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初桂兰

作品数:59 被引量:196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缺血
  • 39篇缺氧
  • 33篇血性
  • 32篇缺氧缺血性
  • 30篇缺氧缺血性脑
  • 29篇脑损伤
  • 26篇缺血性脑损伤
  • 25篇缺氧缺血性脑...
  • 15篇新生大鼠
  • 11篇蛋白
  • 11篇新生儿
  • 9篇细胞
  • 7篇脑缺氧
  • 6篇新生鼠
  • 6篇脑缺血
  • 6篇脑组织
  • 6篇HIBD
  • 5篇缺血性脑病
  • 5篇缺氧缺血性脑...
  • 5篇脑病

机构

  • 55篇天津医科大学...
  • 7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儿童医...
  • 2篇天津医学院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市儿童保...

作者

  • 59篇初桂兰
  • 10篇辛玥
  • 7篇郑荣秀
  • 5篇王静
  • 5篇常丽
  • 4篇李艳芸
  • 4篇赵红
  • 4篇毕淑英
  • 4篇刘戈力
  • 4篇毕道濯
  • 4篇闫睿
  • 3篇商跃云
  • 3篇李士学
  • 2篇原静
  • 2篇申明琪
  • 2篇孙晔珣
  • 2篇孙永梅
  • 2篇阚璇
  • 2篇黄淑霞
  • 2篇程佶

传媒

  • 7篇国际儿科学杂...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小儿急救...
  • 4篇中华围产医学...
  • 4篇天津医药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实用儿科临床...
  • 3篇中国危重病急...
  • 3篇小儿急救医学
  • 3篇国外医学(儿...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国外医学(脑...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年份

