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状况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复发状况。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患儿74例,观察并记录患儿复发情况及不同时间、部位复发患儿的生存率。结果早期复发30例,生存率为43.33%,中位生存时间为(5.71±1.39)个月;中期复发24例,生存率为58.33%,中位生存时间为(13.48±2.07)个月;晚期复发20例,生存率为85.00%,中位生存时间为(21.33±3.86)个月。单独骨髓复发52例,生存率为55.77%,中位生存时间为(10.34±1.26)个月;单独髓外复发10例,生存率为80.00%,中位生存时间为(23.17±4.15)个月;骨髓联合复发12例,生存率为58.33%,中位生存时间为(11.45±1.36)个月。早期复发患儿中单独骨髓复发23例(76.67%),单独髓外复发1例(3.33%),骨髓联合复发6例(20.00%);中期复发患儿中单独骨髓复发18例(75.00%),单独髓外复发3例(12.50%),骨髓联合复发3例(12.50%);晚期复发患儿中单独骨髓复发11例(55.00%),单独髓外复发6例(30.00%),骨髓联合复发3例(15.00%),且复发患儿中男性居多,初诊年龄更大;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男、初诊年龄大、早期复发和单独骨髓复发是影响患儿生活质量的高危因素。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以早期复发和单独骨髓复发为主,此类患儿预后较差,而晚期复发和单独髓外复发患儿的生存情况良好。
- 张晓南孟君霞栾春来陈杰甫唐广何孜岩武永强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复发生存率
- CD_(5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6例临床观察
- 2015年
- 目的探究CD56+表达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患者,随机分为CD56+组与CD56-组,各16例。对两组临床生物学特征、诱导缓解率、缓解时间及复发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CD56+组有7例高白细胞血症,CD56-组有3例高白细胞血症;CD56+组有13例髓外浸润,CD56-组有9例髓外浸润。CD56+组诱导缓解达CR约占56.25%,复发率68.75%,平均缓解时间为(4.2±2.1)个月,与CD56-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56+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非常容易患高白细胞血症与髓外浸润,且缓解率低,缓解期间短,复发率较高,预后差。
- 栾春来孟君霞何孜岩唐广张晓南陈杰甫
- 关键词:高白细胞血症髓外浸润
- 评价HAA方案诱导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阿克拉霉素(Acla)联合的HHA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08年12月至2013年6月中收治的髓系白血病患者100例,依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HAA方案诱导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DA方案诱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可以通过HAA诱导治疗,患者的完全缓解率较高,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应用。
- 栾春来孟君霞何孜岩唐广陈杰甫张晓南武永强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1
- 2018年
-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治疗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6例骨髓完全缓解的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应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又分为rhTPO组和rhIL-11组,对照组为不应用升血小板药物患者,每组患者各32例,各组均采用标准联合化疗药物。rhTPO和rhIL-11组在化疗结束后24 h内分别应用rhTPO 15000 IU/d和rhIL-11 1.5 mg/d,当血小板升至100×10~9/L以上时停用药物,最多用14 d。观察血小板<50×10~9/L持续时间和血小板恢复至≥50×10~9/L、≥100×10~9/L所需时间,记录各组输注单采血小板份数,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rhTPO组血小板<50×10~9/L持续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rhIL-11组时间虽少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rhTPO组血小板<50×10~9/L持续天数少于rhIL-11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rhTPO和rhIL-11组均可较快将血小板数提升至≥50×10~9/L(P<0.01,P<0.05),rhTPO组血小板数提升速度虽快于rhIL-11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rhTPO组及rhIL-11组均可较快地将血小板数提升至≥100×10~9/L(P值均<0.01),rhTPO组明显快于rhIL-11组(P<0.05)。rhTPO和rhIL-11组输注血小板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P<0.05),且rhTPO组输注数低于rhIL-11组(P<0.05)。应用rhTPO和rhIL-11后个别患者发生低热、注射部位有硬结、关节酸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7%、31.2%)(P>0.05),但其程度均较轻,患者均可耐受。结论:rhTPO和rhl L-11均可缩短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持续时间,缩短血小板恢复至正常需要时间及减少单采血小板输注数目,降低化疗后出血风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程度轻,患者均可耐受。两种药物比较,rhTPO更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唐广王晓敏孟君霞栾春来陈杰甫武永强张晓南何孜岩
- 关键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重组人白介素-11急性髓系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分析
