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排斥
  • 4篇排斥反应
  • 4篇肝移植
  • 3篇急性排斥
  • 3篇急性排斥反应
  • 2篇术后
  • 2篇细胞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移植急性排...
  • 2篇TNF-Α
  • 1篇递呈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插管
  • 1篇断指
  • 1篇移植免疫
  • 1篇移植免疫耐受
  • 1篇原代肝细胞
  • 1篇原位
  • 1篇原位肝移植
  • 1篇原位肝移植模...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樊斌
  • 5篇李德卫
  • 4篇杨晓波
  • 4篇冯渊
  • 2篇陈睿
  • 1篇杜文俊

传媒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树突状细胞与肝移植免疫耐受
2010年
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是目前肝移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建立有效的免疫耐受成为这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最有效的抗原递呈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DC在肝移植免疫耐受诱导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樊斌李德卫
关键词:移植免疫耐受树突状细胞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抗原递呈细胞免疫耐受诱导
TNF-α和IL-2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情况,以评价其作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指标的价值。   方法: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应用荧光...
樊斌
关键词:TNF-Α术后急性排斥反应IL-2水平原位肝移植模型辅助诊断指标
经颈动脉途径肝动脉插管及脾内注射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大鼠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SD大鼠颈动脉途径肝动脉插管肝细胞移植的动物模型;探讨肝动脉与脾脏直接注射2种途径肝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大鼠的疗效。方法:经D-氨基半乳糖(D-galactosamine,D-gal)诱导大鼠AHF 24 h后,65只大鼠经颈动脉途径肝动脉插管,60只成功后分为3组,Ⅰ组(n=20)经脾脏直接注射约2×107个肝细胞、肝动脉注射0.4ml Hank’s液;Ⅱ组(n=20)经脾脏直接注射0.4 ml Hank’s液、肝动脉注射2×107个肝细胞;Ⅲ组(n=20)经脾脏直接注射0.4 mlHank’s液、肝动脉注射0.4 ml Hank’s液。观察每组大鼠的生存率及肝功能变化情况,追踪经肝动脉移植荧光示踪剂CFDA SE标记的肝细胞,HE染色观察脾内肝细胞病理变化和免疫荧光观察白蛋白分泌作用。结果:Ⅰ组14 d存活率显著高于Ⅱ组(P=0.031,<0.05),Ⅱ组14 d存活率也高于Ⅲ组(P=0.048,<0.005);Ⅰ、Ⅱ组都能明显改善AHF大鼠的肝功能,尤其以Ⅰ组最为显著;Ⅱ组CFDA SE荧光标记的肝细胞肝动脉移植24 h后,受体大鼠肝脏可以看到散在绿色荧光分布;Ⅰ组移植30 d后,白蛋白共焦免疫荧光结果表明,脾内有肝细胞白蛋白绿色荧光信号;Ⅰ组移植7 d后,HE染色可以看到肝细胞在脾脏红髓中簇集在一起并定植下来。结论:经大鼠颈动脉途径肝动脉插管肝细胞移植能提高AHF大鼠的存活率和改善其肝功能;脾脏直接注射肝细胞移植改善AHF大鼠生存率和肝功能更优于肝动脉途径。
冯渊李德卫杨晓波陈睿杜文俊樊斌
关键词:肝动脉插管肝细胞移植
原代肝细胞的分离和移植被引量:6
2012年
背景:肝细胞移植可以作为一种桥梁作用,帮助肝功能衰竭患者渡过肝衰期,并提高患者生存率和预后。目的:采用Seglen改良的原位灌注探讨SD大鼠原代肝细胞分离的影响因素和方法的改进,同时分析原代肝细胞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疗效。方法:两步法分离大鼠肝细胞。D-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急性肝衰竭,24h后分2组:细胞移植组经脾脏移植约2×107个肝细胞;对照组经脾脏注射0.4mLHank’s液。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的生存率和血清中转氨酶、总胆红素变化情况、脾内白蛋白分泌作用及脾内肝细胞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大鼠肝细胞分离存活率达85%~95%。细胞移植组14d存活率(75%)显著高于对照组组(30%)(P=0.01),且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移植30d后,脾内有肝细胞白蛋白绿色荧光信号;移植15d后,可以看到肝细胞在脾脏红髓中簇集在一起并定植。结果说明胶原酶、pH值、灌注液、灌注方法等均是影响肝细胞分离存活率的因素;经脾脏移植的肝细胞能提高急性肝衰竭大鼠的生存率和改善肝功能。
冯渊李德卫杨晓波陈睿樊斌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存活率
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1年
背景:研究表明Wistar和SD大鼠普遍为封闭杂交系而非近交系,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基因多态性,因此Wistar和SD大鼠之间的肝移植模型可能不是研究大鼠急性排斥反应的理想模型。目的:建立Lewis-BN大鼠肝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分别进行同基因Lewis-Lewis间肝移植及Lewis-BN间肝移植。移植后3,5,7d观察受体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变化及大鼠存活时间。结果与结论:同基因移植组大鼠无急性排斥表现,平均存活时间超过100d,肝功能损害较轻。异基因移植组大鼠存活(12.75±1.25)d,移植后第7天肝脏病理检查有明显的排斥反应,肝功能损害较重,移植后各时相点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同基因移植组(P<0.05)。提示Lewis-BN大鼠肝移植组合为稳定的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模型,但近交系大鼠对手术耐受性差,建模难度大,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和细心轻柔的操作是模型成功的关键。
樊斌李德卫冯渊杨晓波
关键词:排斥反应肝移植近交系器官移植
TNF-α和IL-2在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情况,以评价其作为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早期诊断指标的价值。方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肝移植术后肝组织中TNF-α和IL-2基因的表达,以组织病理学作为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研究其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术后3,5,7d异基因肝移植大鼠移植肝均有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其肝组织TNF-α及IL-2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同基因肝移植大鼠肝组织的TNF-α,IL-2表达水平。结论 TNF-α和IL-2参与肝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发生,其表达可作为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辅助诊断指标。[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1,20(1):11-14]
樊斌李德卫冯渊杨晓波
关键词:肝移植TNF-ΑIL-2排斥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