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菁华

作品数:21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细胞
  • 6篇缺损
  • 6篇颌骨
  • 5篇肿瘤
  • 4篇氧化物
  • 4篇肉瘤
  • 4篇吲哚乙酸
  • 4篇腓骨
  • 4篇腓骨瓣
  • 4篇下颌
  • 4篇面部
  • 4篇口腔
  • 4篇辣根过氧化物...
  • 4篇骨瓣
  • 4篇骨缺损
  • 4篇骨肉瘤
  • 4篇MG-63
  • 4篇MG-63细...
  • 4篇成骨
  • 4篇成骨肉瘤

机构

  • 19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鹤壁煤业(集...
  • 2篇郑州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21篇蔡菁华
  • 15篇何巍
  • 12篇高宁
  • 8篇付坤
  • 2篇陈浩
  • 1篇李锐
  • 1篇王伟新
  • 1篇陈艳
  • 1篇李文鹿
  • 1篇杨建斌
  • 1篇吕新全
  • 1篇王朝艳
  • 1篇王颖
  • 1篇谢卫红
  • 1篇乔永明
  • 1篇李星
  • 1篇王莉
  • 1篇刘一鸣

传媒

  • 4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癌症进展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第十四次中国...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辅助上颌骨肿瘤切除及同期修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在上颌骨肿瘤切除和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上颌骨肿瘤患者资料。术前通过计算机完成肿瘤描记,模拟肿瘤切除和腓骨重建手术,打印三维模型并制作手术导板和个性化钛网。术中应用导航确定手术计划中上颌骨截骨线位置,实施肿瘤精确切除。依据手术计划和腓骨截骨导板引导腓骨塑形,联合个性化预成形钛网重建颌骨缺损。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肿瘤切除手术边界安全性,采用术后腓骨位置与术前设计配准颜色梯度图、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评价、开口度和颌间距离评价上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效果。结果该研究共纳入5例患者,男3例,女2例,年龄27~50岁,中位年龄39岁。其中良性肿瘤2例,恶性肿瘤3例。上颌肿瘤切除和腓骨瓣修复重建手术过程顺利,腓骨瓣均成活。手术切缘冰冻病理检查共27处,25处结果阴性,2处(同一患者)结果阳性。术后1例患者辅助生物治疗和放疗,2例放疗。术后颜色梯度图显示腓骨实际位置与术前设计高度吻合,随访半年时4例患者面部外形满意度自评为优,1例为良。患者开口度2.8~3.2 cm,闭口位腓骨修复区域上下颌颌间距离6.5~10.0 mm。随访14~28个月,1例手术切缘阳性患者局部复发。结论虚拟手术计划联合术中导航可以提高上颌骨肿瘤切除和修复重建精确性,有利于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
付坤鲁涵高宁王朝艳蔡菁华李文鹿何巍
关键词:虚拟现实上颌骨上颌肿瘤
折叠腓骨瓣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折叠腓骨瓣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骨缺损患者的生命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4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年龄18~5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3D打印和数字化技术进行准备,术中应用折叠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并于术后6~9个月进行种植体植入术。应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 questionnaire,SF-36)和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问卷(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UW-QOL)对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24个月的生命质量进行调查评估,分值越高表示状况越好。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F-36调查显示:躯体角色术前为(72.4±11.7)分,术后6个月[(39.6±11.1)分]下降(t=23.580,P<0.05),术后24个月[(59.8±6.4)分]仍无法恢复到术前水平(t=8.358,P<0.001);术后6个月时躯体疼痛[(53.1±7.7)分]、总体健康[(53.5±7.5)分]、健康变化[(63.9±11.7)分]较术前[(73.0±11.0)分、(73.4±10.4)分和(79.2±3.9)分]下降(t=13.068、13.756、10.880,P值均<0.05),但术后24个月时的分值[(78.8±14.0)分、(80.9±12.6)分和(84.4±4.6)分]均高于术前(t=-2.904、-4.027、-7.586,P值均<0.05),且术后24个月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241、-16.490、-14.294,P值均<0.001)。UW-QOL调查显示:术后6个月下降的项目是咀嚼[(53.1±6.7)分]、语言[(53.0±7.7)分]和味觉[(62.2±9.9)分],在术后24个月时改善[(67.9±3.9)分、(63.9±2.9)分和(68.4±1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765、-11.675和2.498,P值均<0.001)。结论采用折叠腓骨瓣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的骨缺损,能够较好地满足语言和咀嚼功能的需求,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高宁付坤蔡菁华何巍
关键词:生命质量下颌骨成釉细胞瘤腓骨瓣躯体疼痛骨缺损病例资料
吲哚乙酸联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
研究目的:探讨吲哚乙酸联合辣根过氧化物酶(IAA/HRP)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研究方法:采用IAA/HRP处理MG-63细胞,观察细胞生长变化,CCK-8法初步探讨IAA/HRP作用于MG-63...
蔡菁华何巍
关键词:吲哚乙酸辣根过氧化物酶MG-63细胞
文献传递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局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局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7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一制表并登记,统计病原学分析结果及一般资料,分析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局部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107株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59.8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7.10%)较为常见;其次为革兰阴性菌(40.19%),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8.69%)较为常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合并糖尿病情况、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情况、合并症数量、缺损修复方案、手术时间和输血情况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局部感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0 kg/m^(2)、合并糖尿病、合并症数量﹥2个、缺损修复区域/游离皮瓣、手术时间﹥6 h均是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局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局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可通过充分术前评估尽可能地减少危险因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造成的影响。
