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军

作品数:25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波环境特性及模化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理学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7篇电子电信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0篇等离子体
  • 10篇电离层
  • 8篇电离层加热
  • 7篇极区
  • 3篇电子密度
  • 3篇数值模拟
  • 3篇相干
  • 3篇雷达
  • 3篇雷达观测
  • 3篇级联
  • 3篇级联结构
  • 3篇反演
  • 3篇尘埃等离子体
  • 3篇值模拟
  • 2篇低电离层
  • 2篇低频波
  • 2篇电子温度
  • 2篇散射
  • 2篇时延
  • 2篇太阳黑子

机构

  • 12篇中国电子科技...
  • 12篇西安电子科技...
  • 8篇中国电波传播...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电波环境特性...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 1篇空军预警学院

作者

  • 25篇吴军
  • 21篇吴健
  • 15篇徐彬
  • 12篇许正文
  • 8篇吴振森
  • 8篇程木松
  • 6篇王占阁
  • 5篇车海琴
  • 5篇李海英
  • 4篇薛昆
  • 2篇李辉
  • 2篇王茂琰
  • 2篇闫玉波
  • 2篇李强
  • 1篇冯健
  • 1篇李海龙
  • 1篇葛德彪
  • 1篇徐彤
  • 1篇王菊
  • 1篇黄际英

