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喜良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神经干
  • 4篇神经干细胞
  • 4篇细胞
  • 4篇细胞生成素
  • 4篇红细胞生成
  • 4篇红细胞生成素
  • 4篇干细胞
  • 4篇促红细胞生成...
  • 3篇细胞移植
  • 3篇脊髓
  • 3篇脊髓损伤
  • 3篇骨折
  • 2篇远端
  • 2篇神经干细胞移...
  • 2篇内固定
  • 2篇教育
  • 1篇胸椎
  • 1篇研究生教育
  • 1篇医学教育
  • 1篇医学教育改革

机构

  • 11篇内蒙古医科大...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1篇王喜良
  • 5篇肖宇龙
  • 5篇郭军
  • 5篇周荣兴
  • 5篇赵岩
  • 5篇冯晓东
  • 4篇霍洪军
  • 4篇江建明
  • 3篇闫慧博
  • 3篇左媛
  • 3篇常志强
  • 3篇王明波
  • 2篇吕惠成
  • 2篇贾海生
  • 2篇马敏
  • 2篇程芳芳
  • 1篇李筱贺
  • 1篇吕慧成
  • 1篇白丽杰

传媒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双足与保健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横断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建立大鼠T10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SCs组、EPO组和NSCs+EPO组,每组10只。术后8周采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各组大鼠损伤区脊髓神经纤维再生情况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BBB评分评估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对照组大鼠横断处脊髓组织残端萎缩,脊髓白质和灰质间可见大量空洞形成,未见有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NSCs+EPO组大鼠横断处脊髓组织残端轻度萎缩,横断区可见大量呈杂乱、无序生长的神经纤维,可见有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脊髓横断区,脊髓白质和灰质间可见少量空洞形成。NSCs+EPO组大鼠中,FITC共轭抗神经丝蛋白抗体NF-200标记的再生神经纤维在横断区头侧大量再生,呈无序状生长,并通过损伤区到达尾侧;NSCs组大鼠可见少量神经纤维再生,未通过损伤区到达尾侧。NSCs+EPO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术后7d内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NSCs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术后7d内均高于对照组和EPO组(P<0.05)。结论:NSCs移植联合腹腔注射EPO可有效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轴突的存活和再生。
赵岩肖宇龙左媛王喜良霍洪军江建明闫慧博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细胞移植脊髓损伤
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与同种异体骨修复人长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比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与同种异体骨修复人长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因四肢长骨缺损于我院行个体化组织工程骨或同种异体骨植入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个体化组织工程骨植入32例(观察组),同种异体骨植入30例(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血液学指标。结果观察组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 d体温和局部皮肤温度均较术前升高,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2 d患肢植骨区周径大于术前和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1周尿酸(UA)、肌酐(Cr)、血沉(ES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淋巴细胞百分比(NLR)、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黏附抑制因子(FEIR)以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均升高,白介素-4(IL-4)、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黏附促进因子(RFER)以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均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指标术后1~18个月随访中虽有波动但均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个体化组织工程骨修复人长骨缺损较同种异体骨成骨能力更优异,骨愈合时间明显较短,其近中长期的生物安全性更可靠。
冯晓东程芳芳郭军王喜良周荣兴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长骨缺损临床疗效安全性骨缺损修复骨移植材料
桡骨远端泪滴角在桡骨远端中间柱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性
2022年
分析桡骨远端中间柱骨折治疗中桡骨远端泪滴角的重要性。方法 入院分析研究病例为2020年8月-2022年8月收治36例桡骨远端中间柱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伴有泪滴角改变,行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及骨折愈合效果良好,术后泪滴角大于术前泪滴角(P<0.05)。术后泪滴角恢复≥50°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大于术后泪滴角恢复<50°患者(P<0.05)。结论 桡骨远端中间柱骨折患者如合并泪滴角减小则需及时行手术治疗,术中需采取有效的方案恢复泪滴角,以改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邵梦伟周一飞郭军王喜良王明波
关键词:桡骨骨折关节功能
促红细胞生成素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2015年
背景:近年来,神经干细胞被认为是治疗脊髓损伤的理想移植细胞,但其在宿主体内自然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较低,严重制约了其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目的:分析促红细胞生成素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从新生Wistar大鼠海马组织中无菌条件下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及免疫荧光鉴定。然后取第3代的神经干细胞,随机分为0.5,5,50 U/m 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0.5,5,50,0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结果与结论:0.5,5,50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神经元的转化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5,50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神经元的转化率高于0.5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P<0.05),但5,50 U/mL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中神经元数量接近(P>0.05)。说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体外能够有效地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的分化,并可明显提高其向神经元的转化率。
赵岩王喜良肖宇龙霍洪军江建明闫慧博
关键词:红细胞生成素神经干细胞干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转化率
T4~T10经肋椎单元和椎弓根固定相关解剖学参数的数字化测量
2016年
