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瑛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显微镜
  • 1篇扫描探针显微...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坏死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研究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生物
  • 1篇纳米生物学
  • 1篇坏死
  • 1篇海马
  • 1篇超微
  • 1篇超微结构
  • 1篇大鼠海马

机构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国家纳米技术...

作者

  • 2篇张建宁
  • 2篇张彦军
  • 2篇李瑛
  • 2篇朱晖
  • 1篇杨国巍
  • 1篇周子伟

传媒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动态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坏死
2013年
背景:目前关于神经元坏死的分子机制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然而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对神经元坏死过程细胞的动态变化研究较少。应用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可对体外培养神经元进行实时、非接触式的连续观察。目的:采用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动态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坏死过程中细胞表面形态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方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用1mmol/L过氧化氢溶液处理30min致神经元坏死。采用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连续扫描,观察神经元坏死过程中其胞体与突起的形态变化,并测量其细胞高度与体积变化。结果与结论: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连续扫描9h结果显示,过氧化氢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由正常的三角形或梭形逐渐肿胀变成球形,轴突与树突出现串珠样改变,最终神经突断裂并溶解消失。同时测量细胞高度与体积后结果显示,过氧化氢组神经元细胞高度比及体积比于扫描后2-7h之间持续增加(P<0.05),扫描后7-9h之间维持于相对稳定水平,最终高度与体积值约为初始值的2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在扫描后1-7h之间过氧化氢组神经元高度与体积增加量与时间呈线性相关(b=0.15,P<0.05;b=0.17,P<0.05)。结果证实,利用跳跃式离子电导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坏死,可以得到了高质量的细胞图像,更准确的细胞高度与体积的信息。
杨国巍朱晖周子伟李瑛张彦军张建宁
关键词:神经元坏死海马超微结构
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hopping probe ion conductance microscopy,HPICM)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SPM)技术,其能够在生理条件对形态复杂的活体生物样品进行非接触式的纳米尺寸成像。这项新技术克服了传统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scanning ion conductance microscopy,SICM)连续负反馈控制会造成样品和探针损坏的缺点,扩大了SICM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范围。本文综述了HPICM技术的基本原理,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HPICM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朱晖李瑛刘晓卢虎杰张建宁张彦军
关键词:扫描探针显微镜纳米生物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