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青山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银川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术后
  • 3篇麻醉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躁动
  • 2篇镇痛
  • 2篇置换术
  • 2篇手术
  • 2篇苏醒
  • 2篇苏醒期躁动
  • 2篇小儿
  • 2篇静脉
  • 2篇关节
  • 2篇关节置换
  • 1篇地佐辛
  • 1篇多效生长因子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胸椎
  • 1篇胸椎旁神经阻...

机构

  • 13篇宁夏回族自治...
  • 3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13篇叶青山
  • 4篇海克蓉
  • 3篇刘文勋
  • 1篇王芳
  • 1篇杨敏
  • 1篇刘文勋
  • 1篇马鸿娟
  • 1篇叶振海
  • 1篇戴燕
  • 1篇张莉
  • 1篇石磊
  • 1篇张彦杰
  • 1篇田丰年
  • 1篇张昀
  • 1篇张茂先

传媒

  • 9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镇痛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的影响.方法 连续硬膜外联合腰麻下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阻滞镇痛组和药物镇痛组.阻滞镇痛组术后给予持续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药物镇痛组术后按需给予哌替啶肌注.监测术后两组股静脉血流量(BF)、VAS评分及出血凝血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BF术后各时点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1~6 d时BF均较高(P<0.05).与术前比较,药物镇痛组术后1~6 d时VAS评分升高;阻滞镇痛组术后3~6 d时VAS评分均升高(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1~4 d时VAS均较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均升高(P<0.05);与药物镇痛组比较,阻滞镇痛组术后血浆D-二聚体较低(P<0.05).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后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增多,降低D-二聚体的升高,有利于防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叶振海戴燕叶青山
关键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神经传导阻滞镇痛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腰方肌阻滞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的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腰方肌阻滞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行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腰方肌阻滞组各30例。TPVB组(简称T组)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PVB+QLB组(简称TQ组)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腰方肌阻滞组。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10 min(T1)、置入输尿管导管时(T2)、建立经皮肾镜碎石通道时(T3)、手术结束(T4)及出室时(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记录2组患者的阻滞平面范围,记录额外使用阿片类药物情况,记录麻醉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局麻药中毒、异常广泛阻滞)。结果 2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的MAP、HR、Sp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2时间点的VAS评分分别为(2.20±1.80)分与(0.48±1.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与TQ组在T3时间点的VAS分别为(0.12±0.43)分与(0.36±0.90)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2时间点使用阿片类药物患者的例数分别为17例和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腰方肌阻滞在经皮肾镜碎石术中具有更好的镇痛效果,患者在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吴召召叶青山马增瑞王云黑云鹏丁冠博高巍李丽张亦驰刘文勋
关键词:经皮肾镜碎石术胸椎旁神经阻滞
地佐辛的镇痛作用及其对术后谵妄和躁动的影响被引量:16
2018年
术后疼痛不仅延迟患者的术后康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是术后谵妄等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地佐辛为一种新型阿片受体部分激动-拮抗剂,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术后镇痛。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地佐辛可减轻患者术后谵妄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但这仍需要进一步证实。
程文娟刘文勋杨敏郭宝英刘佩佩叶青山
关键词:地佐辛谵妄苏醒期躁动
乌司他丁联合硫酸镁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1年
目的观察探讨乌司他丁联合硫酸镁预处理对肝门阻断肝部分切除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00例第一次行肝门阻断肝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乌司他丁组(UTI组)、硫酸镁组(MgSO_(4)组)和乌司他联合硫酸镁组(UTI+MgSO_(4)组),每组25例,观察各组患者术前、术毕以及术后1、3、5 d ALT、AST和SOD、MDA水平的变化。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术后第5天UTI+MgSO_(4)组ALT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其余时间点各组ALT水平的表达无明显差异;术后第1天UTI组、MgSO_(4)组、UTI+MgSO_(4)组AST水平升高幅度明显较小(P<0.05);术后第5天,UTI组、MgSO_(4)组、UTI+MgSO_(4)组AST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UTI+MgSO_(4)组较UTI组、MgSO_(4)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术毕时UTI组、MgSO_(4)组、UTI+MgSO_(4)组SOD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UTI+MgSO_(4)组较单一用药组差异更为显著(P<0.05);随后在术后第1天、第3天UTI+MgSO_(4)组SOD水平高于其余3组(P<0.05);而术前、术后第5天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术毕时UTI组、MgSO_(4)组、UTI+MgSO_(4)组MDA水平升高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术后第1天UTI+MgSO_(4)组MDA水平较其余三组明显降低(P<0.05),而术前、术后第3、5天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乌司他丁联合硫酸镁预处理可明显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且效果较单一用药更为显著。
武姣吴召召黑云鹏朱小宁叶青山马增瑞
关键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乌司他丁硫酸镁肝门阻断肝部分切除术
