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兵

作品数:91 被引量:1,104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8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细胞
  • 21篇血管
  • 15篇中医
  • 12篇胆汁
  • 11篇脂肪
  • 10篇代谢
  • 10篇胆汁淤积
  • 10篇肿瘤
  • 10篇综合征
  • 10篇纤维化
  • 9篇肝纤维化
  • 8篇胆管
  • 8篇动脉
  • 8篇血管病
  • 8篇血性
  • 7篇胆管上皮
  • 7篇胆管上皮细胞
  • 7篇凋亡
  • 7篇上皮
  • 7篇上皮细胞

机构

  • 4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8篇上海中医药大...
  • 2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2篇河南中医药大...
  • 8篇中国科学院上...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南省中医院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中医医...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90篇王兵
  • 19篇王宇新
  • 19篇霍清萍
  • 19篇王杰军
  • 17篇梁芳
  • 14篇许青
  • 12篇朱平生
  • 12篇陈珺明
  • 11篇孟胜喜
  • 11篇彭文波
  • 11篇何道同
  • 11篇高勇
  • 10篇龙爱华
  • 10篇郭静
  • 9篇刘平
  • 9篇徐永华
  • 8篇李金菩
  • 8篇黄侃
  • 7篇汪天湛
  • 7篇高勇

传媒

  • 6篇中西医结合心...
  • 5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中医药信...
  • 4篇肿瘤防治研究
  • 4篇上海中医药杂...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肿瘤防治杂志
  • 3篇中医杂志
  • 3篇中西医结合肝...
  • 3篇肿瘤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江西中医学院...
  • 2篇肝脏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国蛋白质组...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6篇2001
  • 8篇2000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笔者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细胞模型从干预条件和细胞系两方面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多种NAFLD细胞模型的造模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细胞模型较动物模型具有个体差异小、影响因素少、实验条件可控性强等优点,可弥补动物实验的不足,更好地配合NAFLD临床研究。未来研究中要探索、建造能够更好的反映NAFLD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动物模型。同时将细胞模型与动物模型相互联系起来,使两种模型相互补充,共同促进NAFLD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究。
肖铁刚陈珺明彭文波孟胜喜宋海燕季光王兵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体外模型细胞系
TP 40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1999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 T G Fα)绿脓杆菌外毒素( P E40)融合蛋白( T P40)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S M 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 A B C 法检测原代培养增殖期及静止期 S M 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 G F R)的表达,用结晶紫染色法和3 H亮氨酸掺入法检测 T P40 对增殖期和静止期 S M C增殖及蛋白质合成的抑制,用过量 E G F竞争抑制 T P40 的细胞毒作用。结果:增殖期 S M C能高水平表达 E G F R,静止期 S M C表达水平较低。 T P40 浓度为0.1 和10 ng/m l时,对增殖期 S M C增殖及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与静止期 S M C无差异( P> 0.05);10 及100 ng/m l时,对增殖期 S M C增殖及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较静止期 S M C强( P< 0.01);过量 E G F能完全抑制 T P40 的细胞毒作用。结论: T P40 对增殖期 S M C的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静止期 S M C则影响较小,作用部位为细胞的 E G F R。
王兵芮耀诚徐永华储智勇张国元林文吴宗贵
关键词:平滑肌细胞血管
稳消Ⅲ号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不稳定斑块、脂质代谢及踝臂指数的作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稳消Ⅲ号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S)不稳定斑块、脂质代谢、踝臂指数(ABI)的作用。方法:将98例CAS伴不稳定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加用稳消Ⅲ号方。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状况、血脂水平及ABI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状况、血脂水平及ABI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且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期(P<0.05,P<0.01)。结论:稳消Ⅲ号不仅可以减少CAS不稳定斑块形成,还可以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踝臂指数,从而起到延缓动脉硬化、减少斑块的作用。
孟胜喜霍清萍梁芳黄侃王兵彭文波王宇新汪天湛
关键词: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脂质代谢踝臂指数
恒清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研究恒清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效应机制。方法将126例VBI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恒清汤。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治疗前后两组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别检测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并检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70.9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病人Vp、Vd和Vm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病人仅Vd、Vm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p、Vd、Vm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恒清汤对VBI性眩晕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其效应机制可能与提高Vp、Vd和Vm,改善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有关。
孟胜喜霍清萍王兵彭文波王宇新梁芳汪天湛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经颅多普勒超声血痹
