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轶群

作品数:93 被引量:1,439H指数:2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8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9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70篇内镜
  • 32篇黏膜
  • 31篇黏膜下
  • 31篇膜下
  • 29篇肿瘤
  • 25篇内镜黏膜
  • 25篇内镜黏膜下
  • 25篇剥离术
  • 24篇黏膜下剥离术
  • 24篇内镜黏膜下剥...
  • 24篇内镜黏膜下剥...
  • 18篇直肠
  • 16篇切除
  • 14篇镜检
  • 12篇食管
  • 11篇手术
  • 10篇黏膜下肿瘤
  • 10篇内镜治疗
  • 9篇内窥镜
  • 9篇窥镜

机构

  • 91篇复旦大学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杭州市第三人...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蚌埠市第三人...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 1篇晋江市医院

作者

  • 93篇张轶群
  • 79篇姚礼庆
  • 78篇周平红
  • 72篇徐美东
  • 61篇陈巍峰
  • 56篇钟芸诗
  • 35篇马丽黎
  • 19篇高卫东
  • 18篇秦文政
  • 17篇李全林
  • 16篇秦新裕
  • 15篇何国杰
  • 14篇胡健卫
  • 13篇陈世耀
  • 11篇蔡明琰
  • 10篇王萍
  • 5篇马黎丽
  • 4篇王小云
  • 3篇黄媛
  • 3篇练晶晶

