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绍锋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叙事
  • 2篇散文
  • 2篇情感
  • 1篇心灵
  • 1篇严歌苓
  • 1篇社会
  • 1篇社会变革
  • 1篇市场经济
  • 1篇朴实
  • 1篇亲情
  • 1篇亲情散文
  • 1篇中篇
  • 1篇中篇小说
  • 1篇作家
  • 1篇文化
  • 1篇文化散文
  • 1篇乡土
  • 1篇小说
  • 1篇历史文化散文
  • 1篇镜像

机构

  • 4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作者

  • 4篇崔绍锋
  • 1篇程绍华
  • 1篇唐伟
  • 1篇丛琳

传媒

  • 2篇作家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镜像丛中——论严歌苓《扶桑》的叙事生成被引量:1
2010年
华裔作家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以特殊的第二人称为叙述主线,通过精心设置的多组互为映照的存在镜像,让历史——文学、作者——叙述者、叙述者——主人公以及中/西文化在动态的对话语境中衍生出各自的意义。小说精妙的语言和经由叙事构建的文学镜像共同编织起文本丰饶的诗学意涵。
崔绍锋唐伟程绍华
关键词:《扶桑》镜像叙事
语已多 情难诉——读王充闾的情感散文被引量:1
2009年
丛琳崔绍锋
关键词:历史文化散文情感作家心灵
赤子之心的朴实书写——读阎连科长篇散文《我与父辈》
2012年
阎连科散文呈现出真挚、朴实的叙述语调,体现出一种更为真实、更易于亲近的质朴感。其散文流露出作家对故乡、对土地的无限留恋及其对城市无所依托的双重情感困境:对土地的既爱又恨、既疼又痛,对城市的既向往却又无法真正融入,作品揭示了其散文创作乃至小说创作的深刻与不朽。
崔绍锋
关键词:《我与父辈》亲情散文叙事
重建乡土社会变革中的情感伦理——读阎连科中篇小说《桃园春醒》被引量:2
2012年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乡间人员的流动,人员的流动改变了乡村人们的日常生活,随之而来的社会变革冲击着乡土伦理的基础,乡土文明逐渐被城市文明所侵蚀。如何修复、重建乡土社会伦理,在我看来,阎连科的中篇小说《桃园春醒》的叙述,呈现了一种可能,即情感在乡土社会变革中所起到的修复、重建的伦理作用。从《桃园春醒》的故事表层上看,
崔绍锋
关键词:社会变革中篇小说情感城市文明市场经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