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少姗

作品数:40 被引量:250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肾活检
  • 14篇活检
  • 13篇病理
  • 10篇临床病理
  • 9篇预后
  • 8篇肾脏
  • 7篇肾病
  • 6篇血管
  • 6篇肾损
  • 5篇蛋白
  • 5篇血管病
  • 5篇血栓
  • 5篇血栓性
  • 5篇血栓性微血管...
  • 5篇血压
  • 5篇微血管
  • 5篇微血管病
  • 5篇高血压
  • 4篇肾损害
  • 4篇肾炎

机构

  • 28篇南京军区南京...
  • 12篇南京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无锡市人民医...

作者

  • 40篇梁少姗
  • 31篇曾彩虹
  • 26篇刘志红
  • 13篇徐峰
  • 8篇陈浩
  • 7篇张明超
  • 6篇陈惠萍
  • 6篇李晓梅
  • 5篇梁丹丹
  • 5篇乐伟波
  • 4篇黄湘华
  • 4篇胡伟新
  • 4篇朱小东
  • 4篇涂亚庭
  • 4篇钱悦
  • 4篇章海涛
  • 3篇冯爱平
  • 3篇郑春霞
  • 3篇黄倩
  • 3篇杨帆

传媒

  • 27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4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原Ⅲ肾病——形态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一种非免疫因素介导的肾小球疾病——胶原Ⅲ肾病的肾活检形态学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肾活检免疫荧光、电镜检查确诊胶原Ⅲ肾病的12例患者的组织学特点,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12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8例,病程3~300月(平均62.08±60.96月);年龄21~67岁。蛋白尿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肾脏损害首发症状(10例,83.33%),10例(83.33%)患者病初即诊断高血压,尿沉渣红细胞计数>50万/ml者仅1例(8.33%)。肾小管受损的实验室指标包括尿NAG酶升高9例(75%);禁水13h尿渗量减低者9例。确诊时血清肌酐(SCr)升高者4例,7例贫血。肾活检免疫荧光检查C3阳性者5例(41.67%),3例(25%)患者合并IgA阳性,胶原Ⅲ染色证实非废弃或非硬化部位的肾小球外周袢和(或)系膜区弥漫阳性荧光;组织学观察证实,12例患者肾小球体积均增大,且肾小球内皮下疏松、区域增宽等,肾小球病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肾小球非增生性的"结节样"改变,PAS或PASM-Masson染色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皮下呈均质、淡染的嗜复红或嗜亮绿色;另种"结节样"改变不明显,肾小球细胞总数不多或增加,内皮细胞成对,PASM-Masson染色外周袢弥漫双轨。超微结构观察证实12例患者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内皮下疏松、区域增宽,内皮下和(或)系膜区见束状或单枝的、有明暗带、直径约43~60nm的胶原纤维,3例(25%)免疫荧光染色IgA阳性者在肾小球系膜区见团块状的电子致密物沉积。随访过程中病初4例(33.3%)SCr升高者未降至正常,病初SCr正常者中仅1例在随访中轻度增高。结论:高血压和蛋白尿是胶原Ⅲ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肾活检组织学改变具特征性,诊断需借助免疫荧光染色和超微结构观察;预后相对良好。
陈惠萍徐峰黄倩黄高渊谢红浪朱茂艳张明超贺倩梁少姗曾彩虹刘志红
关键词:肾活检高血压蛋白尿
霉酚酸酯分散片治疗狼疮性肾炎的血药浓度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霉酚酸酯(MMF)已被广泛用于治疗狼疮性肾炎(LN)和其它重症肾小球肾炎,监测其血药浓度有助于减少并发症。近年国内研制的MMF分散片,其药代动力学和血药浓度有何特点尚缺乏研究,本文就此作初步探索。方法:10例[女7例,男3例,平均年龄[(25.0±8.4)岁]活动性IV型LN患者,采用激素联合MMF分散片(赛可平,0.75g2/d)治疗。MMF分散片服用方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例:一组先空腹服药,1周后改进餐时服药;另一组先进餐时服药,1周后改空腹服药。两组均在服药1周时采集12个点血样(0、15min、30min、45min、1h、1.5h、2h、4h、6h、8h、10h、12h)。HPLC法测定血浆霉酚酸(MPA),采用直接法和三点法(C0,C0.5h,C2h)计算MPA-AUC0-12h。结果:(1)MMF分散片空腹服药Tmax、Cmax、AUC0-12h分别为(0.57±0.26)h、(16.06±5.30)mg/L和(34.53±8.89)mg·h/L;餐时服药时分别为(0.87±0.42)h、(11.00±4.41)mg/L和(32.05±9.82)mg·h/L。(2)与空腹服药相比,餐时服药时Cmax平均值下降31.5%(P<0.05),AUC0-12h平均值下降7.2%(P>0.05)。(3)20例次血药浓度AUC,三点法平均值为(34.06±8.39)mg·h/L,直接法为(33.29±9.21)mg·h/L。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三点法与直接法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94,P<0.05)。(4)2例患者在空腹服药时出现胃肠道反应,在餐时服药时症状减轻。结论:LN患者服用1.5g/dMMF分散片能获得满意的血药浓度。餐时服药明显降低峰值Cmax、减轻胃肠道反应,但对AUC0-12h影响较小。三点法仍可用于计算MMF分散片MPA AUC0-12h。
鲍浩胡伟新秦卫松章海涛谢红浪梁少姗陈樱花刘志红黎磊石
关键词:狼疮性分散片血药浓度
