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颙

作品数:164 被引量:1,553H指数:2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4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2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93篇地震
  • 19篇灾害
  • 19篇震源
  • 13篇震灾
  • 12篇地震灾害
  • 10篇地震波
  • 10篇地震活动
  • 10篇震波
  • 9篇气枪震源
  • 8篇地球
  • 8篇地震活动性
  • 8篇地震预报
  • 7篇首都圈
  • 7篇自然灾害
  • 7篇城市
  • 6篇地壳
  • 6篇人工震源
  • 6篇汶川地震
  • 6篇勘探
  • 6篇城市化

机构

  • 65篇中国地震局
  • 59篇中国地震局地...
  • 40篇国家地震局
  • 35篇中国科学院
  • 29篇中国地震局地...
  • 21篇中国科学技术...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地震台网...
  • 5篇南京大学
  • 5篇浙江大学
  • 4篇北京市地震局
  • 3篇山东科技大学
  • 3篇国家自然科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福建省地震局
  • 2篇康涅狄格大学
  • 2篇云南省地震局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2篇香港大学

作者

  • 161篇陈颙
  • 34篇陈棋福
  • 29篇王宝善
  • 22篇葛洪魁
  • 10篇陈凌
  • 9篇李丽
  • 8篇倪四道
  • 8篇刘杰
  • 6篇林建民
  • 6篇杨微
  • 6篇季颖
  • 6篇齐诚
  • 5篇朱日祥
  • 5篇黄辅琼
  • 5篇王伟涛
  • 5篇张尉
  • 5篇罗艳
  • 4篇张先康
  • 4篇罗桂纯
  • 4篇李纲

