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京玲

作品数:16 被引量:18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2篇地震
  • 4篇遥感
  • 4篇震前
  • 3篇地下流体
  • 3篇地震前
  • 3篇水位
  • 3篇水温
  • 2篇地下流体动态
  • 2篇地震前兆
  • 2篇地震异常
  • 2篇地震预测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同震变化
  • 2篇前兆
  • 2篇潜热
  • 2篇潜热通量
  • 2篇热通量
  • 2篇流体
  • 2篇井水位
  • 2篇值模拟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
  • 3篇广东省地震局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台网...

作者

  • 16篇陶京玲
  • 11篇邓志辉
  • 6篇陈梅花
  • 5篇刘成龙
  • 5篇王志敏
  • 4篇马晓静
  • 4篇杨竹转
  • 3篇王煜
  • 2篇丁留伟
  • 2篇王桂清
  • 2篇祖金华
  • 2篇张培仁
  • 2篇宋键
  • 2篇严研
  • 1篇顾芷娟
  • 1篇徐好民
  • 1篇刘春国
  • 1篇谷圆珠
  • 1篇孔令昌
  • 1篇李红

传媒

  • 10篇地震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华北地区部分井孔稀有气体异常研究被引量:3
2002年
介绍了近年来华北地区宝龙等 3口井稀有气体的显著异常 ,并据其特征与井孔水位动态的关系 ,对稀有气体异常的成因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水位下降 10 0mm ,岩层孔隙、裂隙中的气体体积膨胀 0 0 0 90 % (气体体积百分比 ,下同 )左右。由于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岩层孔隙压力减小 ,积聚在岩层孔隙、裂隙中的气体体积膨胀溢出 ,导致井孔地下水中稀有气体含量出现异常变化。这些异常是干扰因素所致 ,不是地震异常。
张培仁刘成龙王志敏陶京玲杨海祥杨竹转孟彩菊
关键词:地震前兆地下水位
强地震前水汽中长期异常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以川西及其邻近地区为例,研究了在强震孕育中长期阶段水汽含量的时空动态特征。通过对2008年汶川8.0级地震、1976年松潘强震群和2010年玉树7.1级地震的分析,发现在川西及其邻近地区的强地震孕育过程中,水汽含量异常频度会出现先下降,然后快速上升的现象。下降开始时间较早,出现在震前10a以上,持续9a以上,属中长期异常信息;而快速上升则发生在震前4a内,属中短期异常表现。地震前水汽含量异常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岩层中裂隙、孔隙的开合、地下流体的运动和地热能的变化,影响地面温度和潜热交换的分布所致。
陈梅花邓志辉马晓静陶京玲王煜
关键词:地震异常水汽含量汶川地震玉树地震
太平庄井地下流体动态主要干扰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通过分析多年的观测资料,认为太平庄井地下流体动态的主要干扰因素为区域地下热水开采,其次为降雨。气压的明显变化对水位、水温也有一定干扰。区域开采造成太平庄井水位、水温同步下降,氢气测值升高;降雨导致太平庄井水位上升、水温下降。
刘成龙陶京玲王志敏
关键词:降雨
卫星热遥感技术在地震预测中应用研究
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许多强地震前存在热异常,异常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异常的时空分布与异常区的地质构造、地理环境、季节、天气等因素有关。沿海平原区多表现为大范围的面状分布,而山区则以带状延伸为主;干旱地区的地震前常产生...
邓志辉王煜陈梅花严研马晓静陶京玲
关键词:地震预测
断裂带内外温差法在震前红外异常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2
2007年
以2000年姚安MS6.5地震、1997年玛尼MS7.5地震为例,应用断裂带内外卫星红外亮温差(下文简称亮温差)值分析法,研究震中附近活动断裂上震前卫星红外异常的时间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时期红河断裂带内外的亮温差值在0~1.5℃范围内波动,而在异常表现很强烈的时段,沿红河断裂带内外的亮温差达到3℃以上,比正常时期高出2℃左右。通过对1997年11月8日玛尼7.5级地震发震断裂——马尔盖茶卡断层东段1996,1997,1998年3年带内平均值和带内外的亮温差值的对比研究发现,由于受大面积降雪的影响,1997年10月初至11月中旬,断裂带内平均亮温比1996和1998年同期亮温都要低,但断裂带内外亮温差值却比1996和1998年同期高出2~3℃左右。地震之后相对亮温差很快回到正常状态。运用同样的方法对华北和川滇近几年未发生强震的几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带的卫星红外亮温特征进行了研究,未发现类似震前红外异常的情况。
陈梅花邓志辉马晓静陶京玲王煜
关键词:卫星遥感姚安地震玛尼地震
数值模拟方法在地震预测研究中应用的初步探讨(Ⅰ)被引量:9
2011年
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预测研究中,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入数值模拟方法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历了由二维到三维,由线性到非线性,由弹性到粘弹性,由单场到多场耦合分析的改进和发展。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复杂的物理过程,地震前的异常表现更是各种各样,但地震前的应变能量积累是地震发生的必要条件。地震预测分析必须首先考虑应变能量积累的状态。由于地球内部的难入性,直接测量震源深处的应力应变是很困难的事情,利用数值分析方法,建立地壳上地幔三维动力学模型,模拟岩层变形过程,是当前研究地壳能量转移、积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邓志辉宋键孙君秀陶京玲胡勐乾马晓静姜辉李红
