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吡酯治疗儿童癫出现泌汗障碍的临床观察与随访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疒间 时出现的泌汗障碍 (少汗或无汗 )及其对策。方法 通过追踪随访了解泌汗障碍与托吡酯服用的时间、季节、剂量、加药速度等的关系 ,合用其他抗癫疒间 药的影响 ,以及出现泌汗障碍后的转归。结果 泌汗障碍与托吡酯服用的时间、剂量、加药速度无相关性 ,不同患儿间存在很大差异 ,不受合并用药的影响 ,高温时节症状明显 ,减缓加药速度可增加易感患儿对泌汗障碍的耐受性。结论 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疒间时出现的泌汗障碍为托吡酯所致 ,停药后泌汗功能恢复正常 ,大部分患儿对其耐受性好 ,泌汗障碍为非器质性损伤。
- 朱近邬瑾叶露梅
- 关键词:托吡酯药物治疗儿童癫痫随访
- 首选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新诊断儿童局灶癫痫的疗效观察
- 朱近
- 伴有垂体后叶功能损害的儿童Houssay综合征
- 2003年
- 黄乐朱近赵彦杨斌刘颖君包美珍
- 关键词:HOUSSAY综合征儿童并发症
- 儿童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随访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儿童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5例儿童多发性硬化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随访情况。结果15例多发性硬化患儿中,男8例,女7例;急性和亚急性起病14例(93.3%);起病年龄为2.5岁~11岁,平均(7.43±2.83)岁;其中复发-缓解型12例,继发-进展型3例。常见首发症状为视力下降9例(60.0%),共济失调6例(40.0%),肢体瘫痪6例(40.0%)。11例患儿行MRI检查,均异常,5例显示空间多发。9例患儿长期随访2年3个月~16年,均有3~7次复发。结论儿童多发性硬化发病率明显低于成人,起病年龄多在10岁以下,以视神经受累多见,强化MRI检查对MS的诊断极为重要;急性期应用激素及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 朱近张玉琴李鸿于晓莉李东张培元叶露梅
- 关键词:儿童多发性硬化激素磁共振
- 儿童难治性癫外周血P糖蛋白的表达及药物干预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测定儿童难治性癫及初诊癫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建立儿童难治性癫耐药性客观指标及预测儿童难治性癫客观指标;同时观察氟桂利嗪的疗效。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1例难治性癫儿童及45例初诊癫儿童外周血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gp的表达,44例健康儿为对照组。难治性癫组患儿加用氟桂利嗪(弗瑞林)2.5~5 mg,qn口服治疗,对其疗效进行临床验证。结果难治性癫组P-gp表达阳性23例(56.1%),初诊癫组P-gp表达阳性10例(22.2%),对照组P-gp表达阳性3例(6.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77,P<0.01)。难治性癫组与对照组比较χ2=24.27,P<0.01;难治性癫组与初诊癫组比较χ2=10.41,P<0.01;初诊癫组与对照组比较χ2=4.23,P<0.05。难治性癫组P-gp表达阳性23例中17例(73.9%)无效,6例(26.1%)有效,P-gp表达阴性18例中3例(16.7%)无效,15例(83.3%)有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P<0.01)。初诊癫组P-gp表达阳性10例中7例(70.0%)转为难治性癫,P-gp表达阴性35例中3例(18.6%)转为难治性癫。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98,P<0.01)。难治性癫组抗癫药物治疗无效者20例加用氟桂利嗪治疗3个月,P-gp表达阳性17例中有效11例(64.7%),11例有效者复查P-gp有6例(54.5%)转为阴性;无效6例(35.3%),复查P-gp表达仍阳性。P-gp表达阴性3例中1例有效,2例无效,复查P-gp表达阴性。结论外周血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gp在儿童难治性癫中表达增强,可作为儿童难治性癫耐药性的客观指标;P-gp表达阳性的初诊癫患儿多转为难治性癫,P-gp可作为预测儿童难治性癫的客观指标;氟桂利嗪有一定抗癫及逆转P-gp的表达作用。
- 张玉琴许俐李东朱近张培元刘晓军吴波
- 关键词:流式细胞仪P糖蛋白儿童多药耐药氟桂利嗪
- 小儿血液病患者细小病毒 B_(19)携带状况被引量:1
- 1997年
- 小儿血液病患者细小病毒B19携带状况张宝荣王琦贾万英朱近人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可引起患儿发热、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关节炎、传染性红斑等。因此我们对50例小儿血液病患者进行了HPV-B19的检测,其中25例有HPV-B19的感染,现...
- 张宝荣王琦贾万英朱近
- 关键词:血液病儿童细小病毒B19
- 儿童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分析
- 目的:探讨儿童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特征与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5例小脑性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5例小脑性共济失调患儿的病因包括感染后炎...
- 刘晓军张玉琴李东朱近吴波刘丽珍
- 急性白血病化疗致发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的感染与治疗被引量:1
- 1999年
- 朱近王琦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化疗粒细胞缺乏
-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在糖尿病患儿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在儿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交感神经纤维病变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1型糖尿病(T1DM)儿童和30例健康儿童四肢分别进行电刺激SSR检测,测量每个肢体的平均起始潜伏期和峰-峰波幅,并比较2组各肢体的SSR起始潜伏期及峰-峰波幅差异。同时对T1DM组儿童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检测,并对NCV检测异常率与SSR检测异常率进行比较。另外,还对有酮症酸中毒(DKA)史和无DKA史的2组患儿SSR检测异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1DM组患儿各肢体SSR起始潜伏期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a<0.05)。健康对照组30例四肢均可引出SSR波形,T1DM组31例患儿四肢均可引出SSR波形;4例患儿至少有一肢不能引出SSR波形(11.4%),其中2例患儿四肢均未引出SSR波形(5.7%);21例(60%)患儿至少有一肢SSR缺失或起始潜伏期异常,其中15例(71.4%)有DKA史,高于无DKA患儿异常检出率(6例,42.9%),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DM组患儿NCV检测异常10例(28.6%),较SSR起始潜伏期的检出异常率低,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R检测可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交感神经小纤维病变,较NCV敏感。
- 于晓莉张艳芬张玉琴黄乐解丽娟朱近吕玲赵彦韦新平
- 关键词: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神经传导速度糖尿病神经病变交感神经系统
- 101例儿童基底节区病变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病因分析,加强对本症的认识。方法:选取住院的101例存在基底节区病变患儿的发病过程及诊治转归过程,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电生理资料及化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1例存在基底节区病变的病例中,有脑炎34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13例,免疫系统疾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5例,缺血、缺氧和中毒性疾病22例,代谢性疾病6例,内分泌疾病3例,脑梗死13例,先天发育性疾病及其他病因5例。结论:基底节区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病因复杂多样,通过对本组疾病的总结,有助于提高对本组疾病的认识和诊断。
- 刘星苗张玉琴朱近李鸿韦新平
- 关键词:脑炎缺血缺氧性脑病代谢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