传媒

  • 8篇电波科学学报
  • 5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极地研究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空间科学学报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场下等离子体中波的增强和带电粒子流的加速被引量:1
2007年
在不考虑碰撞机制的情况下,研究了外加高频电磁场(泵波)下等离子体中Langmuir波和离子声波的增强以及带电粒子流的加速。基于流体力学方程,推导了描述等离子体参量不稳定性的振动方程,进一步得到描述带电粒子流加速的数学表达式和有质动力的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在等离子体参量不稳定性的激发过程中,Langmuir波和离子声波得以增强以及带电粒子流由于泵波与Langmuir波(离子声波)的耦合而加速;有质动力的产生是由于泵波与Langmuir波(离子声波)的耦合而且它是参量不稳定过程的策动力,另外有质动力不仅存在高频分量,还存在低频分量。
吴军吴健李强
关键词:参量不稳定性电子加速有质动力
极区冬季电离层加热实验研究(三)——低电离层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使用低电离层加热条件下,非麦克斯韦碰撞等离子体非相干散射的理论模型,我们对我国2008年1月进行的极区冬季电离层加热实验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实验在低电离层区域得到了显著的电子温度增强现象,最大增幅百分比达到了168.9%.基于上述理论模型,我们进一步反演了非麦克斯韦指数,并由其计算出了加热电场强度,这对电离层加热的精确数值仿真有着重要的意义.
徐彬王占阁许正文吴振森吴健吴军薛昆车海琴闫玉波
关键词:电离层加热电子温度
电离层-中层大气耦合:有待研究的部分实验现象和科学问题
我们综述了极区中层夏季回波(Polar Mesosphere Summer Echoes,PMSE)、极区中层冬季回波(Polar Mesosphere Winter Echoes,PMWE)、夜光云(Noctiluce...
吴健李海龙吴军许正文阎玉波
文献传递
北极区低电离层加热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从等离子体能量守恒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出发,以国际参考电离层(IR I2000)和大气模型(MSIS)为背景,通过数值方法模拟研究大功率无线电波对北极低电离层的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扰动效应。结果表明,在外加强电磁场作用下,电离层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主要是电子)动力学温度得以升高而产生等离子体温度扰动;由于电子温度升高,等离子体碰撞频率增加且电子的复合系数减小,诱发电子密度扰动;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扰动幅度随着加热时间的推移而减小,即扰动趋于饱和;电子密度扰动的弛豫时间较电子温度扰动的弛豫时间大;在泵波频率大于电离层临界频率的条件下,泵波频率越高,其激发的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扰动效应也就越弱。
吴军车海琴吴健陈玉莲
关键词:极区电离层欧姆加热电子温度电子密度
我国极区冬季电离层加热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通过对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数据的处理分析,研究了2008年1月我国在挪威Troms(?)进行的冬季电离层加热实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电离层临界频率大于泵波频率的O波加热事件扰动效应明显,电子温度存在60%~120%的增强,扰动范围从150 km一直延伸到400 km,电子密度扰动不显著,最大可以观察到12%的密度衰减.受加热影响,离子声波频率有1~2 kHz的增加,离子线谱峰谷比增加,有时伴随有高阶谐振线出现.离子线和等离子线功率存在过冲现象,等离子线的功率剖面存在单峰、双峰和三峰结构,等离子线的功率增强幅度随频率负指数衰减.
徐彬吴军吴健吴振森车海琴许正文薛昆闫玉波
关键词:电离层加热功率谱
基本结构变化对左手介质透射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基本结构移动、旋转、切割对左手介质传输特性的影响。用基于时域有限积分法CST软件仿真了左手介质棱镜的负折射现象和上述三种情况下的传输系数,比较了提取的标准和移动后左手介质的有效介质参数。计算结果表明,移动使左手透射峰峰值降低,通带带宽减小;若将组成左手介质的结构单元旋转,完整的左手透射峰将不再存在;不同方向的切割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左手介质透射峰的性质。
王茂琰徐军吴健吴军
关键词:左手介质负折射
电离层加热实验中超强电子密度增强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2011年11月利用欧洲非相干散射雷达协会(EISCAT)的大功率加热设备和诊断设施开展了挪威高纬度地区电离层加热实验.在此次加热实验中,UHF雷达探测到了十分明显的电子密度增强现象,反射高度附近电子密度最大增幅可达269.3%,而在远离谐振区的300~500km及以上高度的增幅也可达30%~50%.通过对加热前后离子线谱和数据残差的对比分析,表明300~500km的电子密度增强是真实可信的,在如此大的空间范围出现增幅如此大的电子密度增强特征实属罕见.另外通过对等离子体线谱的分析,得到了等离子体线双谐振峰结构,本文利用电子的速度分布函数和等离子体线谱之间的关系,对加热实验中观测到的等离子体线谱进行了仿真,提出了超热电子是引起本次电子密度增强的可能机制.并利用仿真中所使用的超热电子速度参数对超热电子的电离能力、横向和纵向自由程进行了计算,最终验证了所提出的物理机制的合理性.
程木松徐彬吴振森李海英许正文吴军吴健
关键词:电离层加热电子密度超热电子
极区电离层加热能量吸收率的非相干散射测量被引量:2
2012年
基于稳态电子能量和动量方程,结合2009年8月电离层加热实验中非相干散射雷达实测的电子密度、电子温度和离子温度对反射高度附近的电波能量吸收率进行了估算。根据计算结果,可得到显著的电波能量吸收率的空间分布结构,能量吸收基本呈近高斯分布,但结构在横向和纵向上并不沿能量吸收中心对称。0.6MHz附近,电波能量吸收率随频差变化的曲线存在锐边界,临界状态下时(两组加热机制的交界)才会取得最佳的加热效果,这对电波能量吸收率经验和半经验模型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徐彬王占阁程木松许正文吴健吴军薛昆
关键词:电离层加热
电离层加热实验中反射高度下降特征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2016年
向电离层中注入大功率电磁波可引发地基非相干散射雷达观测的离子线和等离子体线回波功率增强现象.2010年秋季,在挪威开展了极区电离层离子线与等离子体线增强特征激发实验.实验中首次得到了VHF雷达观测的长生命周期的增强特征,该现象系由参量衰变不稳定性引起的.另外,增强现象所处高度随加热的进行呈下降趋势,针对该特征文章给出了可能的物理机制,即该现象系由泵波促使反射高度附近的电子扩散效应增强引起的.文章利用修正的IRI和MSISE模型参数对加热实验中的反射高度阶跃性下降特征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加热电波引起的电子扩散效应可以使得反射高度下降,并且下降的高度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物理机制的可能性.
程木松徐彬吴振森李海英许正文吴军吴健
关键词:电离层加热
单通道无线电测向分析与仿真
该文主要讨论了基于单通道的无线电测向理论及其应用.递增阶数多参数估计方法(IMP)由于充分利用传统波束扫描法的一些优点,如对相干源不敏感、易于实现且成本较低等,使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在稀疏圆阵列的条件下,它比传统波...
吴军
关键词:空间谱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