传媒

  • 25篇中华消化内镜...
  • 16篇中华胃肠外科...
  • 10篇中国临床医学
  • 6篇中国内镜杂志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国医疗器械...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上海护理
  • 2篇中国消化内镜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外...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4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11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属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并发症及处理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并发症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内镜下放置金属支架治疗的12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6例患者放置支架147例次,操作成功率100%。食管支架置入后能有效缓解患者进食困难症状。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胸骨后疼痛及异物感11例(7.48%),消化道出血9例(6.12%),返流性食管炎41例(27.89%),支架移位6例(4.08%),食物嵌顿者5例(3.40%),支架狭窄堵塞15例(10.20%),呼吸困难1例(0.68%)。结论: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是姑息性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一种有效方法,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十分重要。
徐美东钟芸诗周平红陈巍峰张轶群姚礼庆
关键词:食管肿瘤食管狭窄金属支架并发症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治疗重度痔疮的临床研究
姚礼庆钟芸诗周平红徐美东许剑民秦新裕刘厚宝戈少云高卫东童赛雄宋陆军何国杰陈巍峰吴海福张轶群
该课题在国内第一个开展了PPH手术,并从病因学、解剖学、临床手术学、护理学、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对当时国际上尚未完善的PPH相关技术进行了系列研究,改善了重度痔疮的疗效;首先在国内提出“肛垫下移理论”是痔疮发病的病因,并写...
关键词:
关键词: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重度痔疮
胃肠道早期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被引量:8
2012年
胃肠道早期癌是指癌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而不论其大小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是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但它破坏了胃肠道原本正常的解剖结构,并影响相应的生理功能,且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慢.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resection,ER)在治疗胃肠道早期癌的微创性和功能保存性上具有绝对的优势,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治疗早期胃癌的内镜技术即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 submucosl dissection,ESD).这一方法可以一次性完整剥离病变,并提供准确的病理分期.在日本ESD已经被确认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早期恶性肿瘤的标准方法[1-2],但ESD目前尚未被确定为大肠病变的内镜标准治疗方法,主要原因是大肠癌的病理学特点和食管癌、胃癌有很大的区别.近年来日本内镜界逐渐将大肠ESD标准化,并逐步的建立一些治疗规范[3].在我国,ESD应用于临床始于2006年,经过六年的不懈努力,目前该技术已日益成熟.
周平红张轶群
关键词:早期癌黏膜下胃肠道黏膜内癌
携带可调控人胰岛素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2006年
目的:构建携带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启动子控制下的人胰岛素基因的腺病毒载体。方法:将GIP- hIns基因自pCDNA3-GIP-hIns质粒中酶切下来,克隆至切除CMV启动子的pCA13-△CMV质粒中,形成转移质粒 pCA13-GIP-hIns,然后与质粒pBHGE3共转染至293细胞株,在其中同源重组形成腺病毒颗粒。采用PCR方法对重组体进行鉴定,同时测定病毒滴度。体外转染STC-1细胞,并采用RT-PCR检测感染腺病毒的细胞内有无hIns mRNA 的转录。结果:由pCA13-GIP-hIns和pBHGD共转染至293细胞后,可得到阳性重组体Ad.GIP-hIns,经PCR检测表明已含有GIP-hIns基因。纯化所得腺病毒滴度约为1×1011 pfu/ml。RT—PCR证实在感染重组体腺病毒Ad.GIP— hIns的细胞中有相应mRNA的转录。结论:成功构建了携带GIP启动子控制下的人胰岛素基因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胰岛素基因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徐美东张轶群沈坤堂姚礼庆秦新裕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人胰岛素基因
覆膜金属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覆膜金属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6月~2006年6月在X线辅助下经内镜放置覆膜金属支架治疗的106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放置支架122例次,操作成功率100%。食管支架置入后能有效缓解患者进食困难症状,2周后进食困难分级评分平均从由3.17级降至1.01级;11例食管气管瘘术后均能完全堵塞食管瘘口,封堵率100%;术后平均生存期8.2个月。结论:经内镜放置覆膜金属支架操作简单、经济、安全,是姑息性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徐美东姚礼庆钟芸诗周平红陈巍峰张轶群
关键词:食管肿瘤食管狭窄覆膜支架内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巨大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5
2017年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巨大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50例病灶直径>4 cm的结直肠LST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LST形态分型、部位、病理结果、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和并发症。结果 150例患者中,颗粒型87例(58.0%),非颗粒型63例(42.0%)。部位分别为直肠109例(72.7%),乙状结肠13例(8.7%),降结肠5例(3.3%),横结肠8例(5.3%),升结肠13例(8.7%),盲肠2例(1.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4例,黏膜内癌7例,黏膜下癌16例。整块切除率为92.7%(139/150),完全切除率89.3%(134/150)。术中出血8.0%(12/150),术后出血1.3%(2/150),穿孔率为2.0%(3/150),术后狭窄2.0%(3/150)。结论非颗粒型巨大结直肠LST恶变率大。ESD治疗巨大结直肠LST是安全有效的。
王华秀练晶晶陈世耀周平红徐美东钟芸诗张轶群陈巍峰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囊肿的应用评价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2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40例消化道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40例消化道囊肿病变位于食管8例,胃11例,十二指肠5例,结直肠16例。37例(92.5%)病灶获完整剥除。术中结肠穿孔1例,予金属夹夹闭,保守治疗后好转;食管大出血1例,三腔管压迫后成功止血。术后病理显示,37例完整剥除标本囊壁完整,侧切缘和基底切缘均无病变累及。36例患者获得了6-12月的术后随访,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ESD是治疗消化道囊肿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秦文政周平红李全林徐美东张轶群钟芸诗陈巍峰马丽黎胡健卫蔡明琰姚礼庆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结直肠大息肉的内镜下治疗被引量:60
2005年
尽管大多数学者认为内镜下切除息肉是一个可行的措施,但是对于大息肉的治疗人们仍存在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内镜下切除大息肉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张轶群姚礼庆徐美东周平红高卫东
关键词:结直肠大息肉内镜可行性有效性安全性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巨大脂肪瘤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巨大脂肪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采用ESD方法切除的32例消化道巨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2例脂肪瘤中位于食管1例、胃6例、十二指肠2例、回盲瓣7例、结肠15例、直肠1例。术前超声内镜诊断准确率为93.8%(30/32)。肿瘤最大径为3.o至8.0cm,平均4.2cm。结果32例脂肪瘤均在内镜下成功剥除,成功率为100%(32/32)。ESD手术时间为25至110min,平均3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约40m1,未出现穿孔和术后出血。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脂肪瘤。随访率为90.6%(29/32),随访时间为6至36个月,无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巨大脂肪瘤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徐关东李亮王小云陈巍峰张轶群周平红马丽黎钟芸诗姚礼庆
关键词:胃黏膜肠黏膜胃肠肿瘤脂肪瘤
窄带成像与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比较窄带成像(NBI)与碘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间接受ESD治疗的87例早期食管癌(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前经NBI法确定病变边界者37例(NBI组),采用碘染色法确定病变边界者50例(碘染色组)。比较两组患者ESD术中食管痉挛程度、手术时间、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复发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病变部位、大小和周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BI组中重度食管痉挛者的比例为10.8%(4/37),明显低于碘染色组的比例[32.0%(16/50),P〈0.05];手术时间亦明显短于碘染色组[(42.2±19.5)min比(53.3±30.9)rain,P〈0.05]。NBI组术中穿孔1例,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碘染色组术中穿孔1例,均经内镜下处理及保守治疗治愈。术后随访4~20月,NBI组与碘染色组患者术后食管狭窄[8.1%(3/37)比8.0%(4/50)]和局部复发[5.4%(2/37)比4.0%(2/50)]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碘染色相比,早期食管癌ESD术前采用NBI确定病变边界,可在不影响疗效的基础上减轻食管痉挛并缩短手术时间。
陈巍峰李全林姚礼庆徐美东陈世耀张轶群钟芸诗马丽黎秦文政胡健卫蔡明琰周平红
关键词:食管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窄带成像碘染色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