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晓燕

作品数:21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糖尿
  • 7篇糖尿病
  • 6篇病毒
  • 5篇体层摄影
  • 5篇体层摄影术
  • 5篇冠状
  • 5篇冠状病毒
  • 5篇冠状病毒感染
  • 5篇X线
  • 5篇X线计算
  • 5篇X线计算机
  • 5篇病毒感染
  • 4篇血管
  • 4篇血流
  • 4篇糖尿病患者
  • 4篇2型糖尿
  • 4篇2型糖尿病
  • 4篇病患
  • 3篇微血流
  • 3篇2型糖尿病患...

机构

  • 18篇北京世纪坛医...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九...
  • 1篇长治学院
  • 1篇呼和浩特市第...
  • 1篇济南市第四人...
  • 1篇柳州市柳铁中...
  • 1篇世界卫生组织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0篇刘晓燕
  • 8篇段淑红
  • 8篇王仁贵
  • 6篇张明霞
  • 5篇孙莹
  • 5篇傅汉菁
  • 4篇冯雅娟
  • 4篇刘薇
  • 4篇段永利
  • 3篇秋爽
  • 3篇殷显德
  • 3篇鲍中英
  • 3篇霍萌
  • 2篇陈炜
  • 2篇王国祥
  • 2篇张春燕
  • 2篇袁申元
  • 2篇孙磊
  • 1篇孙小丽
  • 1篇刘殿玉

传媒

  • 8篇CT理论与应...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2006年中...