关键词:地震预测数值模拟
中国大陆井水位与水温动态对汶川Ms8.0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分析被引量:44
2008年
分析了汶川MS8.0地震在中国大陆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特征,对比研究了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MS8.5远震和汶川MS8.0近震在四川及其附近地区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差异,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在中国大陆引起的水位同震变化以上升为主,同时水位上升与下降的井点空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分区性;水位、水温同方向阶变的井点数比例高于两者反方向阶变井点数比例,当水位同震变化为振荡型时,水温以下降型为主;相对于远震,近震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井点数量增加,无变化井点数量减少;所有井水位和大多数井水温同震阶变的方向都不因地震的远近、大小、震源机制或地震方位的变化而改变,个别发生水温同震升降方向变化的井点是由于水的自流状态和水位同震阶变由振荡转为阶变的改变所引起;水位同震升降性质受控于当地的地质构造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而水温同震变化还与地震波引起的井孔中水的运动方式、水温探头放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其机理更为复杂。
杨竹转邓志辉刘春国王桂清祖金华陶京玲宋键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同震变化水位水温
太平庄观测井地下流体动态综合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太平庄观测井是一口有十几年观测资料并有几次较好震例的综合观测井。近年来 ,由于地下水的大量开采 ,使得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尤其是观测井周围地热的开采 ,对太平庄观测井的正常动态影响较大。文中结合往年较正常的动态特征和地质构造等 ,分析了太平庄观测井的水位、水温、逸出气和断层气等的年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水位、水温的变化规律受观测井水位补给区降雨量的影响 ,水温还受当地降雨量的影响 ,特别是太平庄观测井周围新井的抽水对水温、水位、逸出气均有一定影响。由于观测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导致太平庄观测井的观测资料不能按往年的变化规律进行动态分析。在排除了降雨和人为的干扰因素外 。
王志敏孔令昌陶京玲王桂清
关键词:测井地下流体水位水温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和2008年汶川M_S8.0地震井水位同震变化的比较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以芦山、汶川地震震中为中心,选择了8个井点,对2个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同震变化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3口同震变化反向的井点,即重庆的荣昌华江井、北碚柳荫井和四川的泸沽湖井。为使对比研究结果可靠,进一步收集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地震、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海域8.6级地震引起的井水位同震变化资料。对汶川、芦山地震引起的同震体应变的计算结果显示:汶川地震时,荣昌华江井、北碚柳荫井和泸沽湖井水位同震变化与井点位置处的同震体应变一致,即位于同震体应变压缩区的井水位上升,位于体应变膨胀区的井水位下降;芦山地震时,3口井的水位同震变化与同震体应变不一致,表现出与日本、苏门答腊地震时相似的同震变化特征。
杨竹转邓志辉杨贤和陶京玲
关键词:水位同震变化
腾冲地区潜热通量与周围地区地震活动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4年
以2000年以来6.4级以上地震为例,研究了腾冲地区潜热通量(SLHF)在这些震例发生前后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腾冲地区的SLHF动态,不但在其附近发生强地震前常出现异常,而且对周边较远的强地震前也会发生异常反应;异常出现时间大都在震前1个半月以内,汶川地震前异常出现较早,发生在震前2个月之前,这可能与汶川地震震级高影响范围大有关;异常幅值与震级有关,震级越大,异常表现越强。比如芦山7.0级地震、缅甸7.0级地震和汶川MS8.0地震前,腾冲地区SLHF异常幅度很大,远远超过最大参考值,而姚安6.5级地震和宁洱6.4级地震前异常幅度就相对小一些。腾冲地区SLHF异常与周围强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一方面与腾冲地区的活动断裂发育、现今构造变形强烈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腾冲地区火山活动强烈,温泉广泛发育,水热交换迅速,对周边构造活动感应灵敏所致。
陈梅花邓志辉梁琦珍丁留伟陶京玲
关键词:地震异常潜热通量腾冲火山遥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