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文启

作品数:9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植物
  • 2篇药用
  • 2篇药用植物
  • 2篇入侵
  • 2篇入侵植物
  • 2篇蕨类
  • 2篇蕨类植物
  • 2篇本地植物
  • 1篇地衣
  • 1篇东寨港
  • 1篇多样性
  • 1篇性状
  • 1篇药用植物资源
  • 1篇雨林
  • 1篇珍稀
  • 1篇珍稀濒危
  • 1篇珍稀濒危植物
  • 1篇入侵性
  • 1篇树干
  • 1篇宿主

机构

  • 9篇海南大学
  • 1篇琼中县农业技...
  • 1篇海南省林业科...
  • 1篇海南省农村环...

作者

  • 9篇罗文启
  • 7篇杨小波
  • 4篇李东海
  • 3篇熊梦辉
  • 3篇李英英
  • 3篇邢莎莎
  • 2篇周文嵩
  • 1篇周威
  • 1篇王波
  • 1篇黄春燕
  • 1篇冯丹丹
  • 1篇杨琦
  • 1篇陶楚
  • 1篇陈玉凯
  • 1篇岑举人
  • 1篇龙成
  • 1篇郭照彬
  • 1篇吕晓波
  • 1篇李剑碧
  • 1篇林泽钦

传媒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广西植物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西部林业科学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 1篇2013年中...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海南乐东县药用植物的种间联结性被引量:3
2015年
在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调查的基础上,以海南西南部乐东县50种国家重点药用植物为对象,基于2×2联列表,应用X2统计量、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为参数,研究分析了频度≥0.054的50种重点药用植物的种间联结性特征。结果表明,在50个物种组成的1 225个种对中,X2检验有436对表现为正关联,有789对表现为负关联,0对无关联,正负关联比为0.552 6。其中仅有35个种对表现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有1个种对表现显著负关联。在1 225个种对中,大多数种对联结关系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联结性较弱。由于药用植物分布分散、人为干扰导致生境破碎化,共同出现于同一样地的机会比较少,导致了种间联结的松散性。通过种间联结性研究,可为将来保护这些药用植物提供理论依据。
邢莎莎杨小波罗文启李英英张育霞熊梦辉张萱蓉吴庭天
关键词:种间联结药用植物
海南东寨港不同潮间带角果木种群结构及分布格局被引量:3
2015年
潮汐浸淹是影响红树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笔者从基径、高度、冠幅及分布密度等方面比较分析了海南东寨港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种群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因潮水浸淹程度各异:(1)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种群幼苗比例均最大,属稳定型种群或稳定增长型种群,但密度差异悬殊:外带986株·hm^(-2)、中带43 873株·hm^(-2)、内带141 360株·hm^(-2);(2)不同潮间带的角果木种群基径、冠幅相差不大,但高度差异显著:从内带至外带,角果木种群在高度整体上呈现出变高的趋势;(3)外带角果木种群偏向于随机分布,中带和内带角果木种群为聚集分布;(4)在种群格局动态方面,外带苗木阶段为聚集分布,小树和成年树均为随机分布,但中带和内带的角果木的苗木和小树呈聚集分布,成年树为随机分布。
张育霞吕晓波杨小波李东海李英英罗文启熊梦辉邢莎莎朱静林泽钦岑举人郭照彬
关键词:种群结构潮间带东寨港
海南蕨类植物多样性及珍稀蕨类浅析
结合近年来对海南蕨类植物资源的野外调查及文献研究,统计了海南省的蕨类植物多样性情况;目前海南共有蕨类植物566 种(2 种为栽培蕨类),隶属于57 科,146 属。
罗文启
海南中南部地区旱稻(山兰稻)种质资源及保育模式被引量:11
2015年
山兰稻是一类适应性很强的旱稻品种,对于开发节水性高产稻种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调查了海南中南部地区山兰稻种质资源的组成,并选种5个山兰稻品种开展其农艺性状和生产性状的研究,以期了解山兰稻种质资源在该地区的分布及生产现状,并进一步为其保护模式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调查共获得38份山兰稻种质资源,含25个品种,主要分布在保亭、琼中和五指山三个市县,在现有的品种中约有45.0%在种植利用。因此,山兰稻品种资源面临濒危,亟需保护;这25个品种可分为籼稻和粳稻2个类型,共聚成6个类群,不同区域间的种质资源具有亲缘性,其中3个独立聚集的品种有明显区域性分布的特征;5个品种容易种植,生产性状较一致,其全生育期约为138 d,与历史栽培记录时间一致,遗传特性稳定,单位产量为2.0~2.8t·hm-2,平均产量为2.4 t·hm-2。综上说明保护山兰稻品种的成本和技术难度不高,但其育种和栽培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种质资源的开发模式应结合生态保护、品种保育、社会需求等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黄春燕罗文启王波杨小波
关键词:种质资源品种性状保育
