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蔓春

作品数:31 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病毒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乙型肝炎病毒
  • 5篇脐血
  • 5篇免疫
  • 5篇降钙素
  • 5篇降钙素原
  • 5篇肝炎
  • 5篇肝炎病毒
  • 4篇新生儿
  • 4篇造血
  • 4篇造血干
  • 4篇造血干细胞
  • 4篇免疫毒素
  • 4篇儿童
  • 4篇肺炎
  • 4篇干细胞
  • 4篇T细胞

机构

  • 27篇广州军区广州...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广州医学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许蔓春
  • 18篇马恒颢
  • 14篇任广立
  • 7篇欧巧群
  • 7篇张卫云
  • 7篇王鲜艳
  • 6篇荆丽娟
  • 5篇罗爱武
  • 5篇吕善根
  • 5篇黎燕
  • 4篇谢祥鳌
  • 4篇石玉玲
  • 4篇方颖
  • 4篇廖扬
  • 4篇沈倍奋
  • 3篇王丹
  • 2篇赵树进
  • 2篇朱会英
  • 2篇林永敏
  • 2篇吴少洪

传媒

  • 6篇实用儿科临床...
  • 5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Chines...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3篇199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R-146a在HepG2.2.15细胞中对c-Myc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构建has-miR-146a真核过表达载体pmR-146a,探究其在HepG2.2.15肝癌细胞中对c-Myc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方法 PCR扩增has-miR-146a的前体基因片段(pre-has-miR-146a),双酶切后连接到pmR-mCherry载体上,通过菌落PCR、双酶切和测序验证重组载体的准确性;将重组载体转染到HepG2.2.15肝癌细胞中作为实验组,同时设空载体组(转染pmR-mCherry空质粒组),空白组(转染试剂Lipofectamino 2000+PBS),24、48h后观察载体荧光蛋白表达量,qPCR检测各组细胞has-miR-146a表达情况;转染24、48h后qPCR检测c-Myc基因mRNA表达量,48h后Western blot检测c-My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经菌落PCR、双酶切和测序证实,pre-has-miR-146a基因片段插入pmR-mCherry载体中;实验组和空载体组转染24、48h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强荧光,与非荧光条件下作对比,转染效率在50%~60%;实验组has-miR-146a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体组和空白组(P<0.01);转染24、48h后实验组细胞c-Myc基因mRNA表达量较空载体组和空白组低(P<0.05);转染48h后,蛋白表达量较空载体组和空白组低(P<0.01)。结论成功构建has-miR-146a真核过表达载体pmR-has-146a,该重组载体可稳定表达has-miR-146a;has-miR-146a可以下调c-Myc癌基因的表达,可以作为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潜在靶点之一。
谢聪任广立许蔓春张卫云张速林蔡启茵林永敏
关键词:C-MYC
去除T细胞骨髓移植研究进展
1998年
异基因骨髓移植中去除供髓T细胞能有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但骨髓去T细胞常伴随移植排斥及白血病复发率增加等问题。
许蔓春吕善根
关键词:骨髓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临床分度及头部CT检查并进行比较,对其中41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者进行早期干预,随访至1岁,观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及预后。结果6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为61.19%(41/67),分别与临床和CT分度相关(χ2=21.660,35.288;均P=0.000);轻、中、重度缺氧缺血性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差异主要表现为Ⅴ波异常(χ2=20.659,27.171;均P=0.000)。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头部CT检查比较,其灵敏度为80.00%(40/50),特异度94.12%(16/17),阳性诊断符合率为83.58%(56/67)。经早期干预治疗随访1年后仅23.68%(9/38)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呈现异常,主要以Ⅴ波异常为主;DQ值异常者31.58%(12/38),其中9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临床分度均为重度。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是一种无创、经济、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强的检测方法,可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湛月娥王丹许蔓春杨邦兰
