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利

作品数:28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苡仁
  • 10篇薏苡
  • 10篇薏苡仁
  • 7篇薏苡仁油
  • 7篇黄酮
  • 5篇米粒
  • 5篇纳米粒
  • 4篇生物利用度
  • 4篇自微乳
  • 4篇芙蓉李
  • 4篇微乳
  • 4篇UPLC-M...
  • 4篇肠吸收
  • 4篇橙皮
  • 4篇橙皮苷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液相色谱法
  • 3篇色谱
  • 3篇色谱法
  • 3篇体外

机构

  • 28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福建生物工程...

作者

  • 28篇郑利
  • 28篇陈丹
  • 18篇曾令军
  • 13篇连赟芳
  • 12篇蔡韦炜
  • 11篇程清
  • 10篇任瑞琴
  • 6篇黄庆德
  • 5篇范世明
  • 4篇吴晓青
  • 4篇黄群
  • 4篇曾华平
  • 3篇陈抒云
  • 2篇谢平
  • 2篇黄娇
  • 1篇王小逸
  • 1篇刘永静
  • 1篇陈秀雄
  • 1篇白韵雪
  • 1篇王宝荣

传媒

  • 5篇福建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药科...
  • 3篇药物分析杂志
  • 3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中成药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草药
  • 1篇天津药学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药品标准

