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玲
- 作品数:12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对传统产前诊断阴性的先天性发育异常胎儿家系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的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评估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ES)在产前临床应用于传统产前诊断阴性的异常胎儿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包括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结果为阴性的1152例先天性发育异常(包括先天性结构畸形及超声软指标异常)胎儿进行核心家系WES检测。根据WES检测的时间节点与妊娠终止的关系,分为回顾组(妊娠已终止)及前瞻组(妊娠未终止)。根据胎儿畸形的具体发生部位区分各器官畸形亚组,并根据家族史情况分亚组。随访所有入选胎儿的临床预后,并统计WES检测结果对妊娠决策及临床干预的影响。根据随访结果,对初次WES检测未获得阳性诊断但孕晚期或出生后有新增表型胎儿的数据进行重分析。结果接受WES检测的1152个家系中有5例检出非胎儿生物学父母而被剔除,其余1147例中共152例胎儿获得阳性诊断(13.3%,152/1147),包括回顾组74例(16.1%,74/460),前瞻组78例(11.4%,78/687)。对未获得阳性诊断但孕晚期或出生后出现新增表型的胎儿进行WES检测数据的重分析,阳性诊断率为4.9%(8/163)。共34例(21.3%,34/160)受检者的妊娠结局及临床干预直接受对应的WES阳性诊断影响。在诊断性变异为4级的68例活产儿中,29例(42.7%,29/68)通过快速回顾WES结果获得了适当的医学干预。结论WES对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CMA阴性的异常胎儿可额外提高13.3%的检出率。产前WES可指导妊娠决策及早期临床干预。重视妊娠晚期及胎儿出生后的专科随访并进行WES数据重分析是提高检出率的有效策略。
- 符芳黎璐珊杜坤李茹喻秋霞王丹雷婷缨邓琼聂志强张雯雯杨昕韩瑾甄理潘敏张丽娜黎福成张永玲景象一李东至廖灿
- 关键词:先天畸形产前诊断系谱
- 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先天性结构异常胎儿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在先天性结构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排除了染色体病及基因组不平衡的1147个先天性结构异常胎儿家系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根据随访结果,对初次测序分析并未明确诊断但孕晚期或出生后有新增表型胎儿的数据进行重新分析。根据累及器官的数目及部位分组。采用STRING数据库以及Cytoscape软件绘制所有的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变异的基因调控网络图。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致病基因诊断率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共有160例胎儿获得了阳性诊断,其中包含数据重分析检出的8例(4.9%,8/163),共涉及125个致病基因的178个变异位点,总体阳性诊断率为13.9%。诊断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为骨骼畸形组(31.5%,39/124)以及胸部畸形组(0,0/32)。胎儿水肿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致病基因簇均独立分布,且与主要结构畸形的致病基因无关。每对父母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变异的概率为0.03(39/1146),有阳性家族史者为0.08(4/53)。结论对传统遗传学检测为阴性的先天性结构异常胎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可额外检出13.9%与表型相关的致病性/可能致病性基因变异,其对于产前诊断的价值因受累器官不同而存在差异。通过随访,对孕晚期或出生后出现新增表型的病例进行测序数据重分析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可针对特定病种深入研究,进一步探讨相关的遗传学机制。
- 黎璐珊符芳李茹喻秋霞王丹雷婷缨邓琼张雯雯杜坤杨昕韩瑾甄理潘敏张丽娜黎福成张永玲景象一李东至廖灿
- 关键词:产前诊断单基因遗传病
- 18q缺失综合征患者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 CMA)分析18q缺失综合征患者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选取常规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为18q缺失的胎儿样本2例及患儿样本6例,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生产的CytoScanTM 750K芯片的标准操作流程,对样本DNA进行CMA分析,并用计算机软件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CMA在8例样本中均检测到染色体18q的DNA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variations,CNVs),缺失片段长度介于6.612Mb到22.973Mb之间,涉及多个疾病易感基因,其中NFATC1、MBP、GALR1、MBP、SALL3和TSHZ1基因为先天性心脏病、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生长发育迟缓以及腭裂的可疑致病基因。结论CMA技术能精确定位18q缺失的断裂点,有助于识别可疑致病基因并确定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为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依据。
- 冯杰彬郝建锁陈亦阳黎凡韩瑾李茹张永玲雷婷缨陈斐斐郭乔丽廖灿王洪涛
- 关键词:生长发育迟缓腭裂拷贝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用于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胎儿致病基因拷贝数变异的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采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对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胎儿进行检测,探讨其可能的致病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与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7年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侵入性产前诊断的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胎儿共57例,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分成孤立性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组(孤立性组)44例及非孤立性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组(非孤立性组)13例,所有胎儿均行荧光定量PCR(QF-PCR)技术检测以排除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者,并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其中结果均正常且DNA检测合格的45例胎儿样本进一步行CMA检测。