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ingle法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Pringle法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对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126例,均采用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其中采用Pringle法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67例(观察组),采用Pringle法肝血流阻断并且未控制中心静脉压59例(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观察组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肝切除时间、输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血、胆汁漏、肝断面感染、肝功能、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乳酸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ingle法肝血流阻断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 张瑜丁兵蒋辉万文武李朝玉
- 关键词:肝血流阻断低中心静脉压腹腔镜肝切除术
- 十二指肠损伤15例诊治体会
- 2006年
- 张瑜刘乾俊蒋鸥
- 关键词:十二指肠
- 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评价急性重症胰腺炎以手术为主的治疗和以非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效果,并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以手术为主的治疗和以非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在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方法得当的情况下,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采取以手术为主的治疗和以非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均可取得较好效果,对经济情况较差的患者可考虑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案。
- 蒋鸥张瑜刘乾俊朱静宋小文
-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
- 单发小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行预防性TACE的生存及早期复发影响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预防性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单发小肝细胞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病人术后的生存影响,并分析影响单发SHCC术后早期复发和总体生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经术前影像学及多学科诊断为可切除的单发SHCC病人95例,按治疗方式分为预防组(37例)和对照组(58例),预防组先行肝切除术再行预防性TACE治疗,比较两组间的复发及生存差异。对术后2年内的复发和未复发病人进行比较,并对影响早期复发和总体生存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后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预防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4.6%、72.3%、51.5%和52.0个月,对照组分别为96.6%、75.5%、49.2%和52.3个月;预防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91.9%、54.1%、40.5%和42.0个月,对照组分别为84.5%、56.9%、37.9%和39.1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400μg/L、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分化程度较低、切缘≤1 cm、无完整包膜是单发SHCC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AFP>400μg/L、MVI、非解剖性肝切除、分化程度较低、切缘≤1 cm、无完整包膜、早期复发是影响单发SHCC总体生存情况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FP>400μg/L、MVI是单发SHCC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451、11.309,均P<0.05),MVI、分化程度较低、切缘≤1 cm、无完整包膜、早期复发是单发SHCC总体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HR分别为0.366、8.362、3.532、6.688、0.261,均P<0.05)。结论应避免对单发SHCC病人不加选择地行预防性TACE,但对于AFP>400μg/L、MVI的单发SHCC,可考虑行预防性TACE联合免疫及靶向治疗来预防其早期�
- 张勇张瑜丁兵凌俊万文武蒋辉
- 关键词:肝细胞癌复发
- 术前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对孤立性大肝癌病人术后生存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术前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对孤立性大肝癌病人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经术前影像学及多学科诊断为可切除的孤立性大肝癌病人92例,按治疗方式分为TACE-手术组(42例)和手术组(50例),TACE-手术组病人先行TACE治疗后再行手术切除。分析两组间的并发症及生存差异。结果 TACE-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5.2%、43.7%、29.6%和35.5个月,手术组分别为75.5%、31.1%、18.7%和23.5个月,TACE-手术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分别为58.5%、29.1%、10.6%和13.5个月,手术组分别为41.2%、17.4%、6.5%和6.7个月,两组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复发生存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大肝癌病人术前行TACE安全有效,明显增加了病人的长期生存获益。
- 万文武张瑜丁兵张勇刘宇降礼军蒋辉
- 关键词:肝细胞癌手术切除复发
- “三点一线”局部麻醉法在老年腹股沟疝开放式Lichtenstein修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老年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腹股沟疝是腹外疝中最常见的类型,好发于男性,且老年男性发病率为11.6‰[1],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部分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常伴随腹股沟区不适,甚至出现疝嵌顿等严重并发症。手术行疝修补是治愈老年腹股沟疝的唯一方法,美国外科医师Lichtenstein率先开展了无张力疝修补术,利用人造疝补片进行无张力修补缝合,具有术后无张力、疼痛轻、无明显牵扯感、恢复快、低复发率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3]。
- 张瑜蒋辉万文武丁兵丁兵
- 关键词: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腹外疝
- 吲哚美辛联合鼻胆管低负压引流在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效果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在术前经直肠给予吲哚美辛及术后使用鼻胆管低负压引流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病人188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吲哚美辛+鼻胆管低负压引流组,63例)、B组(吲哚美辛+鼻胆管常规引流组,63例)、C组(安慰剂+鼻胆管常规引流组,62例),观察分析三组病人术后不同时刻各项监测指标的差异。结果 A组与B、C组相比,ERCP术后第24、48小时鼻胆管胆汁引流量更多、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更快,鼻胆管发生堵塞例数更少(均P<0.05)。A组、B组ERCP术后第6、24、48小时血清淀粉酶、WBC、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5),其中A组比B组更低(P<0.05)。A组(3.17%)PEP发生率低于B组(12.70%)、C组(16.13%),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与C组相比,腹痛、腹胀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其中A组恢复时间最快、住院时间最短(均P<0.05)。三组PEP病人中均无重型胰腺炎。结论吲哚美辛联合鼻胆管低负压引流方便、经济、安全,可更有效地降低PEP发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曹钰蒋辉蒋辉张瑜丁兵
- 关键词:吲哚美辛胰腺炎疗效
- 创必复预防胰肠吻合术后胰瘘的临床应用体会
- 2016年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肝胆胰外科复杂手术之一,也是治疗胰头及壶腹周围肿瘤的经典术式,目前已在各大医院广泛应用。虽然近年来PD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胰肠吻合术后并发胰瘘(pancreatic fistula,PF)无法完全避免。胰瘘的定义很多,意见不一,但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国际胰瘘研究小组(interna-
- 丁兵张勇张瑜蒋辉
- 关键词:胰肠吻合创必复壶腹周围肿瘤经典术式主胰管临床应用体会
- 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筛选乳腺癌血清标记物的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利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仪(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及其配套蛋白质芯片筛选乳腺癌生物学标记物,初步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Ciphergen公司研制的蛋白指纹图谱仪和蛋白质芯片检测30例乳腺癌患者、3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30例正常人血清蛋白质的相对含量,用SPSS 11.5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筛选标志物,建立诊断模型。结果:在乳腺癌、乳腺纤维瘤患者和正常人中共发现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表达,质荷比(m/z)分别为:5700Da、8 900Da、5 910Da。用于乳腺癌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7%和96.7%。结论:蛋白指纹图谱技术在乳腺癌诊断及筛选生物学标记物等方面有很大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 刘春徐亮张瑜陈科王一兴
- 关键词:乳腺癌蛋白质组学血清标志物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
- 腹腔镜与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胰头癌病人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疼痛因子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open pancreaticoduodenectomy,OPD)对胰头癌病人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及疼痛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胰头癌病人7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LPD组(33例)和OPD组(39例)。比较两组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的免疫功能(IgA、IgG、IgM、CD4^(+)、CD8^(+)、CD4^(+)/CD8^(+))、炎症反应[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疼痛因子[前列腺素E2(PGE2)、5-羟色胺(5-HT)]。结果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等基线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切缘阳性率、清扫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阳性率、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第1天、第3天的免疫功能(IgA、IgG、IgM、CD4^(+)、CD8^(+)、CD4^(+)/CD8^(+))以及炎症反应(WBC、PCT、IL-6)和疼痛因子(PGE2、5-H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PD与OPD治疗胰头癌具有同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LPD对机体免疫功能、炎症反应和疼痛因子影响小。
- 丁兵万文武张瑜张勇钟超蒋辉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胰头癌免疫功能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