年份

  • 1篇2017
  • 5篇2016
  • 11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薏苡仁油口服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薏苡仁油口服纳米粒,其具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重量份薏苡仁油、20重量份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40重量份泊洛沙姆;并同时揭露该薏苡仁油口服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薏苡仁油口服纳米粒能够明显提高薏苡仁油...
陈丹郑利
一测多评法测定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中新橙皮苷与柚皮苷的含量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建立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中指标性成分新橙皮苷和柚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色谱柱250-4 lichrocart C18;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22∶78);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4 nm,与一测多评法(柚皮苷为参照物)进行比较。结果:柚皮苷在4.080~20.440μg.mL-1(r=0.999 1)、新橙皮苷在6.384~31.920μg.mL-1(r=0.999 2)范围内分别与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高效液相色谱法与一测多评法所得到的含量值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99,含量间的相对误差在0.5%以内。结论:一测多评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二者含量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可以用于玳玳黄酮自微乳化软胶囊的质量控制。
程清陈丹黄群曾令军任瑞琴郑利黄庆德白韵雪
关键词:一测多评
UPLC-MS法研究薏苡仁油纳米粒离体肠吸收机制及特性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考察薏苡仁油纳米粒在大鼠小肠的吸收特性,探讨薏苡仁油纳米粒的吸收部位及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外翻肠囊模型,以莪术醇为内标,薏苡仁油纳米粒药效特征成分甘油三油酸酯为评价指标,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法测定大鼠肠吸收液中甘油三油酸酯的浓度,并比较在相同质量浓度下薏苡仁油原料、薏苡仁油纳米粒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等不同肠段的累积吸收量,以及不同给药剂量下大鼠空肠的吸收情况,探讨薏苡仁油纳米粒的吸收机制。结果:薏苡仁油纳米粒中特征成分甘油三油酸酯在不同肠段中90 min时的累积吸收量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依次下降,除回肠与结肠两者之间以外,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高、中、低3种不同给药剂量条件下,在空肠段的吸收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以肠囊内甘油三油酸酯浓度的对数值lnC对取样时间t做线性回归,相关系数r大于0.990,表现出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吸收速率常数(K_a)均随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剂量下,薏苡仁油纳米粒特征成分在大鼠空肠90 min的累积吸收量是薏苡仁油原料的1.1倍。结论:大鼠小肠上中段是薏苡仁油纳米粒的最佳吸收部位,为被动吸收,其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与薏苡仁油原料相比,薏苡仁油纳米粒可明显改善薏苡仁油甘油三油酸酯的肠吸收。
郑利陈丹廖淑彬谢平黄娇
关键词:薏苡仁油肠吸收
玳玳总黄酮提取物UPLC-MS体内外特征图谱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建立玳玳总黄酮提取物主成分体内外正常与病理模型大鼠UPLC-MS特征图谱分析法,为玳玳总黄酮提取物入血成分及药效物质基础的阐明奠定基础。方法:采用UPLC-MS法,建立并比较玳玳总黄酮提取物体外特征图谱、正常和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灌胃玳玳总黄酮提取物后体内特征图谱。结果:经优选最佳色谱与质谱条件,并确立最佳采血时间及样品前处理方法后,质控9个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RSD<0.5%,相对峰面积RSD<2.9%,提取回收率>75%,建立了玳玳总黄酮提取物体内外特征图谱模式。结论:所建立的特征图谱稳定、准确,可用于玳玳总黄酮提取物体外和正常及病理状态下的体内外成分分析评价,为"活性特征图谱"评价提供有益的探索。
吴晓青曾令军陈丹郑利连赟芳蔡韦炜曾华平林伊莉
关键词:UPLC-MS高脂血症
永泰芙蓉李总多酚含量的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芙蓉李为蔷薇科植物芙蓉李( Prunus salicinaLindl.cv. furong)的果实.在福建省广为种植的著名品种是芙蓉李和胭脂李,其中芙蓉李为福建省的特有品种,主产于福建省永泰县,果实圆形,果肉深红,甜酸适中。永泰芙蓉李是一种既能鲜食又可加工的优良品种,含有丰富的多酚类化学成分、
任瑞琴吴晓青陈丹程清曾令军郑利
关键词:芙蓉李总多酚
闽产玳玳果中有机酸的鉴别及含量比较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比较闽产玳玳果中有机酸种类及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中有机酸含量。方法运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磷酸盐缓冲液[0.01 mol.L-1(NH4)2HPO4,磷酸调pH 2.2]-甲醇(98∶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结果玳玳果中主要含有柠檬酸、L-苹果酸、酒石酸、草酸等有机酸,其中柠檬酸含量最高;玳玳果中有机酸的含量随生长成熟期的变化而表现出差异。结论首次明确了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的种类,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玳玳果中主要有机酸含量的方法,比较了不同生长季节玳玳果主要有机酸含量变化,为玳玳果药用价值的深入开发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曾令军陈丹任瑞琴程清郑利陈抒云
关键词:有机酸高效液相色谱法
芙蓉李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建立快速筛选芙蓉李中抗氧化活性成分的HPLC-DPPH·法,比较各活性成分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能力。方法:通过HPLC-DPPH·法,比较芙蓉李总多酚抗氧化提取物中分离的8个活性成分与DPPH·反应前后峰面积下降的百分比,筛选出抗氧化活性成分,通过计算各化合物的IC50值,评价它们的抗氧化能力大小。结果:已分离的芙蓉李总多酚抗氧化提取物中的8个代表性成分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槲皮素-3-O-L-呋喃阿拉伯糖苷>槲皮素>(-)-表儿茶素>化合物1>芦丁>化合物3>化合物2>柚皮素-7-O-β-葡萄糖苷。结论:芙蓉李总多酚抗氧化提取物中分离的8个代表性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作为有效的天然自由基清除剂,芙蓉李总多酚抗氧化提取物的活性也与它们有关,故均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HPLC-DPPH·法快速直观,操作简便,重复性良好,可作为抗氧化活性成分高通量筛选的评价方法。
任瑞琴陈丹程清曾令军郑利连赟芳蔡韦炜
关键词:芙蓉李抗氧化
玳玳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建立玳玳黄酮提取物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玳玳黄酮提取物中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玳玳黄酮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玳玳黄酮提取物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易于识别,专属性强;紫外分光光度法新橙皮苷在4.44~26.64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2%(RSD=1.65%);HPLC法柚皮苷在1.988—13.916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3%(RSD=1.56%),新橙皮苷在1.992~13.944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RsD=1.89%)。结论:所建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有效控制玳玳黄酮提取物的质量。
曾令军陈丹郑利程清连赟芳蔡韦炜
关键词:薄层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种薏苡仁油口服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薏苡仁油口服纳米粒,其具体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1重量份薏苡仁油、20重量份聚乳酸羟基乙酸聚合物、40重量份泊洛沙姆;并同时揭露该薏苡仁油口服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本发明薏苡仁油口服纳米粒能够明显提高薏苡仁油...
陈丹郑利
文献传递
薏苡仁油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考察比较薏苡仁油纳米粒与薏苡仁油原料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薏苡仁油主成分甘油三油酸酯为指标性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建立薏苡仁油纳米粒体外释放量的测定方法;分别考察比较薏苡仁油纳米粒及薏苡仁原料在不同释放介质的释药行为,并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释药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薏苡仁油纳米粒中的药效成分初期有一快速释放,2 h释放度超过30%,随后药效成分持续缓慢释放,至72 h药物释放度达90%;其释放过程以Weibull分布模型拟合最佳,相关系数r大于0.98;薏苡仁油原料48 h释放度达90%以上。结论:与薏苡仁油原料相比,薏苡仁油纳米粒口服给药系统能使药效成分达到缓释作用,且其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分布模型。
郑利陈丹黄群曾华平林伊莉郭
关键词:薏苡仁油纳米粒UPLC-MS体外释放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