加速康复外科在小儿斜视矫正术围术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小儿斜视矫正术围术期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择期接受斜视矫正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ERAS组和对照组,各30例,通过观察患者术中相关情况及术后结果,统计所得到的数据。结果ERAS组和对照组在患者基本资料方面没有差别。ERAS组与对照组为同一医师手术,在手术方式方面两组相同。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在恢复室存留时间、术后喉罩拔除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应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围术期中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减少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张莉张昀海克蓉张茂先马鸿娟叶青山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小儿斜视矫正术
择期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预测模型构建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择期手术PONV发生的临床列线图模型。方法收集1093例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得出PO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将危险因素通过R语言绘制列线图。对临床预测模型进行Bootstrap内部验证与校正,诊断效能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结果133例患者出现PONV,发生率为12.2%。女性(OR=2.070,95%CI:1.143~3.747)、晕动病史或PONV史(OR=60.760,95%CI:31.661~116.604)、术中低血压(OR=10.533,95%CI:5.182~21.411)、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OR=2.903,95%CI:1.667~5.056)、术后VAS评分>3分(OR=11.610,95%CI:6.362~22.221)是择期手术PO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95%CI:0.904~0.937),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84.2%,提示模型区分度良好。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曲线重合度良好。结论择期手术PO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女性、晕动病史或PONV史、术中低血压、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以及术后VAS评分>3分。通过以上危险因素绘制的临床列线图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
刘昕朱小宁田碧芸李艳顾英花叶青山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列线图
氢吗啡酮硬膜外镇痛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硬膜外镇痛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2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60)实施静脉自控镇痛,试验组(n=60)实施氢吗啡酮硬膜外镇痛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比较2组术后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认知功能。结果术后4 h、8 h、12 h、24 h、48 h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24 h时试验组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3 d、7 d时试验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15.00%(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应用氢吗啡酮硬膜外镇痛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可获得理想镇痛效果,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术后认知功能。
张莉李彬聂昊王芳海克蓉张茂先叶青山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氢吗啡酮静脉自控镇痛应激反应
丙泊酚与七氟烷维持麻醉对小儿腺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烷2种不同麻醉维持方式对小儿腺扁桃体切除术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纳入腺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68例,分为静脉维持组(n=33)和吸入维持组(n=35)。2组患儿以丙泊酚3 mg/kg、舒芬太尼0.5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 mg/kg或罗库溴铵0.5 mg/kg依次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静脉维持组患儿采用丙泊酚4~10 mg/(kg·h^(-1))持续泵注,吸入维持组使用2%~3%七氟烷吸入,2组患儿均联合瑞芬太尼0.3μg/(kg·min^(-1))维持麻醉至手术结束停药。记录2组患儿拔管后即刻(T_(0))、入麻醉恢复室(PACU)0 min(T_(1))、10 min(T_(2))、20 min(T_(3))、30 min(T4)的躁动评分,FLACC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家属满意度以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维持组患儿T_(0)—T_(1)时间点躁动发生5例(15.15%),T_(2)—T4时间点无躁动发生;吸入维持组患儿T_(0)—T_(1)时间点躁动发生3例(8.57%),T_(2)—T4时间点躁动发生1例(2.86%)。2组患儿FLACC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维持组患儿的Ramsay镇静评分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静脉维持组(P<0.05)。结论与丙泊酚全麻维持比较,七氟烷全麻维持不增加小儿腺扁桃体手术苏醒期躁动发生率,PACU的镇静程度较高,家属满意度高。
包佳敏韦银娟李宁康刘昕顾洋叶青山
关键词:丙泊酚七氟烷麻醉维持苏醒期躁动
高血压患者深麻醉下拔管不同辅助通气工具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不同时机拔管后采用不同辅助通气工具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探讨更适合高血压患者的拔管时机及通气策略。方法选取拟行腰椎手术的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NA组:深麻醉拔管后放置鼻咽通气道;OA组:深麻醉拔管后放置口咽通气道;C组:正常气管拔管。记录拔管前5 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 min、拔管后10 min、入PACU即刻、入PACU后10 min、离开PACU时的ABP、HR、SpO 2和BIS值。记录深麻醉拔管后至离开PACU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躁动、口咽部疼痛、鼻出血)。结果C组从拔管后5 min开始,MAP、HR明显高于NA组和O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入PACU后10 min,OA组患者MAP、HR明显高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深麻醉拔管后放置鼻咽通气道和口咽通气道均能有效解除舌后坠等上呼吸道阻塞,实现良好通气,放置鼻咽通气道后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患者耐受性更好。
石磊周小红叶青山李雪武姣
关键词:高血压气管拔管口咽通气道鼻咽通气道
加强多院区大型医院门诊工作的实践与探讨被引量:10
2017年
针对医院门诊工作现状,扩大项目,夯实基础,细化流程,建立机制,实现多院区医院门诊工作专家及专病专业化、各院区门诊资源均衡化、门诊诊疗模式多样化、门诊服务流程标准精细化、门诊诊疗全程信息化、社会不同人群及层次门诊服务需求特需化。
田丰年张彦杰叶青山
关键词:门诊服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