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丹

作品数:192 被引量:770H指数:17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68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8篇医药卫生
  • 5篇理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8篇黄酮
  • 38篇色谱
  • 26篇相色谱
  • 25篇色谱法
  • 21篇液相色谱
  • 21篇高效液相
  • 21篇高效液相色谱
  • 20篇提取物
  • 20篇橙皮
  • 20篇橙皮苷
  • 18篇薄层
  • 17篇总黄酮
  • 17篇薄层色谱
  • 16篇液相色谱法
  • 16篇新橙皮苷
  • 15篇降脂
  • 14篇微乳
  • 13篇薏苡
  • 12篇苡仁
  • 12篇薏苡仁

机构

  • 135篇福建中医药大...
  • 54篇福建中医学院
  • 14篇福建省立医院
  • 7篇中国药科大学
  • 4篇漳州卫生职业...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福州总医院
  • 3篇中国食品药品...
  • 2篇徐州医学院
  • 2篇福州市疾病预...
  • 2篇福建生物工程...
  • 1篇华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福...
  • 1篇福建省福州市...
  • 1篇漳州市中医院
  • 1篇福建卫生职业...
  • 1篇宁化县益珍农...

作者

  • 192篇陈丹
  • 32篇包国荣
  • 28篇郑利
  • 25篇连赟芳
  • 25篇黄庆德
  • 24篇蔡韦炜
  • 24篇刘永静
  • 20篇曾令军
  • 20篇谢平
  • 19篇程清
  • 19篇曾华平
  • 17篇任瑞琴
  • 17篇邱红鑫
  • 17篇黄群
  • 17篇马国萍
  • 16篇吴晓青
  • 16篇范世明
  • 16篇黄娇
  • 15篇于丽丽
  • 11篇陈红

