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求根

作品数:5 被引量:15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盆地
  • 2篇南黄海盆地
  • 2篇海盆
  • 2篇海盆地
  • 2篇北黄海盆地
  • 1篇东海陆架盆地
  • 1篇断陷
  • 1篇新生代
  • 1篇研究方法
  • 1篇油气
  • 1篇油气系统
  • 1篇逆断
  • 1篇逆断裂
  • 1篇气系统
  • 1篇中新生代
  • 1篇陆架盆地
  • 1篇陆内
  • 1篇陆内俯冲
  • 1篇黄海海域
  • 1篇海域

机构

  • 5篇中国石化石油...
  • 2篇同济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郑求根
  • 3篇蔡立国
  • 2篇陆永德
  • 2篇王燮培
  • 2篇周祖翼
  • 2篇曹清古
  • 2篇丁文龙
  • 1篇李衍达
  • 1篇吴冲龙

传媒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对叠合型盆地油气系统研究方法和分类问题的思考被引量:3
2006年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叠合型盆地油气系统分析的思路、流程和研究内容,强调在进行油气系统划分前,要对盆地的构造格架、沉降充填史、热过程以及盆地的构造单元、烃源岩发育的层段和范围、生储盖组合的基本特征,做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再在油气源对比的基础上对油气系统进行划分。鉴于叠合盆地存在多套烃源岩、多个生烃单元,断裂和不整合发育,认为叠合型油气系统的划分应以烃源岩+构造单元(生烃凹陷或洼陷及油气可能的运聚区域)为最主要依据,以烃源岩+构造单元+可靠程度来进行命名比较合适,也较为实用。叠合型油气系统分析要从静态地质要素分析和动态地质过程分析2个方面进行,静态地质要素包括有效的烃源岩、储集层、盖层、输导层和圈闭,动态地质要素包括油气生成过程、储层演化过程、油气运移过程、圈闭形成过程、油气成藏过程等。各要素组合关系分析、油气系统保存作用分析、各油气系统叠合关系分析、勘探有利靶区及目标分析等都是叠合型盆地油气系统研究内容的组成部分。
郑求根吴冲龙王燮培丁文龙
关键词:油气系统研究方法
黄海海域盆地的形成、演化与中国东部板块作用的关系
<正>黄海海域面积约40万km2,发育有南黄海盆地和北黄海盆地。两盆地位于大别-苏鲁-临津江构造带的两侧。南黄海盆地北界为千里岩隆起,南界为勿南沙隆起。地球物理和钻井资料表明,南黄海盆地自古生代以来的沉积厚度可达11km...
郑求根周祖翼蔡立国
关键词:黄海海域南黄海盆地北黄海盆地陆内俯冲
文献传递
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构造背景及演化被引量:93
2005年
从东海中生界的分布和闽浙东部岩浆构造事件来看,侏罗纪—早白垩世库拉-太平洋板块已对中国大陆有较强的俯冲作用,东海及其以南地区应为弧前盆地性质。晚白垩世晚期—始新世,火山岛弧向东移动,东海陆架盆地变为弧后盆地。古新世的断陷中心在东海陆架盆地西部的长江凹陷、瓯江凹陷。始新世时,断陷中心向东迁移,以陆架盆地东部的西湖凹陷为主。到了渐新世,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改变以及菲律宾海板块的作用,东海陆架盆地发生坳陷,坳陷中心以东部为主。中新世晚期,冲绳海槽和疏球岛弧形成。晚中新世(约6Ma) ,吕宋岛弧在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发生碰撞,台湾岛上升露出水面。
郑求根周祖翼蔡立国陆永德曹清古
关键词:东海陆架盆地中新生代
黄海海域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被引量:49
2005年
扬子板块俯冲在华北板块之下,于三叠纪末完成陆-陆碰撞,进入陆内俯冲阶段,在造山带的侧翼形成陆内前陆盆地。此时在苏鲁造山带南侧形成的南黄海盆地即属于陆内前陆盆地(J1—J2),而苏鲁造山带北侧的北黄海盆地和胶莱盆地则缺失这套地层(J1—J2),可能处于隆起状态。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J3—K1),中国东部发生广泛火山喷发、岩浆侵位,反映了中国东部构造应力场发生明显的变化。大别-苏鲁造山带南北两侧构造背景有明显的差异。北侧的火山岩特征表明其北侧为裂谷环境,包括北黄海盆地和胶莱盆地,表现为地堑和半地堑形式,高角度平面正断层和犁式正断层发育。晚白垩世—早第三纪,中国东部构造背景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生大规模的断陷作用。大别-苏鲁造山带晚白垩世发育A型花岗岩,表明造山作用结束,进入造山带崩塌和后造山期,与中国东部总体的伸展期是吻合的。南黄海盆地断陷作用强烈,接受了厚度较大的下第三系;北黄海盆地断陷作用较弱,只在北部小范围内接受了厚度较小的早第三纪沉积。晚第三纪,南黄海盆地和北黄海盆地由于热沉降由断陷变为坳陷。
郑求根蔡立国丁文龙陆永德曹清古
关键词: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
柴西地区尕斯断陷同生逆断裂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被引量:11
2004年
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断陷逆断裂和褶皱构造发育 ,褶皱与断裂紧密伴生 ,断裂位于背斜构造的一侧或两侧 ,各构造层高点上下铅直叠合。大多数断裂对沉积具有明显控制作用 ,尕斯断陷北西西向区域性同生逆断裂控制着局部沉积凹陷(生油凹陷 )的分布和范围 ,沉积中心位于断裂下降盘附近 ;而规模较小的同生逆断裂主要发育在凹陷或凸起内部 ,控制着局部构造圈闭的形成和发展。断裂与背斜构造发育不同期 ,断裂形成早 ,为边沉积边逆冲的基底同沉积断裂。背斜构造形成时间较晚 ,为第三纪晚期挤压或压扭性构造应力作用所致。背斜构造在中新世早期以后才显示出顶薄翼厚。
丁文龙王燮培李衍达郑求根
关键词:背斜构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