著时段(9月12—22日、10月3—7日和12—20日),21世纪初有3个显著时段(9月1-10日、9月21至10月7日和10月11—16日)。个例应用表明,监测指数能直观清晰地表现出华西秋雨发生、发展和消失的整个演变过程。
王春学马振峰张顺谦王劲廷房一禾
关键词:华西秋雨
一次特大暴雨诱发的山洪地质灾害淹没模拟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本文以四川省安县茶坪河流域2013年"7.9"特大暴雨过程为例,基于Flood Area模型模拟此次洪水的动态演进过程。通过对比5组不同试验结果,发现数字高程数据精度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大,采用经过填洼的DEM高程数据得到的模拟结果更为准确,粗糙度系数在取值范围内对模拟结果影响较小。模型最终采用经过填洼的DEM高程数据,反距离权重雨量栅格分布、泰森多边形计算的面雨量文件以及加入嵌入河道的粗糙度参数模拟茶坪河流域此次洪水过程,模型较好的模拟出了整个洪水的动态淹没过程。模拟结果与实地灾情对比:上游考察点附近河道最高淹没深度为5.8m,下游考察点最高淹没深度为3.83m,均与实际灾情较为吻合;对两个考察点逐小时淹没水深与1~8h累积面雨量求相关,得到上游千佛镇预警时效为2h,下游晓坝镇预警时效为6h。考察点位置不同,使得累积面雨量预警时效不同。
徐金霞王劲廷徐沅鑫郭海燕马振峰
关键词:特大暴雨山洪地质灾害面雨量
华西秋雨准4年周期特征及其与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关系被引量:28
2015年
利用1959~2011年华西地区气象台站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采用多锥度—奇异值分解(MTM-SVD)方法,研究了华西秋雨的准4年周期特征及其与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协同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华西秋雨具有显著的准4年周期,其典型循环表现为“偏强,略偏强,偏弱,略偏弱”的特点.在准4年周期上赤道中太平洋海表温度对华西秋雨的协同变化表现为“偏低,略偏低,偏高,略偏高”,这种协同变化从初夏就体现出来,并一直持续到秋末.同时在准4年周期上,华西秋雨对ENSO事件也存在一定的响应,但是主要体现在发生强ENSO事件时.准4年周期的环流分析表明,夏季到秋季赤道中太平洋海表温度偏低(高)时,秋季500 hPa高度场出现东亚/太平洋(EAP)遥相关波列正(负)异常,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东),华西地区来自南海西太平洋和孟加拉的水汽输送偏多(少),华西秋雨偏强(弱).
王春学马振峰王佳津王劲廷
关键词:华西秋雨周期海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