传媒

  • 20篇福建中医药
  • 19篇中国现代应用...
  • 14篇中国医院药学...
  • 12篇福建中医学院...
  • 1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0篇福建中医药大...
  • 9篇药物分析杂志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中国中药杂志
  • 7篇福建分析测试
  • 5篇时珍国医国药
  • 5篇中草药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4篇中成药
  • 4篇药学教育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广东药学院学...
  • 2篇中国药品标准
  • 2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7篇2022
  • 11篇2021
  • 10篇2020
  • 10篇2019
  • 10篇2018
  • 11篇2017
  • 11篇2016
  • 10篇2015
  • 21篇2014
  • 11篇2013
  • 12篇2012
  • 9篇2011
  • 5篇2010
  • 7篇2009
  • 7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19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闽产薏苡种皮油的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优化闽产薏苡种皮油正己烷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薏苡种皮油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考察原料粉碎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薏苡种皮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原料粉碎度60目,料液比1∶8,提取时间120min,提取温度65℃。经验证,3批薏苡种皮油的提取率分别为14.27%、14.67%、13.40%。结论闽产薏苡种皮油的最佳提取工艺简便可行,结果稳定。
黄娇陈丹谢平马国萍朱仙慕陈桂香
关键词:提取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
腹膜透析用健肾解毒冻干粉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
2009年
目的建立腹膜透析用健肾解毒冻干粉剂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LiChroCART HPLC-Kartusche RP-18e(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32∶68),流速:1.0mL·min-1,检测器漂移管温度100.6℃,氮气流速3.00mL·min-1。结果方法中黄芪甲苷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19%(n=6)。结论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准确性良好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控制腹膜用健肾解毒冻干粉剂中有效成分含量。
陈丹王二丽林奇泗包国荣刘永静
关键词:黄芪甲苷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蒸发光散射检测器
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的小鼠急性毒性反应,初步评价其用药安全性。方法采用最大耐受量(MTD)试验法,取昆明小鼠40只,雌雄各半,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给药组及空白组;给药组以0.76 g/mL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最大给药浓度药液按小鼠灌胃最大给药体积40 mL/kg给药;空白组灌服40 mL/kg蒸馏水,连续观察14 d,观察2组急性毒性症状谱,记录2组小鼠累计死亡数、脏器指数及体质量变化。结果无法得出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半数致死量。最大耐受实验观察期间给药组小鼠未见中毒反应,无动物死亡;给药后10~15 min,给药组小鼠行动减缓,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给药25~30 min后,开始逐渐恢复正常活动及饮食饮水;给药组给药14 d后解剖肉眼未见脏器异常。比较2组的脏器指数及小鼠体质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的小鼠灌胃给药最大耐受剂量大于最大给药量30.4 g/(kg·d),相当于是临床按60 kg体重计算每公斤体质量日用量的121.6倍以上;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口服毒性小,临床剂量下用药安全可靠。
谢平余文静陈丹洪丽婷刘秀棉熊朝栋黄心平
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小鼠
基于AMPK/SREBP-1c及PPARα信号通路的玳玳果黄酮调控脂质代谢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究玳玳果黄酮调控脂质代谢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建立预防性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大鼠病理模型,以非诺贝特、辛伐他汀为阳性对照药,考察玳玳果黄酮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肝脏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SREBP-1c)及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eroxidase proliferators activate receptorsα,PPARα)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预防性给药玳玳果黄酮后,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玳玳果黄酮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肝脏脂肪变性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P<0.05、0.01);可促AMPK磷酸化,使其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显著抑制并明显下调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乙酰辅酶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ACC)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P<0.05、0.01);可促进PPARα、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yl transferase-1,CPT-l)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0.01)。结论玳玳果黄酮可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紊乱,防治高脂血症。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AMPK促其磷酸化,从而抑制脂质合成,促进脂肪酸氧化分解,由此减少脂肪沉积,发挥调控脂质代谢的作用。
马国萍陈丹陈丹陈红余文静
关键词:脂质代谢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
一种薏苡仁油口服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薏苡仁油口服纳米粒,其具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重量份薏苡仁油、20重量份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40重量份泊洛沙姆;并同时揭露该薏苡仁油口服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薏苡仁油口服纳米粒能够明显提高薏苡仁油...
陈丹郑利