目的通过数字化三维测量获取T4~T10椎弓根.肋椎单元固定的相关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15例非脊柱疾患成人T4~T10椎体进行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导入计算机,通过Mimics16.0软件和Ansys11.0有限元软件建立T4~T10胸椎肋椎单元、椎间盘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软件测量经椎弓根一肋椎单元固定组(A组)的椎弓根.肋椎单元横径、椎弓根外螺钉钉道长度、椎弓根外螺钉内倾角、椎弓根外螺钉最大内倾角、椎弓根外螺钉最小内倾角,以及经椎弓根固定组(B组)的椎弓根横径、椎弓根螺钉钉道长度、椎弓根螺钉内倾角、椎弓根螺钉最大内倾角、椎弓根螺钉最小内倾角,并比较A、B组相对应的参数。结果两组的横径、钉道长度随椎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钉道内倾角、最大内倾角、最小内倾角均随着椎序的增加逐渐减小;A组相关参数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脊柱T4~T10节段,经肋椎单元固定可以为临床手术提供更大的安全置钉角度和螺钉直径,对于降低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及提高螺钉把持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赵岩江建明霍洪军左媛李筱贺肖宇龙王喜良
关键词:胸椎计算机成像
多种教学模式在脊柱外科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及优化分析被引量:18
2018年
脊柱外科为骨科重要分支之一,其临床治疗、基础理论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尤其是于颈椎病、腰椎盘突出等一系列疾病治疗和研究领域。脊柱专科发展进步,为脊柱方向研究生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加之我国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不断改革,针对临床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亦日趋完善。本研究就目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于脊柱外科研究生教育中应用状况进行对比,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估,从而得出各类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如何优化。教学模式的综合优化,有助于促进脊柱研究生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及主动学习能力提升,从而协助脊柱研究生完成初级住院医师转变为高级住院医师的过程。本文将从多种教学模式应用于脊柱研究生教育中的现状出发,论述多种教学模式应用于脊柱研究生教育中的优化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脊柱研究生综合素质提高。
常志强周荣兴郭军吕惠成王明波冯晓东贾海生马敏王喜良
关键词:教学模式脊柱外科
神经干细胞移植联合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轴突的修复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共同作用于横断性脊髓损伤大鼠后对损伤区轴突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雌性成年Wistar大鼠,建立T10全横断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SCs组、EPO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0只。术后8周采用BDA皮质脊髓束顺行追踪法和荧光金(FG)皮质脊髓束逆行追踪法评估损伤区脊髓神经轴突再生情况,同时分期采用实验性脊髓损伤运动功能BBB评分法评价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DA免疫荧光染色和FG免疫荧光染色,联合治疗组可见大量被BDA-cy3红色荧光标记的再生轴突,其中部分再生轴突穿越损伤区到达远端;NSCs组仅见少量轴突再生,无神经轴突通过脊髓损伤区;EPO组偶见散在的神经纤维再生;对照组无明显的轴突再生。联合治疗组大脑皮质中可见少量被FG标记的椎体细胞及轴突发出金黄色荧光,其余3组大脑皮质中无FG标记细胞。大鼠后肢功能BBB评分,在术后1周及1周以后各时段,联合治疗组大鼠BBB评分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移植NSCs联合腹腔注射EPO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区神经轴突的再生以及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王喜良赵岩左媛肖宇龙霍洪军江建明闫慧博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全横断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与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多种损伤因素引起的感觉和运动障碍,这些损伤因素包括:创伤、缺血、医源性损伤等,尽管各国研究者在其治疗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脊髓损伤的治疗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目前还没有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神经干细胞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便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王喜良赵岩肖宇龙白丽杰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细胞移植促红细胞生成素
带孔金属骨针联合钛缆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带孔金属骨针联合钛缆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内踝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n=45例)内踝骨折患者接受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治疗,研究组(n=45例)内踝骨折患者接受带孔金属骨针联合钛缆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分别对比两组骨折处的愈合优良率、踝关节Kofoed评分,以及临床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骨折处愈合优良率为91.11%,对照组骨折处愈合优良率为71.11%,研究组骨折处的愈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踝关节Kofoed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临床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内踝骨折患者带孔金属骨针联合钛缆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骨折处的愈合程度,改善关节功能,促进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冯晓东周荣兴程芳芳王喜良
关键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踝骨折
基于系统论视角的医学教育改革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从系统论的视角研究医学教育,分析医学教育系统内各元素之间、元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从而发现医学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深入发掘各影响因素。基于系统论的观念,在明确医学教育系统各元素的关联与作用的同时,为促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合理提出对策建议:跨学科的理论作指导;转变医学教育理念,增强创新与能动性;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师带教水平和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责任意识,在增强理论水平、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医德培养;加强医学教育保障机制建设;合力形成正确、和谐的监督与评价氛围。
常志强周荣兴郭军吕惠成王明波冯晓东贾海生马敏王喜良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教育改革系统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