通过检索染色体数据库确定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表型与CNV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可能包含的候选致病基因。结果所有胎儿行QF-PCR技术检测均未见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57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胎儿中45例DNA检测合格,行CMA检测存在1~11个CNV,共检出258个CNV片段,大小为100.00 bp^6.70 Mb。3例胎儿检出致病性CNV,检出率为7%(3/45)。其中,孤立性组和非孤立性组胎儿的致病性CNV的检出率分别为6%(2/32)及1/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染色体微缺失和(或)微重复综合征包括肾囊肿糖尿病综合征、遗传性压力易感神经病综合征、肌萎缩-牙齿1A综合征。此外,有23个CNV片段共同出现在2个及以上的胎儿中,其中3个共同的片段包含致病基因(DUSP22、PRSS1、SHOX基因)。结论对于传统的细胞遗传学方法未能检测出的先天性肺囊性病变胎儿的染色体异常,CMA能额外发现部分致病性CNV。推测共同片段中的DUSP22、PRSS1、SHOX基因可能是先天性肺囊性病变的候选基因。
- 刘娟邓琼符芳刘泽群张永玲李发涛郭晓玲刘正平廖灿
- 关键词:染色体非整倍体囊性病变基因拷贝数微阵列分析致病基因胎儿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在核型正常的颈项透明层增厚胎儿中的应用被引量:33
- 2015年
- 目的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 选取78位孕妇早孕期(11+0~13+6孕周)NT厚度≥3.0mm且标准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正常的胎儿样本,首先提取基因组DNA,严格按照美国Affymetrix CytoScanTM HD芯片的标准操作流程进行CMA检测,并应用CHAS软件和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结果进行分析.CMA检测所得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结果进一步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 CMA在6例胎儿中检出致病性CNVs(7.69%),所检出致病性CNVs片段大小范围为0.41~15.87Mb,其中包含3种已知的微缺失/微重复综合征,分别为:Wolf-Hirschhom综合征、22q11微缺失综合征和ATR-16综合征.中孕期超声结构异常胎儿病例组和无结构异常胎儿病例组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分别为18.18%(2/11)和5.97%(4/67)(P=0.198,Fisher's检验);致病性CNVs胎儿病例组与非致病性CNVs胎儿病例组NT值的平均数分别是4.48mm和4.22 mm (P=0.735,Mann-Whitney检验).结论 在NT增厚胎儿中,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能检测传统核型分析无法识别的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对临床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具有重要价值,可将疾病诊断率额外提高7.69%.
- 杨鑫符芳李茹张永玲万均辉杨昕韩瑾潘敏甄理廖灿
- 关键词:颈项透明层增厚微缺失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分析22例先天性唇腭裂畸形患者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m icroarray analysis,CMA)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先天性唇腭裂畸形患者22例(单纯性唇裂患者8例,单纯性腭裂患者4例,单纯性唇腭裂患者7例,唇腭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例),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发现异常。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Scan^TM HD芯片的标准操作流程对患者外周血DNA分别进行CMA检测,并通过配套的计算机软件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结果全部22例患者均存在基因组DNA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每例患者基因组含有2~9个100kb到1.8Mb不等的CNVs。在5例患者中检出高度可疑的致病性CNVs,占22.7%(5/22)。其中,单纯性腭裂患者可疑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为50%(2/4),单纯性唇腭裂患者检出率为14.3%(1/7),唇腭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检出率为66.7%(2/3)。可疑致病性CNVs涉及的染色体片段分别为:8p23.1;10q22.2-q22.3;18q12.3;20p12.1以及6q26。其中,10q22.2-q22.3区域中的MYST4基因,20p12.1区域中的MACR0192基因以及8p23.1区域中的SOX7基因是新发现的先天性唇腭裂可疑致病基因。结论CMA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先天性唇腭裂遗传学病因的检出率,并且具有识别新的可疑致病基因的能力。对于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的先天性唇腭裂患者,建议进一步行CMA技术分析。合并有其他先天性结构异常的唇腭裂患者,其基因组发生不平衡变异的风险显著增高。
- 雷婷缨张颖王洪涛黎凡崔颖秋符芳李茹谢闺娥张永玲廖灿
- 关键词:先天性唇腭裂拷贝数变异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对于胎儿十二指肠梗阻的检测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对于胎儿十二指肠梗阻(duodenal obstruction,DO)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51例超声提示存在DO的胎儿,将其分为单纯组和合并其他异常组。对其进行CMA检测,并随访所有病例的妊娠结局。结果在51例胎儿中共发现8例异常,检出率为15.7%,包括3例染色体数目异常,5例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别为17q12微重复综合征、13q21.33q31.1微缺失、13q21.32q22.3缺失、13q21.2q31.1缺失和1q43q44重复。13q的EDNRB及17q12的HNF1B为胎儿DO的候选基因。单纯DO组于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组致病性CNVs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vs.11.1%,P>0.05)。39例活产,1例死胎,引产的11例中包括8例CMA结果异常者。结论DO与基因组拷贝数异常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须进行产前诊断。CMA不仅可以检测微缺失/微重复变异,同时具有发现可疑致病基因的能力,可为DO胎儿的产前诊断、咨询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张雯雯杜坤符芳李茹张永玲景象一杨昕潘敏甄理韩瑾廖灿