一测多评法测定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中新橙皮苷与柚皮苷的含量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中指标性成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250-4 lichrocart C18;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22∶78);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4 nm,与一测多评法(柚皮苷为参照物)进行比较。结果:柚皮苷在4.080~20.440μg.mL-1(r=0.999 1)、新橙皮苷在6.384~31.920μg.mL-1(r=0.999 2)范围内分别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高效液相色谱法与一测多评法所得到的含量值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9,含量间的相对误差在0.5%以内。结论:一测多评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二者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可以用于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程清陈丹黄群曾令军任瑞琴郑利黄庆德白韵雪
关键词:一测多评
基于DNA条形码对凉山虫草及近缘物种和其混伪品的分子鉴定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结合ITS基因和COI基因对《四川省中药材标准》收录的凉山虫草和近缘物种及当地市场上出现的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考察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收集的28份样品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分别获得其ITS序列和COI序列。用Codon Code Aligner V3.7.1,Mega 5.0等软件进行比对分析,构建基于ITS序列和COI序列的样品的NJ树,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凉山虫草和近缘物种及混伪品寄生真菌的ITS序列种间最小K-2P距离大于各物种种内最大K-2P距离:种内变异小,种间差异较大,从而基于ITS序列的NJ树能将凉山虫草与其他近缘物种及其混伪品很好地归属;凉山虫草和近缘物种及其混伪品寄主昆虫的COI序列种间最小K-2P距离大于各物种种内最大K-2P距离:种内变异小,种间差异较大,通过遗传距离及NJ树的分析能将凉山虫草与其他近缘物种其及其混伪品及其他近缘物种很好地区分。结论:结合ITS序列和COI序列的DNA条形码技术可以很好地鉴定凉山虫草与其近缘物种及其混伪品,并对虫草属的系统学和分类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陈抒云曹树萍袁航过立农郑健林羽陈丹林瑞超
关键词:凉山虫草混伪品ITS序列
薏苡仁油纳米粒的质量评价
2016年
目的对薏苡仁油纳米粒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的形态,纳米粒度仪测定粒径及Zeta电位,TLC法鉴别特征成分,GC法测定油酸与亚油酸含有量(两者性质不稳定,故先测定其甲酯化产物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含有量,再换算成油酸与亚油酸含有量),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法测定甘油三油酸酯含有量。结果所制备的纳米粒圆整光滑,大小均匀,分散性能较好。平均粒径为(193.3±0.8)nm,平均Zeta电位为-(34.40±5.82)m V。TLC斑点清晰,专属性强。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甘油三油酸酯分别在0.025 2~0.806 4、0.021 3~0.680 3、0.142 0~15.62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18%(RSD=1.13%)、100.9%(RSD=0.71%)、100.8%(RSD=1.8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控制薏苡仁油纳米粒的质量。
郑利陈丹黄群刘永静陈秀雄
关键词:油酸亚油酸TLCGCUPLC-MS
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评价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中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5个效应组分的UPLC-MS定量分析方法,比较配方颗粒与汤剂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性及生物等效性。方法: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UPLC-MS/MS)法,建立同时测定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5个主要效应组分新绿原酸、绿原酸、荭草苷、异荭草苷、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大鼠血浆血药浓度的定量分析方法,比较大鼠分别口服给药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与汤剂后的血药浓度、口服生物利用度和主要药动学参数,及其药动学特性,评价其生物等效性。结果:5个主要效应组分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新绿原酸:配方颗粒(39.08±0.85)ng·m L^-1、汤剂(37.68±0.46)ng·m L^-1,绿原酸:配方颗粒(67.13±0.59)ng·m L^-1、汤剂(65.65±1.02)ng·m L^-1,荭草苷:配方颗粒(51.92±0.27)ng·m L^-1、汤剂(51.90±0.26)ng·m L^-1,异荭草苷:配方颗粒(12.89±0.05)ng·m L^-1、汤剂(12.67±0.12)ng·m L^-1,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配方颗粒(119.45±0.81)ng·m L^-1、汤剂(117.70±0.53)ng·m L^-1;AUC(0-∞)新绿原酸:配方颗粒(523.95±5.47)ng·h·L^-1、汤剂(492.82±89.41)ng·h·L^-1,绿原酸:配方颗粒(400.19±57.48)ng·h·L^-1、汤剂(390.83±6.56)ng·h·L^-1,荭草苷:配方颗粒(553.67±9.175)ng·h·L^-1、汤剂(591.72±482)ng·h·L^-1,异荭草苷:配方颗粒(564.50±23.24)ng·h·L^-1、汤剂(493.08±33.67)ng·h·L^-1,异荭草苷-2′-O-鼠李糖苷:配方颗粒(665.78±10.41)ng·h·L^-1、汤剂(651.06±2.14)ng·h·L^-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配方颗粒与汤剂比较,5个效应组分的药动学参数Cmax及AUC(0-∞)均无显著性差异,双单侧检验法在90%的置信度下检验,配方颗粒与汤剂具有生物等效性。结论: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与饮片汤剂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表征无显著性差异,两剂型具有生物等效性,为三叶青藤叶配方颗粒替代饮片汤剂提供了临床应用实验基础。
谢平余文静陈丹刘秀棉洪丽婷熊朝栋
关键词:汤剂等效性试验绿原酸荭草苷
健肾解毒腹膜透析液中总酚酸的含量测定被引量:3
2004年
为建立健肾解毒腹膜透析液 ( PDSD)中丹参总酚酸的含量测定方法 ,以原儿茶醛为对照品 ,用比色法测定丹参总酚酸的含量 ,结果显示 :回归方程为 A=0 .0 1 0 3 9C-0 .1 3 0 2 ( r=0 .9993 ) ,原儿茶醛在 0 .41 0 4~ 2 .0 5 2 m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收率为 1 0 3 .1 % ,RSD=1 .78% ( n=6) ,说明此方法简便、准确 ,快速 ,可作为 PDSD有效部位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陈丹叶静包国荣
关键词:丹参总酚酸比色法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