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正

作品数:33 被引量:166H指数:9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0篇动脉
  • 10篇成像
  • 9篇血管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8篇医学影像
  • 8篇医学影像学
  • 8篇教学
  • 6篇血管成像
  • 6篇容积
  • 5篇CT血管成像
  • 4篇多层螺旋CT
  • 4篇影像
  • 4篇肿瘤
  • 4篇320排容积...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血管造影术
  • 3篇造影
  • 3篇造影术
  • 3篇直肠

机构

  • 3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中医院
  • 1篇重庆市北碚区...
  • 1篇丰都县人民医...

作者

  • 33篇方正
  • 18篇郭大静
  • 10篇赵建农
  • 8篇陈婷
  • 7篇刘佳
  • 7篇钟维佳
  • 6篇陈林丽
  • 6篇何晓静
  • 3篇张维
  • 2篇谢微波
  • 2篇张波莉
  • 2篇刘曦
  • 2篇宋卫香
  • 2篇倪卫国
  • 2篇曾国飞
  • 2篇余聪
  • 2篇石永贵
  • 1篇刘洋洋
  • 1篇周治明
  • 1篇冉海涛

传媒

  • 4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中华医学教育...
  • 3篇中华医学会放...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卫生职业教育
  • 2篇激光杂志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影像学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在医学整合课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随着医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更新,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医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了各大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但随着这一模式的深度推行,教育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对提高时间利用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混合式教学提供了更加高效、便捷的平台支撑,也为解决医学教育变革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在建立影像学云平台的基础上将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整合课程中,通过解决整合课程面临的问题,实现了教学效果与学习体验的共同提升。
徐杰方正何晓静陈林丽刘佳刘曦
关键词:器官系统整合课程混合式教学影像医学教学改革
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间的夹角与左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利用冠状动脉(冠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探讨左冠脉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LAD)、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LCX)三者间的夹角与局部斑块形成和分布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7例行冠脉CTA检查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正常组44例和左冠脉病变组83例,病变组进一步分为LM组(18例)、近段组(57例)、中远段组(8例)。在重建图像上测量LM、LAD、LCX三者之间的夹角,分析左冠脉夹角与局部斑块形成和分布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患者LM与LAD间的夹角和LAD与LCX夹角(分支角)呈负相关(r=-0.356,P<0.05);LM与LCX间的夹角和分支角也呈负相关(r=-0.662,P<0.05)。近段组分支角(90.9°±20.0°)与正常组(72.7°±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段组LM与LCX夹角(117.8°±16.0°)与正常组(129.5°±15.9°)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LAD近段斑块形成与分支角呈正相关,和LM与LCX夹角呈负相关。当分支角>70°时,左冠脉斑块形成概率将会增加。结论分支角、LM与LCX间夹角均与LAD近段斑块的形成和分布相关,利用多层螺旋CTA能够为左冠脉斑块形成、风险预测及介入治疗术前提供无创、准确、快捷的相关特征信息。
吴渝千陈婷郭大静方正刘佳
关键词:冠脉CT血管成像斑块
三维超声心动图自动定量技术在评价左心腔容积及功能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自动定量技术评价非选择性连续患者左心腔的容积及功能,初步探讨其准确性及可重复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集150例连续患者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剔除分析失败的15例患者,135例分析成功者。根据超声图像质量分为图像良好组(102例)和图像欠佳组(33例),以传统技术为参照标准,探讨自动定量技术评价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房最大容积(LA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准确性及可重复性。在图像良好患者中,分析不同心动周期对自动定量技术的影响,此外,进一步根据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及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分为左心增大组与左心正常组,分析边界优化对两组患者的意义。结果①自动定量技术成功分析135例患者,各参数两种技术间相关性较好(r值:LVEDV 0.90,LVESV 0.87,LAV 0.86,LVEF 0.67;均P<0.01)、一致性较好[平均测量差异:LVEDV 11.9 ml,LVESV 6.4 ml,LAV 9.0 ml,LVEF -0.41%;一致性区间:LVEDV(-6.1-29.9)ml,LVESV(-7.9-20.7)ml,LAV(-7.3-25.3)ml,LVEF(-12.5-11.7)%]。②图像质量良好组各参数两种技术间相关性及一致性优于欠佳组(均P<0.05)。③自动定量技术各参数不同心动周期间相关性好(r值:LVEDV 0.96,LVESV 0.96,LAV 0.95,LVEF 0.80;均P<0.01)。④左心增大组自动定量技术边界优化后LVEDV、LVESV均增大,LVEF减小(均P<0.05)。⑤自动定量技术各参数测值在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重复性优于传统技术。结论自动定量技术作为一种简便可行且客观的超声手段,评价左心腔容积及功能的准确性及重复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滕花任建丽冉海涛冉海涛
螺旋CT多种显示方法对结直肠肿瘤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16层螺旋CT结肠成像的多种显示方法在结直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结直肠肿瘤病例作16层螺旋CT 扫描,将原始横断面图像以及在工作站经后处理技术获得的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
方正赵建农郭大静余聪谢微波钟维佳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多层螺旋CT结肠成像
文献传递