关键词:诱发电位听觉X线计算机婴儿
胞兄弟同患尼曼-匹克病2例
2002年
许蔓春马恒颢吴少洪谢祥鳌
关键词:儿童尼曼-匹克病遗传学病理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监测对指导新生儿细菌感染抗菌疗程的意义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作为监测指标指导新生儿细菌感染抗菌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出生3d内疑似细菌感染的130例新生儿,于抗菌药物治疗3d后检测PCT水平,根据PCT水平分为以下各组:Ⅰ组患儿PCT<0.5μg/L,排除感染,停用抗菌药物;Ⅱ组患儿PCT>0.5μg/L,提示感染。再将Ⅱ组分为:Ⅱa组,每3天检测PCT,如PCT<0.5μg/L,停用抗菌药物;Ⅱb组,应用抗菌药物至少7d,待临床症状消失且PCT<0.5μg/L后停药。分别比较各组抗菌疗程、再次感染机会和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疗程Ⅰ组均为3d,Ⅱa组大多数患儿需6~9d,Ⅱb组患儿需10d或更长。各组停药后再次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Ⅰ组与Ⅱ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b组高于Ⅱ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以安全、有效地指导新生儿细菌感染治疗。
许蔓春马恒颢任广立欧巧群李旺辉朱会英
关键词:细菌感染降钙素原
不同日龄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出生后72 h内不同日龄降钙素原(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EONS)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9月至2015年12月新生儿无严重并发症的EONS组96例(包括2例确诊败血症,94例为临床诊断败血症),同时期无感染对照组170例。266例新生儿共收集血样本605份。分别检测生后72 h内各日龄区间EONS组及对照组血清PCT于与CRP水平。比较PCT及CRP在出生后1~12 h、13~24 h、25~48 h与49~72 h不同日龄区间诊断EONS的诊断阈值、敏感性、特异性及曲线(ROC)下面积。结果在生后72 h内EONS组各日龄区间的血清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后1~12 h、13~24 h、25~48 h、49~72 h不同日龄区间,PCT和CRP诊断EONS的诊断阈值分别对应为PCT 0.45、1.885、0.995、0.51,CRP 3.185、6.29、8.615、10.27、敏感性分别为PCT 84.2%、73.5%、82.4%、83.3%,CRP 68.4%、58.8%、54.3%、59.1%,特异性分别为PCT 74.4%、75%、74.1%、79.2%,CRP 82.1%、89.7%、93.9%、100%,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PCT 0.767、0.754、0.755、0.8,CRP 0.773、0.8、0.815、0.789。结论在出生后72 h内,PCT与CRP对诊断无严重并发症的EONS各有日龄相关的诊断阈值,并均有中度的诊断准确性。两者在诊断EONS敏感性和特异性各有优势。PCT敏感性高于CRP可能更有助于EONS的早期筛查,而CRP的特异性高于PCT,但敏感性有限,对ENOS诊断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许蔓春廖扬任广立马恒颢石玉玲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婴儿
免疫毒素去除脐血T细胞效率及对造血祖细胞的影响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探讨抗T细胞免疫毒素(immunotoxin,IT)体外对脐血T细胞的清除效率及对造血干/祖细胞的影响。方法(1)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技术法(APAAP)分别测定了脐血、骨髓、外周血标本CD+5、CD+8T细胞的百分率;(2)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方法比较了外周血与脐血MLC增殖反应;(3)分别用MLC法和噻唑蓝(MTT)比色法,观察了两组抗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CD+5、CD+8)与完整蓖麻毒素(Ricin)偶联制备的两组免疫毒素(CD5:Ricin、CD8:Ricin)对脐血T细胞增殖反应及对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抑制的影响;(4)用造血祖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两组免疫毒素对脐血粒单系祖细胞(CFU-GM)、早期红系祖细胞(BFU-E)及混合系祖细胞(CFU-Mix)的影响。结果(1)脐血含有一定比例的CD+5及CD+8T细胞亚群;(2)在MLC中外周血与脐血对异源抗原的增殖反应相似;(3)CD5:Ricin10-10~10-8mmol/L(M)、CD8:Ricin在10-9~10-8mmol/L浓度范围内均能有效降低脐血T淋巴细胞在MLC中的增殖反应,并能有效抑制T淋巴细胞转?
许蔓春吕善根沈倍奋黎燕
关键词:胎血免疫毒素类造血干细胞
