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杉山进

作品数:19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日本立命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电子电信
  • 3篇机械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光刻
  • 3篇压电
  • 3篇微细
  • 3篇微细加工
  • 3篇聚甲基丙烯酸
  • 3篇聚甲基丙烯酸...
  • 3篇甲基
  • 3篇甲基丙烯
  • 3篇甲基丙烯酸
  • 3篇甲基丙烯酸甲...
  • 3篇光栅
  • 3篇高深宽比
  • 3篇丙烯
  • 3篇丙烯酸
  • 3篇丙烯酸甲酯
  • 2篇压电材料
  • 2篇压电陶瓷
  • 2篇亚波长
  • 2篇英文
  • 2篇钛酸铅

机构

  • 15篇日本立命馆大...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上海应用技术...
  • 4篇上海应用技术...
  • 2篇立命馆大学

作者

  • 19篇杉山进
  • 14篇李以贵
  • 4篇黄远
  • 4篇颜平
  • 2篇刘景全
  • 2篇杨春生
  • 2篇杨斌
  • 1篇唐刚
  • 1篇陈少军
  • 1篇田中克彦

传媒

  • 4篇纳米技术与精...
  • 3篇微纳电子技术
  • 2篇光学精密工程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中国激光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强激光与粒子...
  • 1篇微细加工技术
  • 1篇压电与声光
  • 1篇光学与光电技...
  • 1篇2014`全...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同步辐射光刻直接在有机玻璃板上制备高深宽比亚微米光栅被引量:6
2010年
为了将平面金属膜紧密耦合到纳米光栅形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以提高灵敏度,以及利用亚微米光栅调整共振反射波长,需要制备亚微米结构光栅。介绍了一种基于X光光刻的亚微米结构光栅的制造技术。该结构光栅是利用日本立命馆大学的同步辐射光源进行同步辐射光光刻,在有机玻璃(PMMA)板上直接得到亚微米光栅。用此纳米加工技术获得的光栅线宽为250 nm,周期为500 nm,深宽比为8的PMMA亚微米结构光栅。还优化了曝光近接间隔、曝光剂量和显影时间等同步辐射光刻参数。
李以贵杉山进
关键词:光栅高深宽比
基于准分子激光的X光掩膜板与压电陶瓷加工被引量:2
2015年
随着元器件的微型化、精密化发展,对快速微细加工提出了巨大需求。基于准分子激光微细加工技术,以串行加工方式加工了X光掩膜板图形结构和压电陶瓷(PZT)微结构。研究了波长为248 nm KrF准分子激光微细加工技术的最优加工条件,获得了高质量的X光光刻用的掩膜板和PZT微结构。基于X光掩膜板,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光刻胶进行X光光刻,获得了高深宽比的六角形蜂窝微结构。通过输入不同的加工参数来激光加工PZT基板,获得了加工参数与PZT基板加工深度的关系。通过对加工好的PZT微结构和六角形蜂窝微结构的测试,结果表明利用准分子激光器可实现快速微细加工的目的。
李以贵颜平黄远杉山进
关键词:微细加工准分子激光
利用体块PZT制备膜片式压电微泵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锆钛酸铅(PZT)的逆压电效应,设计并制备了膜片式压电微泵。通过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实现了液体的微流体控制。微泵由微驱动器与单向微阀两部分组成;微驱动器主要为液体流动提供驱动力,单向微阀则用于精确控制液体的流动方向。通过对PZT-Si膜片的位移量、位移形状的仿真分析,确定了微驱动器的设计尺寸,并估算其液体驱动性能。利用共晶键合工艺、研磨减薄工艺、硅深反应离子刻蚀工艺和准分子激光加工工艺等制备出了微驱动器和单向微阀。最后,设计了驱动测试实验,检测了微泵的液体驱动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膜片式压电微泵驱动的谐振频率约为70kHz,能驱动微米量级的液体位移或运动。当微泵驱动电压为30Vp-p、频率为600Hz时,液体的驱动流速约为65μL/min。该微泵具有体积小,线性度好等特点。
李以贵黄远颜平王欢杉山进
关键词:逆压电效应微加工工艺
基于PMNT压电单晶的MEMS宽频振动能量采集器及制备方法
一种基于PMNT压电单晶的MEMS宽频振动能量采集器,是一种将弯曲振动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压电器件,包括:硅固定基座、支撑层、PMNT压电薄膜层和质量块,其中,硅固定基座、支撑层、PMNT压电薄膜层依次贴合形成多层结构,所...
刘景全唐刚杨斌杨春生杉山进
文献传递
基于声表面波驱动器的液体单方向驱动被引量:1
2017年