- 乌苯美司在治疗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析在难治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MM)中使用沙利度胺联合乌苯美司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30例难治复发性MM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5例。b组予以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联合乌苯美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b组患者高(P<0.05)。结论为难治复发性MM患者联合乌苯美司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治疗可行性,值得推荐使用。
- 何孜岩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沙利度胺乌苯美司可行性
- 河南省安阳地区69名血友病患者临床特征和社会状况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安阳地区血友病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特点、治疗模式及社会生活状况等,探讨减少患者出血及改善生活状态的方法。方法向患者本人或家属询问有关问题并进行记载,根据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名血友病患者中血友病A 55名(79.7%),血友病B 14名(占20.3%),28名有明确家族史(40.5%)。患者首次发病平均年龄为3.67岁,首次诊断平均年龄为7.88岁,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t=-5.198)。曾发生关节血肿者45例(65.2%),其中累计3组关节以上者23人(33.3%),并导致关节畸形。9名患者从未进行治疗(13.0%),15名患者仅在严重出血时进行治疗(21.7%)。仅有22名患者进行家庭治疗(31.9%),无一人进行预防治疗。因血友病导致6名未入学,23名辍学,18名无稳定工作,10名因严重关节畸形不能从事务农、劳工等,8名未婚,6名表示婚姻状况不佳;每年花费大于2万元者22名。此组患者中仅有2组家庭进行了产前诊断。结论血友病患者存在就诊率低、治疗不及时、致残率高等特点,且入学率低,辍学率高,花费大,严重影响工作、婚姻及生活,因此呼吁社会关注,普及相关知识,开展产前诊断,转变治疗模式,减少血友病患者出血机率,提高生活质量。
- 唐广孟君霞栾春来何孜岩武永强
- 关键词:血友病
- 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效果。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血液科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8例PCNSL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试验组给予HD-MTX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对照组给予HD-MTX联合全脑放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50.0%,中位生存期(OS)分别为24个月、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MTX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PCNSL,疗效显著。
- 何孜岩
- 关键词:淋巴瘤甲氨蝶呤利妥昔单抗
- 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血液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
- 2017年
- 目的:提高对伴嗜酸粒细胞(EO)增多的血液肿瘤认识及探索治疗方法。方法:报道伴EO增多的血液肿瘤3例并文献复习。结果: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嗜酸粒细胞增多(ALL/EO),有发热、骨痛、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给予糖皮质激素及对症治疗后死于脑出血;1例伴有嗜酸粒细胞增多的髓系肿瘤,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心功能不全表现,予糖皮质激素后好转,之后检查染色体t(5;12)改变,予伊马替尼后病情控制;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M2)伴嗜酸粒细胞增多,有贫血、感染及皮疹表现,予DA方案联合化疗。结论:伴EO增多的血液肿瘤诊断多样,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有一定难度,尽快明确诊断,做到对因治疗。
- 孟君霞陈杰甫栾春来武永强何孜岩张晓南
-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白血病糖皮质激素伊马替尼
- 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DIC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病死率及血小板(PLT)、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LT、D-二聚体、PT、APTT、FI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辅助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DIC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存活率。
- 何孜岩
- 关键词:肝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 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 2016年
- 目的 提高对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殖综合征(ALPS)的认识.方法 对1例AL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确诊为ALPS,经糖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病隋好转.结论 ALPS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及时行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发现双阴性T细胞(DNT)对诊断非常重要.
- 孟君霞武永强栾春来唐广何孜岩张晓南陈杰甫王升
- 关键词:FAS基因双阴性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