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单辛酸甘油酯
  • 5篇微乳
  • 4篇食品
  • 4篇食品级
  • 3篇稳定性
  • 2篇抑菌
  • 2篇流变特性
  • 1篇抑菌活性
  • 1篇微胶囊
  • 1篇微胶囊化
  • 1篇微乳体系
  • 1篇微乳液
  • 1篇响应面
  • 1篇响应面法
  • 1篇响应曲面
  • 1篇响应曲面法
  • 1篇响应曲面法优...
  • 1篇酵母
  • 1篇活性
  • 1篇胶囊化

机构

  • 7篇浙江工商大学
  • 4篇浙江省质量检...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7篇梅子
  • 6篇傅玉颖
  • 1篇卢锦丽
  • 1篇张辉
  • 1篇程玉霞
  • 1篇程丹

传媒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微乳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本实验以单辛酸甘油酯,丙二醇质量比2:1为油相;吐温80,乙醇质量比2:l为表面活性剂相,双蒸水为水相制备出具有3条无限稀释通道的食品级微乳,通过粒径分析,浑浊度测定,Zeta电位比较,离心及稳定性实验,研究稀释,盐离子浓度,酸碱性,温度对单辛酸甘油酯微乳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制备的偈2—100微乳,在NaCl浓度0.1-0.6mol/L,pH3—8,温度O~40℃之间,吸光值〈0.015,采用食品级原料制备的单辛酸甘油酯抑菌性倦2微乳不仅稀释稳定性强,且具有较好的耐盐离子、pH及温度特性,整个实验中均保持均一透明的稳定状态。结果表明示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恰当的比例,能制备出全稀释的稳定微乳,这对扩大微乳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可能。
张佩华梅子傅玉颖
关键词:微乳稳定性流变特性单辛酸甘油酯
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的构建及其稳定性与抑菌评价
微乳以良好的稳定性和增溶性被广泛应用于三次采油、制药、化妆品等领域,由于行业的特殊要求,食品微乳化技术尚属于起步阶段,但自食品级微乳被提出以来,引起大量食品工作者的关注。本论文构建了具有抑菌性的全稀释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
梅子
关键词:单辛酸甘油酯稳定性抑菌
文献传递
微乳的流变特性及贮存优化被引量:1
2014年
以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在T82稀释线上所经历了W/O型(水分含量<47%),双连续型(47%<水分含量<66%),O/W型(水分含量>66%)三种结构为研究对象,比较三种结构微乳的贮藏稳定性,并探讨它们的流变性质,进而推测微乳的微观结构和类型,掌握流变特性,如某些微乳的层状结构具有剪切稠化现象和负触变性,了解组分及添加物对其黏度的影响。本次实验选取的三种不同相微乳T82-37(W/O型),T82-1(双连续型),T82-10(O/W型),T82-100(O/W型)25℃下的稳态扫描表现的黏度,T82、T82-1具有更好的耐温贮藏性,这与粘度温度扫描曲线得出的结论相呼应。
张佩华梅子傅玉颖
关键词:微乳流变特性单辛酸甘油酯
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液的抑菌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研究了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液对常见食源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特性。最低抑菌浓度实验表明,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35mL/L,具有良好的抑菌特性。通过微乳液及其组分的最低抑菌浓度、抑菌率等抑菌活性的比较,发现微乳液的抑菌特性主要依赖于其中的抗菌组分单辛酸甘油酯,而微乳液的包埋作用反而会减小单辛酸甘油酯抑菌性的抑菌作用。然而,作为一种外观清晰透明、热力学稳定的食品级抑菌运载体系,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液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张佩华梅子傅玉颖张辉
关键词:单辛酸甘油酯抑菌活性
全稀释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以单辛酸甘油酯(GMC)为油相,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丙二醇和乙醇为助剂,与水制备出具有高稀释性的食品级微乳。通过粒径分析,浑浊度对比,离心及贮藏试验,考察盐离子浓度、pH、温度、稀释对表面活性剂相与油相质量比分别为7∶3、8∶2的T73、T82稀释线上微乳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稀释会导致T73上微乳粒径增大,pH、盐离子、温度对水分含量高达99%的T73-100(用100倍表面活性剂相与油相质量比为7∶3的混合物质量的水相稀释)微乳稳定性影响较大;T82具有较好的稀释稳定性,且T82-100微乳分别在NaCl浓度0.1~0.6 mol/L,pH 3~8,温度0~40℃之间贮藏30 d后,平均粒径均小于35 nm。
梅子傅玉颖卢锦丽
关键词:单辛酸甘油酯稳定性
响应曲面法优化酵母微胶囊化核桃油工艺被引量:10
2013年
以啤酒酵母作为壁材包埋核桃油,以包埋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核桃油微胶囊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包埋温度59℃,包埋16 h,以14 mL蒸馏水为包埋介质的组合条件下,包埋度最高达38.31%,与理论预测值38.90%基本相符。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显示:微胶囊外形圆整、致密,微胶囊内的核桃油发明亮的荧光。经检测,制得的微胶囊抗氧化性好。
程丹傅玉颖梅子程玉霞
关键词:酵母微胶囊核桃油响应面法
全稀释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体系的构建被引量:3
2013年
以单辛酸甘油酯为油相,通过拟三元相图方法,研究了吐温20、60、80以及单硬脂酸甘油酯、尼泊金乙酯等表面活性剂,乙醇、丙二醇、正丁醇等助表面活性剂对于微乳体系增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醇有助于形成微乳体系,油相中醇的比例越高,微乳相越大,但表面活性剂相中醇的含量不易过多;微乳体系的水相全稀释性主要取决于油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Wo/Ws,在单辛酸甘油酯/吐温80/乙醇/水和单辛酸甘油酯/吐温80/丙二醇/水体系中,当Wo/Ws>1时,即使添加足量的醇也无法形成全稀释微乳。而且,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不一定具有增效作用。最后,确定微乳配方为油相∶单辛酸甘油酯与丙二醇质量比2∶1;表面活性剂相:吐温80与乙醇质量比为2∶1;水相∶双蒸水。该食品级单辛酸甘油酯微乳单相区面积为73.81%,具有3条可无限稀释通道。盐离子浓度和pH的稳定性研究表明,该微乳体系在NaCl浓度0.1~0.6mol/L范围内稳定性较好,且受pH影响较小。
张佩华梅子傅玉颖
关键词:单辛酸甘油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