设计了一种浮动电极型单向换能器(FEUDT)结构,用于激发单向声表面波(SAW),从而实现液体的单向驱动。通过对FEUDT结构模型的阻抗分析与SAW传播分析,获得了SAW驱动器的谐振频率、最佳驱动频率和最优指条宽度。利用剥离工艺,在128°旋转Y切向X方向传播的铌酸锂基板上,制作了周期为80μm、指条对数为40对、指条金属层厚度为1μm、指条宽度为7.3μm的FEUDT型SAW驱动器。搭建了SAW驱动器的驱动系统,实现了液体在器件表面上单向驱动。实验结果表明:FEUDT型SAW驱动器在驱动功率为4 W、驱动频率为48.8 MHz的电信号激励下,液滴在SAW驱动器表面上的驱动速度可达50 mm/s;在驱动功率为6.2 W、驱动频率为48.8 MHz的电信号激励下,液体在微流道中的驱动速度约为20 mm/s。
黄远李以贵颜平王欢李俊衡杉山进
关键词:阻抗分析
X射线光刻制备减反射结构研究
本论文基于x射线光刻技术,在硅基板上制备PMMA减反射结构。采用在硅基板与PMMA光刻胶之间,增加一层粘结剂的方法,可以防止显影后的微结构的倒伏或粘连。用SEM观察得出制备的微结构的周期为300nm,高度为300纳米左右...
李以贵杉山进
关键词:太阳能电池X射线光刻技术
文献传递
共晶键合与减薄技术的压电能量采集器(英文)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微硅-锆钛酸铅(Si-PZT)悬臂梁结构并在悬臂梁末端附加镍质量块,构成可以工作于低频环境(小于1 000Hz)的微压电能量采集器,一种利用压电效应将环境振动能转换为电能的器件。利用金薄膜作为中间层的共晶键合技术和PZT研磨减薄技术制备了微压电悬臂梁结构,PZT减薄实验最好结果为减薄至8μm。镍质量块(2mm×2mm×0.6mm)采用微电铸工艺制备。通过对硅片与块材PZT的共晶键合工艺与PZT减薄技术的研究,制备出总厚度约为71μm的Si-PZT悬臂梁结构,其中硅梁厚约为47μm,PZT梁厚约为24μm。制备的微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在谐振频率为950 Hz,1.0g加速度激励条件下,其交流输出峰值电压可达958mV。
李以贵颜平黄远杉山进
关键词:微制造共晶键合锆钛酸铅
基于微细加工技术的高精度荧光检测生物芯片被引量:1
2015年
荧光检测生物芯片在生命科学研究及诸多相关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荧光修饰核酸探针可以在液相态中检测到c-fos mRNA致癌基因信息或病毒性核糖核酸(RNA)。通过微细加工技术分别制造了变深度微沟道和变宽度微沟道,目的是找到微生物荧光检测芯片中的最佳检测宽度和深度,并对检测装置中光学滤波片进行了优化。芯片采用最优尺寸和装置采用优化过的荧光滤波片,不仅大幅缩短了检测时间,节省了荧光探针试剂,而且还提高了芯片荧光检测灵敏度。实验结果表明:当荧光检测系统的微沟道深度为500μm、宽度为200μm,并使用(480±15)nm的带通滤波片时,荧光修饰核酸探针的探测灵敏度从通常的20 fmol(即2×10-14 mol)减低到50 amol(即5×10-17 mol),提高了约400倍,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检测精度。
李以贵黄远颜平杉山进
关键词:微细加工技术生物芯片
基于同步辐射光刻的三维微细加工方法
2008年
同步辐射光刻的三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微结构制造对X射线光刻掩膜板的吸收体形状和PMMA所吸收的X射线能量分布有直接影响,即三维PMMA微结构形状取决于X射线光刻掩膜板的吸收体形状。如果不对X射线光刻掩膜板进行补偿,在被曝光的结构中可观察到结构侧面的变形。研究了引起这种结构侧面变形的各种原因并提出X射线剂量对刻蚀深度非线性曲线是最直接的原因。基于X射线光刻掩膜板图形形状和实际制造的三维PMMA微结构的误差,X射线光刻掩膜板从双直角三角形变为双半圆图形使得微注射针阵列的强度得到增强。为了量化实际制造的三维PMMA微结构的误差,给出了X射线吸收能量分布与微结构的结构形状数据。
李以贵洞出光洋杉山进
关键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X射线光刻微结构
应用X射线光刻的微针阵列及掩模板补偿被引量:5
2010年
提出了一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针的微细加工工艺,该工艺基于PCT技术,结合X射线以及光刻掩模制作三维微结构。通过移动LIGA掩模板曝光来加工微立体PMMA结构,其加工形状取决于X光光刻掩模板吸收体的形状。实验显示,最终的结构形状并非完全与掩模板上吸收体的形状一致。如果不对X光光刻掩模板的吸收体形状进行补偿,即会使被加工的微结构侧面变形,从而影响微针的性能。分析了微针阵列侧面变形的原因,认为这种变形是由于显影时间与曝光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导致结构形状与曝光量分布不完全一致造成的。利用PCT方法制作的PMMA微针其长度为100~750μm,直径为30~150μm,针尖的直径最小可达100nm。通过对LIGA掩模板上的吸收体图形进行适当的补偿,使吸收体图形从中空的双直角三角形变为中空的半椭圆图形,增强了带沟道的微注射针阵列的强度。
陈少军李以贵杉山进
关键词:X射线光刻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掩模吸收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