双重血浆置换治疗狼疮性肾炎伴血栓性微血管病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狼疮性肾炎伴血栓性微血管病(LN-TMA)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LN-TMA且行DFPP治疗的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免疫抑制方案联合DFPP治疗(DFPP组),以同期仅采用免疫抑制方案治疗的30例LN-TMA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3个月时摆脱肾脏替代治疗和血肌酐(Scr)下降50%比例、血清自身抗体水平及2年人肾存活率。结果 DFPP组21例中5例治疗2次,16例治疗3次。3个月时DFPP组13例需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中11例(84.6%)摆脱了透析,对照组16例中8例(50%)摆脱透析(P=0.051),治疗初无需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Scr下降50%的比例DFPP组高于对照组(62.5%对35.7%,P>0.05),DFPP组抗磷脂抗体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6%对8.3%,P<0.05),但抗ds DNA抗体转阴率及补体水平变化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分别有3例(14.3%)和8例(26.6%)进入终末期肾病,DFPP组和对照组2年肾存活率分别为90.5%和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初需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2年肾存活率DFPP组(84.6%)显著高于对照组(50%)(P=0.044)。结论免疫抑制治疗联合DFPP能增加近期摆脱肾脏替代治疗患者的比例,显著改善有严重肾功能损伤患者的远期肾脏存活率。
王悦至梁少姗龚德华刘正钊章海涛曾彩虹刘志红胡伟新
关键词:双重血浆置换狼疮性肾炎血栓性微血管病
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高血压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长期预后,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3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经临床及肾活检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肾损害,且随访时间>1 年的...
梁少姗乐伟波陈浩徐峰陈慧萍刘志红曾彩虹
运动性肌红蛋白尿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被引量:5
2011年
31岁男性,剧烈运动后即出现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并出现全身肌肉酸痛、高钾血症及血肌酶显著升高、肌红蛋白尿、浓茶色尿。肾活检病理表现为肾小管腔内颗粒管型形成及急性肾小管坏死,经肌红蛋白染色证实肌红蛋白管型形成及肌红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沉积。该患者最终诊断为运动性肌红蛋白尿所致的ARF。
梁少姗陈惠萍张明超曾彩虹刘志红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横纹肌溶解症肌红蛋白肾活检
高血压肾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形态学改变被引量:5
2008年
梁少姗曾彩虹刘志红
关键词:肾硬化高血压病理
肾脏轻-重链沉积病被引量:6
2013年
中年男性,病程3年,临床表现为中等量蛋白尿、少量镜下血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伴贫血、白细胞减低,血清免疫固定电泳见λ型IgA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条带,骨髓细胞学检查浆细胞比例5%。组织学改变为肾小球结节样病变,免疫荧光染色IgA及单一λ轻链均呈线状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及肾小管基膜,超微结构见肾小球基膜内侧缘及肾小管基膜外侧缘细沙状、高电子密度的致密物沉积。最终诊断为轻-重链沉积病(IgA-λ型)。
梁少姗曾彩虹
关键词:肾活检
抗肾小球基膜肾炎合并膜性肾病被引量:2
2013年
青年男性患者,临床表现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伴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血清抗肾小球基膜(GBM)抗体阳性,肾活检组织学呈新月体肾炎合并膜性肾病,免疫病理IgG呈线状及颗粒状沉积于血管袢,电镜下见GBM上皮侧电子致密物沉积,最终诊断为抗GBM肾炎合并膜性肾病。
梁少姗曾彩虹刘志红
关键词:膜性肾病肾活检
重链沉积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重链沉积病(HCDD)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HCDD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7例,肾活检时中位年龄45岁。肾脏病病程中位值8月。8例患者存在高血压(72.7%),10例患者血浆白蛋白减低,6例(54.5%)患者血清肌酐升高,10例患者伴贫血(90.9%),4/7例(57.1%)患者血清存在λ型IgG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条带,5例血κ/λ比值异常升高(>1.65),所有患者均行骨髓活检未见骨髓瘤,9例(81.8%)患者补体C3下降,7例(63.6%)补体C4下降,9例(81.8%)伴肾病范围蛋白尿,9例(81.8%)存在镜下血尿。11例患者均为γ型HCDD,光镜表现结节样病变,5例(45.5%)伴新月体形成,肾组织单纯IgG1沉积者6例,单纯IgG2沉积者1例,单纯IgG3沉积者2例,IgG1、IgG4同时沉积者1例,IgG2、IgG4同时沉积者1例。结论:HCDD多见于中年女性,临床常见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低补体血症及血清常伴异常的单克隆条带,肾脏病理肾小球结节性病变明显,以γ型、IgG1亚型沉积最常见。
范芸徐峰陈浩梁少姗陈惠萍张明超朱小东刘志红曾彩虹
关键词:肾脏病理
黑素瘤抑制蛋白在黑素瘤中的研究现状
2007年
黑素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它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已经研究得很深入,但是分子水平研究仍在不断发展。黑素瘤抑制蛋白在黑素瘤中强表达,但在黑素细胞中不表达,它可能是调节黑素瘤恶化中的关键蛋白。一些体内及体外模型均提示了黑素瘤抑制蛋白在黑素瘤的发生、发展中的直接作用以及在早期黑素瘤中调节重要的相关通路和蛋白。临床研究表明,黑素瘤抑制蛋白可作为转移性黑素瘤的血清标志物。
梁少姗钱悦涂亚庭
关键词:黑色素瘤抑制蛋白类肿瘤转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