传媒

  • 22篇中国地震
  • 19篇地球物理学报
  • 9篇地球物理学进...
  • 9篇地震学报
  • 6篇地震
  • 6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科学通报
  • 4篇自然灾害学报
  • 3篇华南地震
  • 3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科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噪声与振动控...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防灾博览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1994年中...
  • 2篇中国地球物理...
  • 2篇1992年中...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12篇2008
  • 18篇2007
  • 10篇2006
  • 7篇2005
  • 10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1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1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希腊Ionian海Kefallinia转换断裂带的地震复发行为被引量:1
2008年
采用历史地震资料和统计方法研究了希腊Ionian海Kefallinia转换断裂带的两条断层(Kefallinia和Lefkada)的整体强地震复发行为。研究发现,Kefallinia断层的地震复发行为表现出丛集性特征,存在时间可预测复发行为;Lefkada断层的地震复发行为具有近随机性特征,不存在时间可预测及滑动可预测的复发行为。造成其地震复发行为不同的原因可能有:(a)沿Kefallinia断裂带走向,由静力触发引起的断层分段间的相互作用;(b)Lefkada断层的地震复发行为受北部和东部的断层系影响。另外,活跃期内地震复发间隔分布的分散性较大,可用韦伯( Weibull)分布近似描述;而平静期持续时间分布的分散性不够,这样的分布不便进行拟合。
齐诚Athanassios Ganas黄辅琼陈颙George Drakatos
关键词:历史地震活动断层地震复发概率分布
利用相关检测进行地震波速变化精确测量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8年
通过地震波速度变化的精确测量,来监测地下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是进行地震物理预报的有效途径.介绍国内外关于地震波速变化精确测量所取得的各项结果和在地学中的应用,讨论了相关检测法的原理和应用.利用人工震源激发地震波,布设测线接收地震信号,将地震学和信息科学相结合,利用相关检测法,能有效排除干扰和不确定因素,进行地震波速度变化的精确测量,解决地震学一直以来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小组利用电落锤人工震源激发地震信号,以布设在同一条射线路径方向上的仪器接收,进行了30天连续观测直达波速度变化的实验研究,速度变化达到1.00E-05的精度.
罗桂纯葛洪魁王宝善胡平陈颙
利用区域地震数据反演大陆地震——对赤峰地震的研究
<正>准确确定震源机制解和震源深度,对于了解地震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了解断层活动,探究地震活动性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延展性的下地壳不能积累应力,绝大部分的大陆地震均发生在上地壳之中,因此地震深度精确定位可以为了解大陆地...
韦生吉郑勇倪四道陈颙
文献传递
全球地震灾害预测研究
灾害定量化是减灾工作的基础。地震灾害预测是减灾科学的核心问题,也是面向21世纪的地震科学面临的挑战。地震灾害主要由三方面因素所决定:(1)地震危险性,发生地震的危险程度;(2)社会财富, 可能遭受地震灾害的社会财富总量,...
陈颙陈棋福刘杰王伟杰
文献传递
“十一·五”期间中国重大地震灾害预测预警和防治对策被引量:64
2005年
地震灾害曾经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破坏。地震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公共安全的重要问题。提高地震灾害预测预警科学技术水平、加强房屋的抗震能力和地震应急能力、强化救灾物资储备基本建设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基本对策。
陈颙陈运泰张国民高建国吴忠良申旭辉
关键词:地震灾害灾害预测震灾预防
朱溪钨铜矿主动源地震成像剖面与解释
中科院地学部咨询项目"地下明灯研究计划"于2017年11-12月在江西景德镇朱溪钨铜矿区开展了一次综合地球物理探矿实验。期间,多家单位、高校合作,近百人参与,完成了电法、重力、背景噪声、人工主动源等多种地球物理手段的野外...
李稳陈颙酆少英姬计法刘保金
文献传递
安新-宽城测深剖面的时域有限差分数值模拟
2008年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地震波模拟能够得到丰富的波场信息,对研究复杂地质构造条件下的地震波波场十分有效。该文在对时域有限差分方法进行概述的基础上,以2002年4月施测的安新—宽城地震测深剖面资料为基础,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对该剖面进行二维全波数值模拟,同时以理想匹配层作为模拟的吸收边界条件。将模拟得到的合成地震图,通过与野外实验得到的记录截面和射线追踪合成记录相比较和讨论,验证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在模拟地震波传播过程的有效性。
彭菲陈棋福刘澜波陈颙
关键词:地震波场时域有限差分
利用背景噪声进行地震成像的新方法被引量:48
2007年
利用背景地震噪声提取格林函数,即通过一对台站记录的地震噪声进行互相关计算,来近似台站间的格林函数,并进一步通过地震成像获取地下结构的认识,成为最近跨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首先叙述了其发展背景及过程,然后分别从四个角度,简要介绍了目前对其物理原理的解释.如果该方法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将不再依赖于天然地震以及人工地震,而仅仅利用地震台站记录的地震噪声便可获取高分辨率的地下成像.该方法将会大大促进地震学的发展.
齐诚陈棋福陈颙
关键词:格林函数互相关地震成像
汶川地震余震区东北端一个余震序列的地震学研究被引量:57
2010年
以往研究结果表明,大陆板内成熟断层的浅部有断层泥的充填,不能积累足够应变产生地震,所以绝大多数地震的深度都深于5km.而年轻断层或完整岩体在积累足够应变的情况下可以发生浅于3km的地震.汶川地震形成了200多公里的地表破裂,但是远震波形反演及余震分布表明,主震可能继续往北东方向的地下破裂了50多公里,在破裂区东北端深部破裂可能引起浅部应力增加,从而产生浅震.2008年7月24日在汶川地震破裂带东北端青川发生了一次Ms5.7级的余震.CAP方法反演表明,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深度为3km.为了进一步确认震源深度,本文利用震中距约15km的近台L0205观测到的深度震相sPL及面波体波振幅比确认其深度.由于地震深度小于震中距1/5,Rayleigh波才能发育,在15km左右的距离上观测到远强于SV波的Rg波,这也充分证明了这次地震的震源很浅.在该台上还观测到该地震序列多次余震的sPL,由此得到的震源深度都浅于3km.另一方面,由于实地考察和InSAR研究没有发现汶川主震在这个地区有地表破裂,所以本文认为这个地震序列是由于深部破裂引起浅部应力增加而导致完整岩体的新鲜破裂,而非沿着汶川主震破裂带发生.研究余震深度变化趋势及发震断层对认识主震发震机理及理解破裂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罗艳倪四道曾祥方郑勇陈棋福陈颙
关键词:汶川地震震源深度波形反演
岩石物理学(讲座)被引量:1
1996年
岩石物理学(讲座)陈J(中国北京100036国家地震局)编者按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开设的"地球物理进展"课程,由工作在第一线的诸多专家授课。课程内容翔实丰富,反映了当前地球物理学科的最新进展。深受研究生和广大学者的欢迎。为了弥补目前尚无成书教材...
陈颙
关键词:岩石物理学孔隙岩石重力场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