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家珊
- 作品数:19 被引量:74H指数:4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西藏察隅县发现6例恙虫病临床病例被引量:1
- 2010年
- 安荣泽范家珊曲尼巴珍普琼李松凌左迪
- 关键词:临床病例恙虫病流行病学调查乡卫生院
- 红花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红花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2.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显著。
- 兰萍刘颖李小波邵锦霞范家珊
- 关键词:肺心病红花注射液疗效
- C-反应蛋白检测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 2012年
- 结核性与癌性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均较常见,但治疗和预后迥然不同。虽然胸水中查到癌细胞、培养出结核菌,以及胸膜活检有相应的病理证据,但其阳性率均不能令人满意^[1]。因此,积极寻找既方便实用又特异敏感的检测指标鉴别两种疾病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我院收治的82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CRP)检测,探讨其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 兰萍刘颖李小波范家珊
- 关键词:C-反应蛋白胸腔积液
- 藏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分析
- 2010年
- 目的:探讨藏医结合西医治疗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34例符合诊断标准的病毒性脑炎患者资料,其中治疗组16例,对照组1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治疗,而对照组辅助使用藏医藏药方法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恢复的时间及病情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颅高压缓解时间、意识障碍恢复正常时间、病理征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的病情预后也明显改善(P<0.05)。结论:藏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脑炎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病情预后。
- 范家珊安荣泽小布琼拥珍向巴扎巴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藏西医结合
- 长期口服罗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罗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以期分析罗红霉素保护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慢阻肺患者34例,并随机分成治疗组18例,对照组1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罗红霉素0.15g,2次/d,持续并随访1年;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1年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有明显的下降(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长期口服罗红霉素可以降低慢阻肺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
- 范家珊李有霞曾伟光
- 关键词:罗红霉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性粒细胞
- 胸水C-反应蛋白在鉴别结核性及癌性胸腔积液中的价值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胸水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及癌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同时测定30例结核性胸水患者(结核组)和30例癌性胸水患者(肿瘤组)的胸水CRP水平,比较结核组(30例)与肿瘤组(30例)之间CRP水平的差别。结果结核组胸水CRP水平明显高于肿瘤组(P<0.05)。结论胸腔积液CRP水平的检测,是鉴别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及癌性胸腔积液的重要检测指标之一。
- 范家珊
- 关键词:C-反应蛋白CRP胸腔积液
- 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作用
- 2013年
-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是否能辅佐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对照组(n=30)、治疗组(n=30)。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氧疗、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拜阿司匹林,每天100mg、持续30d。分别于治疗第0天及第30天测定两组患者下列参数:肺动脉收缩压(sPAP)、血清5-羟色胺(5-HT)及血栓素A2(TXA2)、血浆D-二聚体(D-dimer)、6 min步行距离(6MWD)。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前参数sPAP、5-HT、TXA2、D-dimer、6MWD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PAP、5-HT、TXA2、D-dimer较对照组降低、6MWD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sPAP、5-HT、TXA2、D-dimer明显下降(P<0.05),而6MWD明显上升(P<0.05)。两组患者所测定的sPAP与5-HT、TXA2、D-dimer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32、r2=0.863、r=0.693。结论阿司匹林可辅佐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可能的机制与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功能、降低血清5-羟色胺、血栓素A2水平及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抑制肺内血栓形成有关。
- 范家珊张丽杰梁光春
- 关键词:低氧性肺动脉高压阿司匹林5-羟色胺血栓素
- 探讨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的重要性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的重要性。方法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05年1月-2006年12月、2007年1月-2008年12月两个时间段住院患者肺功能检查情况及确诊COPD的人数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1月-2006年12月肺功能检查及COPD人数分别为177、61例(34.5%)。2007年1月-2008年12月肺功能检查及COPD的人数分别为343、124例(36.2%)。结论〉40岁人群应常规行肺功能检测,以提高COPD的诊断率及治疗水平,减少COPD的漏诊现象。
- 曾伟光邱桂凤范家珊荆维丽
- 关键词:肺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口服罗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口服罗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50例COPD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分成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基础治疗基础上口服罗红霉素0.15g,2次/d,并持续1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肺功能的变化,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发生病情急性加重及因此而需住院的次数。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最大通气量、清晨最大呼气流量治疗前后改变不明显(P〉0.05),对照组却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急性加重10例次(40%),对照组19例次(76%);治疗组需住院6例次(24%),对照组13例次(52%),两组急性加重率及需住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罗红霉素对COPD患者肺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其可能的机制与罗红霉素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有关。
- 范家珊李有霞邱桂凤曾伟光
- 关键词:罗红霉素肺功能
- 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的影响
-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是否能辅佐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从而为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防治寻找一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范家珊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阿司匹林5-羟色胺血栓素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