  • 3篇2013
  • 3篇2011
  • 12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2篇1997
  • 1篇1994
  • 2篇199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
2004年
新生儿败血症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细胞因子、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细胞间黏附分子、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抑制剂及纤维连接蛋白等生物学参数被作为败血症的早期标志物来进行研究。现将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王静初桂兰
关键词:败血症
苦参碱对柯萨奇B_3型病毒感染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的关系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柯萨奇B3型病毒(CVB3)感染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方法通过CVB3感染原代培养的Wistar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方法,制备病毒性心肌炎体外实验模型。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不感染病毒、不加苦参碱及PI3K抑制剂;病毒组:感染病毒、不加苦参碱及抑制剂Wort;病毒+Wort组:加入抑制剂Wort(200 nmol.L-1)后感染病毒;苦参碱治疗组:感染病毒后再加入苦参碱(0.3 g.L-1);苦参碱治疗+Wort组加入抑制剂Wort后感染病毒,再加入苦参碱。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心肌细胞病变效应(CPE)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内磷酸化AKTSer-47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毒组、苦参碱治疗组心肌细胞CPE变化明显,细胞凋亡率增加,磷酸化AKTSer-473蛋白表达上调(Pa<0.05)。与病毒组比较,苦参碱治疗组心肌细胞CPE变化不明显,细胞凋亡率降低,磷酸化AKTSer-47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a<0.05);病毒+Wort组心肌细胞CPE变化明显,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多(Pa<0.05),磷酸化AKTSer-473蛋白的表达下调(P<0.05)。与苦参碱治疗组比较,苦参碱治疗+Wort组CPE变化明显及细胞凋亡率增多,磷酸化AKTSer-473蛋白表达减少(Pa<0.05)。结论苦参碱对CVB3感染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至少是部分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介导的。
孙永梅初桂兰陈霞赵红
关键词:苦参碱心肌细胞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诊断及预防进展被引量:14
2004年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是新生儿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 ,本文概述新生儿NEC的危险因子、发病机制、诊断及预防的新方法、新措施 ,为临床诊断。
赵建刚初桂兰
关键词: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葛根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9年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是新生儿死亡和婴幼儿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围生期HIBD仍然是神经保护治疗的主要对象。研究HIBD发病机制及相应的治疗措施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中药制剂在神经保护中的作用亦得到关注。葛根素是由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葛根提取物制成,主要化学成分为4,7-二羟基-8-β-D葡萄糖异黄酮。近年来葛根素对HIBD的保护作用得到深入广泛的研究。现就此方面资料予以综述,以期能为葛根素在HIBD中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于文红初桂兰
关键词:葛根素
缺氧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3型脱碘酶mRNA水平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NS)3型脱碘酶(D3)mRNA表达水平的空间特异性及缺氧对其影响。方法成年小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组。将缺氧组小鼠移入底部盛有新鲜钠石灰的磨口瓶中,密封6 h后与正常喂养的对照组小鼠一起断头处死,分别取大脑、小脑、海马、下丘脑、垂体、延髓和脊髓,提取总RNA,逆转录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产物行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特异性。结果对照组小鼠CNS不同部位D3mRNA表达水平不同(P<0.01),小脑D3 mRNA表达水平最高,大脑、脊髓、海马、下丘脑与延髓依次减少;缺氧组小鼠CNS不同部位D3 mRNA表达水平亦不同(P<0.01),大脑D3 mRNA表达水平最高,小脑、脊髓、海马、下丘脑与延髓依次减少。缺氧致小鼠CNS不同部位D3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不同,大脑D3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延髓D3 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而小脑、海马、下丘脑与脊髓D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 CNS D3 mRNA表达水平具有空间特异性,缺氧所致CNS D3 mRNA表达水平改变也具有空间特异性,这为进一步阐明缺氧导致非甲状腺疾病病态综合征的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商跃云初桂兰
关键词:缺氧中枢神经系统
半胱氨酸蛋白酶1参与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形成的研究
2005年
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是第一种被识别的线虫细胞凋亡基因ced-3的哺乳动物同源物,但目前关于其对缺氧缺血后未成熟神经细胞损伤调控的了解还很少.为此本研究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后脑组织caspase-1的表达进行了检测,以明确caspase-1在HIB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辛玥初桂兰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半胱氨酸蛋白酶新生鼠CASPASE-1细胞凋亡基因神经细胞损伤后脑组织
预防性应用表面活性剂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防治的研究被引量:31
2006年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肺表面活性剂(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2周,生后0.5 h内高危早产儿。预防应用PS前无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临床及胸片表现。行胃液稳定微泡试验,微泡数<7个/mm2。随机分为预防组及非预防组,各50例。预防组入院后立即给予固尔苏。非预防组在发生RDS后再给予PS治疗。结果与给药前相比,RDS患儿在给药后1 h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pH、动脉氧分压/吸入氧气浓度(PaO2/F iO2)明显上升,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86.2mm Hg±8.1 mm Hg、0.30±0.04、7.38±0.06、178±37、37.3 mm Hg±9.8 mm Hg比45.8 mm Hg±10.4 mm Hg、0.12±0.02、7.18±0.09、63±16、53.6 mm Hg±11.1 mm Hg,P均<0.01),给药后6 h胸部X线片表现也明显改善(1.89分±0.34分比3.02分±0.23分,P<0.01)。接受机械通气的患儿在给药后F iO2及平均气道压(MAP)均较用药前明显下降(6.0 cm H2O±0.3 cmH2O比9.0 cm H2O±1.0 cm H2O,P均<0.05)。预防组RDS的发生率较非预防组为低(30%与64%,χ2=6.032,P<0.01)、重症发生率与病死率也明显降低(分别为20%与53%、0%与25%)(χ2=6.741,P=0.01;χ2=4.519,<0.05)。预防组RDS病人的总机械通气时间、需氧时间及住院时间也均明显短于非预防组(3.6 d±1.7 d比5.9 d±3.6 d,t=4.692,P<0.05;8.6 d±5.5 d比14.1 d±6.2 d,t=4.35,P<0.01;20.5 d±10.0 d比32.8 d±17.8 d,t=2.952,P<0.05)。结论PS替代治疗能改善NRDS患儿的肺换气功能。对具有发生NRDS高危儿预防性补充PS可降低RDS发生率、减轻RDS的严重程度及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初桂兰王静辛玥郑军郑荣秀毕道濯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剂预防性给药
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氧化应激时异前列烷F2a-III的作用被引量:4
2006年
氧化应激是体内自由基产物超过抗氧化防御代谢时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可导致脂质过氧化、膜蛋白损伤及DNA损害,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再灌注损伤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1990年开始,异前列烷F2a-III逐渐作为一项评定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敏感和可靠的指标,探讨其是否也可以评价HIE时脑损伤的程度,并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介导了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助于明确HIE的发病机制,以帮助早期诊断和治疗。
郭乐琴初桂兰
关键词:异前列腺素氧化性应激
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统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系统(HO-1/CO)变化,探讨其在HIBD中的作用。方法7日龄Wistar新生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氧缺血组(HIND组)及HO抑制剂锌原卟啉组(Znpp组),每组6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流式细胞术(FCM)和双波长定量测定法分别检测脑组织中HO-1 mRNA的表达、丙二醛(MDA)含量、脑组织细胞凋亡率及血中CO浓度。结果与Sham组比较,HIBD组、Znpp组HO-1 mRNA表达均增强(分别为0.166±0.042、2.289±0.333、1.839±0.322),CO浓度升高[分别为(0.460±0.009)%、(1.026±0.145)%、(0.735±0.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HIBD组比较,Znpp组HO-1 mRNA表达明显减少,CO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ham组比较,HIBD组、Znpp组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升高[MDA含量分别为(1.016±0.210)nmol/mg prot、(1.945±0.312)nmol/mg prot、(3.202±0.693)nmol/mg prot,凋亡率分别为(0.108±0.009)%、(1.412±0.307)%、(2.458±0.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IBD组比较,Znpp组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HO-1/CO系统可能在脑损伤的恢复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马利锋初桂兰郑荣秀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1一氧化碳脑缺氧脑缺血
nPKC和cPKC调节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4型转位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新颖型蛋白激酶C(nPKC)和传统型蛋白激酶C(cPKC)调节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4型(GLUT4)转位的作用。方法:C2C12GLUT4myc肌管分为Basal组、PMA组(PMA孵育)、Go6983+PMA组(Go6983预孵育,再与PMA共孵育)、Go6976+PMA组(Go6976预孵育,再与PMA共孵育)、PMA24h+PMA组(PMA预孵育24h后,PMA孵育)和PMA24h+Go6976+PMA组(PMA预孵育24h,Go6976预孵育后,Go6976和PMA共孵育),应用吸光度分析法测定细胞表面的GLUT4myc水平。结果:与Basal组相比,PMA组、Go6976+PMA组、PMA24h+PMA组细胞表面GLUT4myc转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MA组相比,Go6983+PMA组、Go6976+PMA组、PMA24h+PMA组和PMA24h+Go6976+PMA组细胞表面GLUT4myc转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A激活PKC,增强骨骼肌GLUT4转位;抑制nPKC或cPKC的活性可降低PMA刺激的骨骼肌GLUT4转位;激活nPKC或cPKC可调节骨骼肌GLUT4转位。
李金茹牛文彦初桂兰
关键词:蛋白激酶C葡萄糖转运体4型转位佛波醇酯类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