不同败血症高危因素对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影响的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不同败血症高危因素对新生儿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81例住院新生儿,包括足月儿121例和早产儿60例。根据有无败血症及其高危因素,将足月儿分为:足月对照组、足月败血症高危因素组、足月非败血症高危因素组、足月败血症组。其中足月败血症高危因素组又分为足月宫内窘迫/术后窒息组和足月胎膜早破(PROM)组,后者按PROM不同时间分为大于18h组、〉12~18h组和0~12h组。早产儿也按相同标准分组。分别检测各组PCT、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足月宫内窘迫/术后窒息组与足月非败血症高危因素组比较,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h组PCT水平明显增高,但与足月败血症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早产儿各组的组间比较结果与足月儿类似。相比于C反应蛋白(CRP),败血症高危因素新生儿PCT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临床情况更一致(P〈0.01)。结论不同败血症高危因素对新生儿PCT水平有不同的影响,结合PCT水平的动态监测,能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许蔓春马恒颢欧巧群任广立彭智勇欧春泉朱会英
关键词:胎膜早破降钙素原宫内窘迫败血症高危因素
靶向C区的小发卡RNA体外对耐药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作用
2011年
目的评价基于载体的靶向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的小发卡RNA(shRNA)对耐拉米夫定HBV的抑制作用,探讨新的抗病毒治疗手段。方法从临床耐拉米夫定患儿中提取耐药HBV基因组,经高保真重复延伸及序列拼接后测序,纯化并克隆到pGEM-T Easy TA载体,再经酶切消化,连接入pcDNA3.1载体,构建表达耐药HBV的表达载体pcDNA-HBV-1;根据GenBank收录HepG2细胞系中HBV基因全序列,设计构建针对HBV C基因区的3条siRNA的表达载体pSilencer4.1/HBV-C1,C2,C3。经退火连接入pSilencer-CMV4.1载体。中量超纯提取质粒,定量后与转染试剂siPort XP-1及pcDNA-HBV-1共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分别设立正常HepG2组(未转染组)、载体阴性对照组及共转染组。在共转染后的不同时间点,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蛋白、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蛋白的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细胞上清中HBV DNA拷贝的变化。结果构建的耐药HBV表达载体用于转染HepG2细胞,在转染后的第7天至下次传代前该细胞中可检测到稳定表达的HBV DNA,HBsAg、HBeAg可检出。Western blot结果:在转染的第3天载体pSilencer4.1/HBV-C1、pSilencer4.1/HBV-C2、pSilencer4.1/HBV-C3均可抑制HBV的复制与表达,其中pSilencer4.1/HBV-C2抑制效应尤其显著,在转染后第3天对HBsAg、HBeAg的抑制率分别为(83.53±0.48)%、(86.12±0.83)%。定量PCR检测显示特异性siRNA可以显著抑制HBV-DNA,可以使DNA拷贝数降低102个数量级。结论基于载体的特异性siRNA在体外可抑制HepG2细胞中耐药HBV的复制和表达。该特异性siRNA可作为耐拉米夫定HBV的一种有效的基因治疗措施。
任广立方颖马恒颢张卫云王鲜艳许蔓春罗爱武赵树进白雪帆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小干扰RNA基因治疗耐药HEPG2细胞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点和临床分析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P,分析M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20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患儿433例(20.8%),其中男性222例(19.8%),女性211例(21.9%),男性与女性M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MP发病率分别为:小于3岁组106例(15.0%),3~5岁组163例(25.2%),5~14岁组164例(22.5%),三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MP感染率分别为:1~3月:18.0%,4~6月:25.1%,7~9月:17.7%,10~12月:20.5%,不同季节之间MP感染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χ2=12.5,P<0.05)。上、下呼吸道感染组M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呼吸道感染者中喘息组MP感染率(26.9%)高于非喘息组(20.2%)(P<0.05)。结论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感染与性别和感染部位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大于3岁患儿是易感人群,MP感染可能与喘息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
许蔓春马恒颢欧巧群罗爱武任广立王鲜艳荆丽娟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