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野生中药资源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对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野生中药资源进行调查,通过海拔分布范围和出现频率分析了该县药用植物的分布状况及资源丰富度。结果表明,该县药用植物共179种,其中国家重点中药材42种,海南重点药材20种,少数民族民间常用的中草药117种,表明该县不仅药用植物资源较丰富,而且民间常用中草药知识也较为丰富。药用植物的分布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相应地分为广幅种(9种,5%)、中幅种(48种,26.8%)和狭幅种(122种,68.2%),表明该县大多数的药用植物多为狭幅种。进一步分析表明,该县大多数药用植物种类(125种)的出现频率与分布范围呈正相关,物种的出现频率越高,分布的范围越广;反之,分布的范围越窄。在对药用植物进行开发利用的同时,也要大力加强对野外珍稀濒危药用资源的保护。
冯丹丹周文嵩杨小波李东海何春生戚春林李剑碧罗文启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珍稀濒危植物
海南恶性入侵植物的分布特征及热带雨林的不可入侵性研究
在国家农业部指定的20种恶性入侵植物中,海南分布记载有11种,本文全面核实了11种恶性入侵植物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含羞草Mimosa pu...
罗文启
关键词:入侵植物本地植物热带雨林
文献传递
海南岛入侵植物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本地植物的影响被引量:24
2015年
以国家农业部指定的20种恶性入侵植物为目的种,在海南岛开展其分布特征与入侵强度的调查研究,重点研究了陆域环境中6种广布入侵植物——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含羞草(Mimosa pudica)、苏门白酒草(Conyza sumatrensis)、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马缨丹(Lantana camara)在7种生态系统(天然次生林、农田、村落、种植园、林缘、弃耕地、草地)中的入侵频率及入侵植物对本地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南岛有恶性入侵植物11种,占调查目的种总数的55.0%。2)海南岛的东北、西南部分布的入侵植物种数较多,东南部次之,中部地区最少。3)6种入侵植物的整体入侵强度为:假臭草>飞机草>含羞草>三裂叶蟛蜞菊>马缨丹>苏门白酒草;苏门白酒草、马缨丹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入侵频率无显著差异;而假臭草在种植园及弃耕地,含羞草在农田,三裂叶蟛蜞菊在种植园生态系统中的入侵频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生境。4)种植园、弃耕地和农田生态系统是植物入侵的主要生境类型,而林缘和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均对植物入侵表现出抵御作用。5)植物入侵对当地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存在正、负及无关联效应,并主要影响群落中的草本植物功能群;样地中入侵植物盖度总值与本地植物平均种数在种植园、农田和村落生态系统中无相关性,在林缘和弃耕地生态系统中,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在一定盖度范围内,入侵植物盖度总值与本地植物平均种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罗文启符少怀杨小波陈玉凯周威杨琦陶楚周文嵩
关键词:入侵植物本地植物
沿海热带常绿季雨矮林树干附生地衣分布规律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了解沿海热带常绿季雨矮林中树干附生地衣的分布规律,在海南文昌铜鼓岭自然保护区沿海热带常绿季雨矮林固定样地基础上,选取20个20 m×20 m样方,采集并记录季雨矮林中群落重要值前20的树种及树干附生地衣的相关数据,对地衣与宿主胸径、种类间的关系,地衣在宿主上的分布高度、方位朝向及相关环境因子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树干附生地衣在宿主上的分布盖度与宿主本身的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呈正相关,但与宿主的重要值并无明显相关性;地衣主要分布在宿主胸径为1.5-13.5 cm、高度为0.6-1.4 m的区间,其中1.2-1.4 m为最佳高度范围;进一步证明了地衣喜好生长于与样地坡向方位一致的树干朝向,在调查区东南方向上地衣分布较多;在湿度、光照强度、海拔3种影响因子中,光照强度对地衣分布的影响显著性较大。
李英英杨小波龙成李东海罗文启熊梦辉张育霞邢莎莎
关键词:宿主
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中南部腹地山区,其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目前尚未系统研究。在野外调查、标本鉴定和文献整理的基础上,对其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五指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由28科95属288种(及种下分类单位)组成,优势科有6科,分别为水龙骨科、凤尾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铁角蕨科、金星蕨科。该区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其中热带性科、属、种的比例分别为100%、91.2%、84.7%,显示出该区系明显的热带性质。从种的层次来看,热带亚洲分布类型是五指山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区系的显著成分,该区系尤其与中南半岛的石松类和蕨类区系有密切联系,此外,该区系兼有一定的东亚成分和少量的海南特有成分。与7个邻近地区的石松类和蕨类区系比较,与鹦哥岭亲缘最密切,与尖峰岭的亲缘关系次之,再次为云开山、弄岗、赣江源,而与独龙江地区、麻阳河亲缘较远。五指山自然保护区分布着珍稀的石松类和蕨类植物,9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4种为受威胁程度达到极危的植物。
张凯陈伟岸罗文启吴庭天李东海杨小波
关键词:蕨类植物区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