郭国峰蔡菁华李璐
关键词:口腔鳞状细胞癌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木村病17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及两者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KD病例,并与国内外相关文献比较。结果:17例患者均为男性,多发生于头颈部及唾液腺;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值及IgE补体定量测定偏高;镜下见病变累及唾液腺和淋巴结,形成淋巴滤泡和微脓肿;免疫组化相关抗体、核抗原Ki-67增殖指数也有特征性。结论:根据KD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特点,辅以免疫组化,可进行早期诊断与治疗。
林楠高宁蔡菁华许曼君陈艳何巍
关键词:病理学
吲哚乙酸联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吲哚乙酸联合辣根过氧化物酶(IAA/HRP)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IAA/HRP处理MG-63细胞,观察细胞生长变化,CCK-8法初步探讨IAA/HRP作用于MG-63细胞的量...
蔡菁华林楠高宁何巍
关键词:吲哚乙酸辣根过氧化物酶MG-63细胞
文献传递
虚拟手术联合三维打印导板在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和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虚拟手术联合三维(3D)打印导板在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和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6月至2020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数字化技术辅助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同期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颌骨缺损患者全部纳入该研究,临床资料不全者排除。根据是否在术中使用下颌骨和腓骨截骨导板,分为导板组和非导板组。导板组术前3D打印下颌骨及腓骨截骨导板,术中使用导板完成肿瘤切除和腓骨塑形操作,非导板组仅依据虚拟手术方案和预成钛板完成相应操作。记录腓骨瓣制备情况、手术时间、腓骨瓣临床成活情况,术后1周颌面部螺旋CT影像评价腓骨骨段间及腓骨与下颌骨间密合程度、预成形钛板与腓骨及下颌骨间密合程度和髁状突位置,术后半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调查患者术后面部外形满意度。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术后面部外形评价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髁突位置、腓骨及下颌骨段间密合程度、钛板与骨段密合程度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30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24岁(16~64岁)。腓骨瓣制备过程顺利,术中所需腓骨长度(14.1±1.9)cm(5.7~18.1 cm),腓骨塑形段数(2.9±0.6)段(2~4段)。12例下颌骨缺损以单层腓骨修复,7例以血管化折叠腓骨修复,11例以血管化复合非血管化腓骨修复。导板组与非导板组手术时间比较[(335.9±64.0)min vs.(470.7±140.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9~23月,平均11个月,所有腓骨瓣均成活。术后1周颌面部螺旋CT影像评价腓骨骨段间、腓骨与下颌骨间密合程度、预成形钛板与腓骨及下颌骨间密合程度及髁状突位置较好的患者,导板组分别为15例、15例和13例,非导板组分别为10例、13例和11例。导板组与非导板组腓骨骨段间及�
付坤高宁杨雷雷刘康彦蔡菁华高振杰陈浩赵斌何巍
关键词:骨重建计算机辅助手术游离组织瓣虚拟手术
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腓骨瓣修复上颌骨肿瘤切除后缺损
2024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腓骨瓣修复上颌骨肿瘤切除后缺损并行种植义齿修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上颌骨良性肿瘤患者资料。术前采用数字化技术模拟肿瘤切除和腓骨重建,打印模型并制作导板,同时在模型上预成形钛板和手工塑形个性化钛网,术中根据截骨导板切除病变组织,依据手术计划和塑形导板引导腓骨塑形,使用游离腓骨瓣联合个性化预成形钛网重建上颌骨缺损。骨移植后6~9个月置入Straumann种植体,种植后3~4个月进行上部烤瓷冠修复,以恢复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术后对面部外形、咀嚼功能和种植体周围炎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20~55岁,中位年龄36岁。其中骨化纤维瘤3例,成釉细胞瘤7例,牙源性黏液瘤2例。根据James Brown分类法,Ⅱb型4例,Ⅱc型3例,Ⅱd型3例,Ⅲb型2例。12例患者的肿瘤切除和腓骨重建手术过程顺利,游离腓骨瓣全部成活,患者颌面部对称,种植修复后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和吞咽功能恢复正常。种植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开口度2.8~3.3 cm,未见明显种植体周围炎。结论采用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腓骨瓣修复上颌骨肿瘤切除后缺损并进行种植义齿修复,不仅能较好地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而且能重建患者的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
高宁谢卫红付坤刘康彦蔡菁华何巍
关键词:上颌骨上颌肿瘤腓骨数字化技术
手术和^(125)I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面部恶性肿瘤的疗效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或手术治疗后1周,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组之间植入近距离照射治疗,观察其术后的并发症,及有无复发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12个月,仅有1例出现皮肤伤口不愈,1例皮肤潮红,余54例患者疗效满意,未见明显出血、感染及颌骨损伤,所有患者未见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生存状况良好,不良反应率为3.6%。结论手术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近距离照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作为一种新的临床治疗途径,并发症少,局部控制率高,近期效果令人满意,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蔡菁华乔永明高宁何巍
关键词:近距离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
多能干细胞因子Oct4和Sox2对口腔癌发生发展作用的实验研究
口腔癌是口腔黏膜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的复杂过程。目前,肿瘤的起源普遍认为是体内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引起的,并且所有细胞积累突变的概率是均等的。肿瘤干细胞假说的提出为肿瘤的来源带来了新的理解。肿瘤中...
蔡菁华
关键词:口腔癌致病机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