胃束带术和袖状胃切除术对营养性肥胖大鼠干预效果差异的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胃束带术(GB)和袖状胃切除术(SG)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疗效的差异。方法对饮食诱导方法建立的大鼠肥胖模型分别实施GB、SG和对照组(SO),于术后14、28和56d比较手术对肥胖大鼠进食量、体重、血脂和某些脂源性激素的影响。结果喂养7周后,高脂饮食组31只达成模标准。成模率88.6%(31/35)。术后56d,GB和SG组总进食量均低于SO组(P〈0.01);GB和SG组术后总进食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G和SO组体重分别为(609.1±6.0)g、(591.6±4.3)g和(649.8±10.0)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G对TC、TG、FFA、LDL—c和HDL—c的改善程度均较GB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SG和GB组饥饿素(ghrelin)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但SG组降低更加明显。至术后56d,GB和SG组ghrelin水平分别由术前的(1151.0±144.2)pg/ml和(1148.2±127.2)pg/ml降低至(992.0±121.9)pg/ml(P〈0.05)和(761.0±125.3)pg/ml(P〈0.01)。术后GB和SG组瘦素(leptin)水平均持续下降,于术后56d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总进食量SG和GB组无明显差异,SG在控制体重增加、改善血脂方面优于GB。GB和SG对大鼠ghrelin和leptin的影响明显不同可能是2种手术对大鼠疗效差异的重要原因。
梁永康王兵
关键词:肥胖症袖状胃切除术瘦素
清心泻肝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50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清心泻肝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清心泻肝方,对照组予更年安胶囊。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和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烘热汗出、心悸失眠、腰膝酸软、抑郁悲伤等症状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烘热汗出、腰膝酸软、抑郁悲伤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烘热汗出、心悸失眠、抑郁悲伤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E2显著上升(P<0.05),FSH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FSH显著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血清E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心泻肝方能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FSH水平。
王兵马建慧王宇新
关键词: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药疗法
ANIT诱发大鼠肝内胆汁淤积的动态病理变化观察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观察ANIT诱发大鼠胆汁淤积模型肝组织病理动态变化特点。方法:一次性给予100 mg.kg-1ANIT复制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模型;于造模后24,48,72,96 h分4批杀鼠取材,观测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赋形剂组比较,24 h模型组大鼠肝组织汇管区、小叶周边可见新生小胆管样上皮细胞,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及脂肪变,有少量胶原纤维沉积;48 h时胆管上皮细胞增生明显,呈花环状,可见少量肝细胞的坏死灶,炎性细胞浸润增多,汇管区扩大,增生胆管周围胶原沉积增加;72h时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范围增大,细胞扁平形,管腔宽大,外周基底膜及胶原纤维层增厚;96 h脂肪变减少,胶原纤维增生减少,增生的小胆管样上皮细胞范围开始缩小。结论:一次性给予ANIT诱发的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病变表现为急性肝内胆汁淤积、肝细胞损伤及胶原纤维沉积,随着时间的延长其病理变化呈现先加重后逐渐恢复的趋势。
朱平生龙爱华王兵
关键词:胆汁淤积ANIT病理组织学
TGFα-PE40对人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1年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人乳腺癌SK BR 3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 ,用结晶紫染色法和3 H 亮氨酸掺入法检测TP40对SK BR 3细胞生长及蛋白质合成的抑制 ,用过量EGF竞争拮抗TP40的细胞毒作用。结果显示 :SK BR 3细胞免疫组化显示出大量棕黄色的EGFR阳性染色。TP40浓度为 1~ 10 0 μg/L时 ,对SK BR 3细胞生长及蛋白质合成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过量EGF能完全拮抗TP40的细胞毒作用。提示 :人乳腺癌SK BR 3细胞能高水平地表达EGFR ,重组TP40对SK BR 3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作用部位为细胞的EGFR。
王兵徐永华许青高勇王杰军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生长抑制剂LSAB法
不同经典方剂对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比较3首治疗黄疸的经典方剂对奈异硫氰酸脂(ANIT)诱发实验性肝内胆汁淤积大鼠肝肾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一次性给予100 mg.kg-1 ANIT复制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模型;于造模后次日开始,各药物组分别ig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分别含生药9.17,3,16 g.kg-1);模型组和赋形剂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3 d。至造模72 h时处死取材。结果:与赋形剂组比较,模型组TP,CHO含量无明显变化,Alb含量,LDH活性显著降低;ALT,AST,ALP,GGT活性,Glo,TBil,TBA,Cre含量显著增高(P<0.01,P<0.05);Alb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均可显著增加Alb,TP含量(P<0.01),显著降低ALT,AST,ALP,GGT活性,TBil,TBA,Cre含量(P<0.01),茵陈蒿汤在降低TBil方面显著优于茵陈五苓散(P<0.05)。结论: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和大柴胡汤均能有效改善ANIT所诱发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肝肾功能的改变。
朱平生龙爱华王兵
关键词:肝内胆汁淤积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
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候与血清脂肪因子表达规律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对代谢综合征(MS)常见中医证型的分析和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的检测,研究MS患者中医证候规律及其与血清脂肪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对23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瘀互结组、痰浊阻遏组、气阴两虚组和阴虚热盛组,检测其血清脂肪因子,并对中医证候进行频数分析。结果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阻遏组血清瘦素(LE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抵抗素(Resistin)、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较高,与气阴两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组和痰浊阻遏组血清脂联素(APN)水平较低,与气阴两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组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较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中医症状、舌脉及病机出现的频次和频率具有一定规律,其病机出现的频次和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痰浊阻遏>痰瘀互结>气阴两虚>阴虚热盛。结论痰浊和血瘀可能是脂肪因子分泌及代谢异常并导致代谢综合征的关键病理环节。
肖铁刚何道同邢练军陈珺明季光王兵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脂肪因子中医证型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