冠状动脉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对钙化斑块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以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时管腔内对比度衰减梯度(TAG)诊断钙化斑块所致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冠状动脉有钙化斑块的患者,共112支血管,所有患者均做了CCTA (采用320排容积CT)和ICA检查。以血管为单位,计算TAG;并以CCTA目测法评价钙化斑块处管腔的狭窄程度。以ICA结果将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50%)、中度组(50%~69%)和重度组(≥70%)。比较TAG在3组间的差异;计算并对比分析TAG、CCTA和TAG+CCTA诊断钙化斑块处狭窄程度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结果:轻度组85支,中度组40支,重度组14支。3组的TAG分别为-14.400±7.024、-27.307±6.222和-37.325±11.187,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判断中度及以上狭窄时,TA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4.44%和81.03%,TAG、CCTA和TAG+CCT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0、0.579和0.934,其中TAG与CCTA (P<0.001)、CCTA与TAG+CCTA (P<0.001)间有显著性差异;判断重度狭窄时,TAG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5.71%和87.76%,TAG、CCTA和TAG+CCTA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0、0.551和0.926,其中TAG与CCTA(P<0.001)、CCTA与TAG+CCTA (P<0.001)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TAG随着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处狭窄程度增加而降低;应用TAG可显著提高CCTA对钙化斑块处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度。
李曦蕊方正杨国华韩飞
关键词:CT血管成像钙化斑块管腔狭窄
对比研究320排动态容积CT与3.0 T MRI、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与3.0 T MRI对比,研究320排动态容积CT及超声心动图(2-dimension echocardiography,2DE)评价左心室功能的准确性。方法选取临床怀疑左心室功能异常的患者64例,在1周内完成320排动态容积CT、3.0 T MRI及2DE 3种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法所获得的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射血分数(EF)、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及每搏输出量(SV)。结果 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获得的S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861,P=0.424);而EF、EDV及ES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3.406,P=0.035;F=4.647,P=0.011;F=5.235,P=0.006)。进一步两两对比3种检查方法间的EF、EDV及ESV值:320排CT与3.0 T MRI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829,P=0.804,P=0.665);320排CT与2DE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9,P=0.006,P=0.003);2DE与3.0 T MRI间的差异亦均有显著性(分别为:P=0.033,P=0.013,P=0.011)。结论 320排动态容积CT可以准确描述左心室功能,并能较超声心动图更准确地反映左心室功能参数,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曾国飞方正郭大静张波莉陈婷
关键词:心脏心室功能
校正的管腔内密度变化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以冠状动脉造影(ICA)为参照,评价校正的冠状动脉管腔内密度变化(CCO)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在诊断钙化斑块处管腔狭窄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有钙化斑块的患者73例106支血管。以ICA为标准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组(<50%)、中度组(50%~69%)和重度组(≥70%)。分析CCO在3组间的差异。计算CCO、CCTA和CCO+CCTA诊断管腔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对比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总共106支有钙化斑块的冠状动脉,轻度组55支、中度组37支、重度组14支。3组的CCO(单位:HU)分别为0.054±0.090、0.079±0.116和0.247±0.150,重度组与轻度组、中度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组与中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8)。CCO、CCTA和CCO+CCTA诊断狭窄≥50%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1、0.574和0.675,CCTA与CCO+CCT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0),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者诊断狭窄≥70%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0.550和0.906,其中CCTA与CCO间、CCTA与CCO+CCT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处CCO随管腔狭窄程度增加而增高;联合CCO有助于提高CCTA对钙化斑块处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度。
杨国华方正冯杰范小涛
关键词: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钙化斑块
《医学影像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4年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提出的一项提升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是医学影像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该教研室在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改革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功构建了重庆市《医学影像学》精品课程。
刘佳郭大静钟维佳方正赵建农
关键词:精品课程院校医学影像学课程建设
基于医学影像学教学资源库的移动教学研究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研究以医学影像学教学资源库为基础,运用手机移动端APP为载体的创新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示教课程中的价值。方法将重庆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80位同学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运用移动学习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学期结束对两组考试成绩、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形成性评价总得分、病例分析得分、综合考试及总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实验组对教学模式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医学影像学示教课程应用基于医学影像学教学资源库的移动学习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
刘佳何晓静陈林丽宋卫香郭大静李传明方正
关键词:移动学习平台医学影像学问题式教学
全脑CT灌注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评价全脑CT灌注(CT perfusion,CTP)成像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全脑CTP,CTP检查获得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等参数,同时获得动态CT血管成像(4D-CTA)图像,分析TIA患者的CTP和CT血管造影(CTA)表现。结果 40例TIA患者有36例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58处异常灌注区。异常灌注区表现为TTP和MTT明显延长,CBF有轻度降低,CBV轻度增高或基本正常。异常灌注区和健侧镜像区TTP值、MTT值和CB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D-CTA显示责任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40例TIA患者有32例发现有血管狭窄,2例闭塞,6例正常。结论全脑CTP可以实现对TIA的全面评价,在TIA的诊断及严重程度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陈婷郭大静赵建农方正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全脑CT灌注CT血管成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