年份

  • 9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4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前臂皮肤血流量改变与病程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前臂皮肤血流量改变与糖尿病程的关系。方法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糖尿病程分为两组(病程≤5年21例,≥15年29例),用皮肤血流阻断后反应性充血(PORH)的方法诱导皮肤血管最大舒张,应用激光多普勒...
冯雅娟傅汉菁刘晓燕杨金奎袁申元
文献传递
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嗜酸性胃肠炎两例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嗜酸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的临床特点,为减少误诊及传染病误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误诊为细菌性痢疾的以黏液脓血便为首发症状的EG临床资料。结果 2例均因急性腹泻、腹痛伴发热及黏液脓血便就诊,均曾误诊为细菌性痢疾,1例合并皮疹,2例均应用抗感染治疗无明显效果,便检均有黏液脓血便伴嗜酸粒细胞升高,肠黏膜病理检查示嗜酸粒细胞浸润,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遂均确诊为EG,均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 EG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以腹痛、呕吐等症状常见,少有以黏液脓血便为首发症状者,易误诊误治。
段淑红刘晓燕鲍中英
关键词:胃肠炎误诊痢疾嗜酸粒细胞
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微血流改变与病程的关系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微血流改变与其病程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5年和≥15年者各17例。用皮肤血流阻断后反应性充血(PORH)的方法,以左前臂皮肤为测定点,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记录阻断前、中、后的皮肤微血流值。结果:短病程组的皮肤微血流最大值明显高于长病程组(27.83±8.83比18.07±6.91,P<0.01);短病程组的皮肤微血管反应性充血速率明显大于长病程组(2.62±1.50比1.57±0.96,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前臂皮肤微血管病变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而加重。
冯雅娟傅汉菁刘晓燕
关键词:糖尿病病程血流改变激光多普勒血流仪REACTIVEDOPPLER微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患者足背皮肤微血流变化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已经存在皮肤微血流的变化,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皮肤微血流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对24例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25例非糖尿病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足背皮肤微血流测定。微血流的测定应用阻断后反应性充血(PORH)的方法,通过LDF记录皮肤微血流阻断前基值(PORHrest)、袖带加压阻断后最小值(PORHmin)和减压后反应性充血的微血流峰值(PORHpeak),其它观察指标还有微血流从开始减压到升至峰值的时间(Tp)、PORHmax(=PORHpeak-PORHrest)和PORHmax/Tp[=(PORHpeak-PORHrest)/Tp]。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的PORHrest、PORHpeak、PORHmax均明显下降,而Tp和PORHmax/Tp明显增加。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PORHrest的因素是空腹血糖(FBG)和舒张压(DBP);影响PORHpeak的因素是DBP;影响PORHmax的因素是DBP和FBG。结论:病程≤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存在下肢皮肤微血流改变,高血压、高血糖是导致其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刘晓燕傅汉菁冯雅娟
关键词:足背皮肤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血流变化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
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骨骼肌氧代谢及外周血管功能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骨骼肌氧代谢水平及外周血管功能变化。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NIRS)测定技术,对34例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9例正常人(对照组)足底屈运动时及运动结束后的腓肠肌氧合血红蛋白/肌红蛋白(OxyHb/Mb)的含量进行测定,并结合踝肱指数(ABPI)、四肢脉波速度(baPWV)等外周血管功能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骨骼肌氧利用率(M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OxyHb/Mb的恢复时间(Tr)为15.9±9.6sec,与对照组10.2±4.5sec比较有延长趋势。糖尿病组ABPI为1.15±0.06,与对照组1.16±0.07比较无明显差异;糖尿病组baPWV为1520.2±211.8cm/sec,明显低于对照组1358.0±169.3cm/sec(P<0.05)。提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氧利用降低。
刘殿玉刘晓燕王国祥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肌氧含量
不同病程的COVID-19临床与CT影像特征比较分析
2023年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病程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的临床与胸部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发热门诊收治的161例COVID-19确诊且胸部CT显示肺部感染阳性的病例,按CT检查时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组:<10 d及≥10 d,对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胸部CT影像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 d组共92例(57.1%)、≥10 d组共69例(42.9%),两组病例临床症状比较显示,两组间咽痛和肌痛的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实验室指标显示,<10 d组的C反应蛋白更高、淋巴细胞计数更低,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CT影像特征方面,<10 d组患者存在血管周、混合分布、大片、空气支气管征的比例更高,≥10 d组患者存在边界不规则、病灶内索条、反晕征、胸膜尾征、胸膜下线、胸膜下栅栏的比例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VID-19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CT影像特征随病程不同发生变化,探索其中的规律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COVID-19肺部感染。
张明霞李玲孙莹郭佳杜常月李兴鹏张妍郝琪段淑红刘晓燕孙磊霍萌张春燕王仁贵
关键词:CT肺部感染影像特征
不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组间COVID-19胸部HRCT表现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LR)与COVID-19胸部HRCT表现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于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感染科确诊COVID-19患者的NLR与胸部HRCT,以NLR截断值3.0把患者分为两组,分析其HRCT影像特征、影像表现模式。对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采用连续变量的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比较;对于计数资料通过频率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低NLR组比高NLR组有更多的≤5个病灶及病灶占比≤10%,高NLR组比低NLR组有更多的病灶数目>10个及病灶占比>50%;高NLR组比低NLR组更易出现混合密度影、铺路石征、马赛克征、反晕征、胸膜下黑带、拱廊征、牵拉支扩;高NLR组比低NLR组更易表现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样、机化性肺炎样、弥漫肺泡损伤样改变。结论:不同NLR其COVID-19胸部HRCT表现不同,高NLR组更易出现混合密度影、铺路石征、马赛克征、反晕征、胸膜下黑带、拱廊征、牵拉支扩;影像表现模式更易表现为非特异性间质型肺炎、机化性肺炎、弥漫性肺泡损伤。
霍萌李玲孙莹张明霞孙磊郭佳杜常月李兴鹏郝琪张妍段淑红刘晓燕刘薇段永利张春燕王仁贵
米力农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衰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09年
秋爽殷显德刘晓燕陈炜
关键词:米力农注射液充血性心衰充血性心力衰竭
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胸部薄层平扫CT表现特征被引量:13
2023年
目的:探讨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胸部薄层平扫CT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收集2022年11月至12月我院感染科确诊COVID-19且胸部CT表现阳性的患者153例,所有患者自发病后1~14天行胸部薄层平扫CT检查和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60岁和>60岁)和发病与CT检查的时间间隔(≤7天和>7天)将患者各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表现特征的差异性。结果:153例COVID-19患者中,累及肺部(100%)、血管(93.5%)、气道(73.4%)和胸膜(70.1%),其中年龄组间的对比显示病变数量、部位、大小、容积和束带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与CT检查时间间隔分组患者之间,病变的形态、密度、机化和纤维化以及胸膜受累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部薄层平扫CT可明确早期COVID-19的病变位置和范围,对COVID-19的定性诊断和鉴别有一定的特征,即以形态的多样化、胸膜内和血管周分布、肺泡为单元的间质性病变、早期混合性磨玻璃影常伴明显的机化和纤维化、胸膜局限性增厚而胸水极少等有助于COVID-19的诊断和鉴别。
孙莹李玲刘晓燕郝琪张怡梦李兴鹏张妍张明霞郭佳梁子懿段永利刘薇傅岩孙朋涛吕亚萍陈红梅黄勇江宏石峰段淑红王仁贵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高分辨率
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与CT特征
2023年
目的:探讨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的临床表现及胸部CT平扫的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确诊的重型COVID-19且胸部CT表现阳性的患者52例,所有患者自发病后1~14 d行胸部薄层平扫CT检查和有较完整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与CT检查的时间间隔(<7 d和≥7 d)将患者各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平扫影像学特征的差异性。结果:52例重型COVID-19患者中,年龄范围约53~97岁,中位年龄为80岁,男34例,女18例,且33例(63.5%)合并基础疾病,其中肺部疾病2例(3.8%),糖尿病6例(11.5%)、高血压18例(34.6%)、冠心病16例(30.8%)、脑血管疾病7例(13.5%)、恶性肿瘤4例(7.7%)、免疫疾病4例(7.7%);患者主要症状有发热44例(84.6%)、咳嗽43例(82.7%)、肌痛2例(3.8%)、咽痛19例(36.5%)、胸闷9例(17.3%)、腹泻2例(3.8%)、纳差3例(5.8%)。发病与CT检查时间间隔分组患者之间,病变累及部位、病变大小等CT表现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COVID-19以老年男性多见,多合并基础疾病,CT特征为短期内多累及气管,发病时间较长者血管受累多见。
张怡梦刘梦珂张晓杰郝琪张妍李兴鹏张明霞刘晓燕王仁贵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