- 关键词:十二指肠梗阻拷贝数变异产前诊断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对先天性心脏病胎儿进行遗传病因学诊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全基因组高分辨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技术对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为先天性心脏病(CHD)的胎儿进行遗传病因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并接受侵入性产前诊断的176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为CHD胎儿的临床资料,在其中158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的CHD胎儿中,有88例(50.0%,88/176)胎儿进行了CMA检测.同时收集所有CHD胎儿的父母外周血标本,用于不明确临床意义的拷贝数变异(vOUS)的协助诊断.88例行CMA检测胎儿分为两组,68例单纯心脏结构异常的CHD胎儿为单纯心脏结构异常组;20例合并心外结构异常的CHD胎儿为合并心外结构异常组,对两组胎儿的CHD表型进行分类,对检出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性质按致病性CNV、VOUS及良性CNV进行分类.结果 (1)88例行CMA检测的胎儿中,单一类型CHD胎儿共58例(66%,58/88),复合类型CHD胎儿共30例(34%,30/88).其中,单纯心脏结构异常组单一类型CHD胎儿45例,其致病性CNV检出率为11%(5/45);复合类型CHD胎儿23例,其致病性CNV检出率为17% (4/23).合并心外结构异常组单一类型CHD胎儿13例,其致病性CNV检出率为5/13;复合类型CHD胎儿7例,其致病性CNV检出率为0.(2)88例行CMA检测的CHD胎儿致病性CNV的总检出率为16%(14/88),其中单纯心脏结构异常组致病性CNV检出率为13%(9/68),合并心外结构异常组致病性CNV检出率为25%(5/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单一类型CHD胎儿致病性CNV检出率为17%(10/58),复合类型CHD胎儿致病性CNV检出率为13% (4/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7).(3)176例CHD胎儿中,共有18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异常,发生率为10.2%(18/176),余158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4)88例胎儿进行了CMA检测,有8例胎�
- 吴晓丽符芳李茹潘敏韩瑾甄理杨昕张永玲李发涛廖灿
- 关键词:微阵列分析超声心动描记术染色体缺失
- 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胎儿的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 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胎儿(multicystic dysplastic kidney, MCDK)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选取产前超声提示MCDK伴或不伴其他肾外异常的胎儿样本72例进行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对其中部分病例进行基因组DNA检测,应用ChAS软件和相关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例(4.2%)胎儿核型结果异常。在69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正常的胎儿中,对30例(43.5%)胎儿进行了CMA检测。CMA在5例(16.7%)胎儿中检出了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分别为17q12微缺失综合征、Williams-Beuren综合征、4q35.2微缺失、22q13.33微重复和1p33微重复。对比DECIPHER及OMIM数据库分析,其中22q11区的PEX26基因、7q11.23区的FKBP6基因、22q13.33区的ALG12和TUBGCP6基因以及1p33区的CYP4A11基因为新发现的MCDK候选基因。结论CMA可显著提高MCDK胎儿遗传学病因的检出率,不仅能够确定G显带核型分析所发现的异常片段来源、长度以及性质,还能够检测G显带核型分析所无法识别的微缺失/微重复,同时还能发现新的候选基因,为MCDK胎儿的产前诊断、咨询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陈斐斐雷婷缨符芳李茹张永玲景象一杨昕韩瑾甄理潘敏廖灿
- 关键词:多囊性肾发育不良拷贝数变异微缺失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核型正常的骨骼系统发育异常患儿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e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核型正常的骨骼系统发育异常(skeletal anomalies,SA)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因骨骼系统发育异常伴或不伴有其他异常而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43例患儿。所有患儿均行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核型结果正常者按照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Scan750K芯片的标准操作流程进一步行全基因组CMA检测,并通过配套的CHAS软件及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43例患儿中,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2例患儿染色体核型异常,核型异常比例为4.65%。41例核型结果正常的患儿进一步行全基因组CMA检测。在CMA检测的患儿中,分为单纯SA组17例,SA合并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组6例,SA合并其他系统结构畸形组18例。CMA检测结果提示9例患儿基因组发生了致病性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致病性CNVs的总体检出率为21.95%。其中,单纯SA组、SA合并精神发育迟缓组以及SA合并其他系统结构畸形组的致病性CNVs检出率分别为17.65%(3/17)、33.33%(e/6)以及22.22%(4/18)[P=0.576(17.65%vs.33.33%)、P=1.000(17.65%VS.22.22%)和P=0.618(33.33%vs.22.22%),Fisher’s检验]。结论全基因组高分辨率CMA技术在核型正常的骨骼系统发育异常患儿中能够将致病性检出率额外提高了21.95%,建议染色体核型结果正常的骨骼系统发育异常患者进一步行CMA检测。单纯SA组、SA合并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组以及SA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组之间其致病性CNVs检出率没有统计学差异。
- 郭乔丽符芳李茹张永玲杨昕韩瑾潘敏甄理廖灿
- 关键词:拷贝数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