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彦军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显微镜
  • 2篇血小板
  • 2篇血小板活化
  • 2篇活化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小板治疗
  • 1篇扫描探针显微...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坏死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探针
  • 1篇微粒
  • 1篇膜结构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生物
  • 1篇纳米生物学
  • 1篇脑梗
  • 1篇脑梗死
  • 1篇脑梗死患者

机构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永久医...
  • 2篇国家纳米技术...
  • 1篇天津市神经病...

作者

  • 4篇张彦军
  • 2篇罗玉福
  • 2篇张建宁
  • 2篇李瑛
  • 2篇朱晖
  • 1篇杨国巍
  • 1篇周子伟
  • 1篇刘晓
  • 1篇赵新亮

传媒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动态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坏死
2013年
背景:目前关于神经元坏死的分子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对神经元坏死过程细胞的动态变化研究较少。应用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可对体外培养神经元进行实时、非接触式的连续观察。目的:采用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动态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坏死过程中细胞表面形态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用1mmol/L过氧化氢溶液处理30min致神经元坏死。采用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连续扫描,观察神经元坏死过程中其胞体与突起的形态变化,并测量其细胞高度与体积变化。结果与结论: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连续扫描9h结果显示,过氧化氢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由正常的三角形或梭形逐渐肿胀变成球形,轴突与树突出现串珠样改变,最终神经突断裂并溶解消失。同时测量细胞高度与体积后结果显示,过氧化氢组神经元细胞高度比及体积比于扫描后2-7h之间持续增加(P<0.05),扫描后7-9h之间维持于相对稳定水平,最终高度与体积值约为初始值的2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在扫描后1-7h之间过氧化氢组神经元高度与体积增加量与时间呈线性相关(b=0.15,P<0.05;b=0.17,P<0.05)。结果证实,利用跳跃式离子电导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坏死,可以得到了高质量的细胞图像,更准确的细胞高度与体积的信息。
杨国巍朱晖周子伟李瑛张彦军张建宁
关键词:神经元坏死海马超微结构
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hopping probe ion conductance microscopy,HPICM)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SPM)技术,其能够在生理条件对形态复杂的活体生物样品进行非接触式的纳米尺寸成像。这项新技术克服了传统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canning ion conductance microscopy,SICM)连续负反馈控制会造成样品和探针损坏的缺点,扩大了SICM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本文综述了HPICM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HPICM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朱晖李瑛刘晓卢虎杰张建宁张彦军
关键词:扫描探针显微镜纳米生物学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
2019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患者体内血小板活化及血小板衍生膜微粒(PMPs)释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期间天津市永久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联合用药组各20例,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用药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膜表面三维拓扑结构,并对PMPs进行定量检测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扁平型血小板(LDSS)的比例都明显增加,其中联合组增加更显著;而血浆中PMPs数量和比例都减少,其中联合用药组的PMPs减少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的效果。
罗玉福刘晓赵新亮张彦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抗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活化
利用探针跳跃式离子电导显微镜研究活体血小板膜结构及其膜微粒的形成
2017年
血小板在激活剂作用下会快速活化并释放具有高促凝活性的血小板膜微粒(PMPs),进而诱发出凝血功能障碍,但PMPs的形成机制有待明确。探针跳跃式离子电导显微镜(HPICM)具有在生理环境下对活体细胞进行非接触式实时高分辨率成像的技术优势。本文运用HPICM技术实时监测血小板在胞内钙离子诱导剂A23187和细胞松弛素D作用下活化及PMPs形成的过程,证明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细胞骨架蛋白在血小板活化及PMPs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发现与扁平型血小板相比,突起型血小板对A23187和细胞松弛素D更为敏感,这对利用HPICM技术研究血小板活化与出凝血功能调节之间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刘晓罗玉福张彦军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