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蓉

作品数:29 被引量:49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9篇卒中
  • 8篇梗死
  • 7篇脑梗
  • 7篇脑梗死
  • 7篇急性
  • 6篇卒中后
  • 6篇脑卒中
  • 5篇出血
  • 4篇血性
  • 4篇缺血
  • 3篇动功
  • 3篇缺血性脑卒中
  • 3篇脑卒中后
  • 3篇急性缺血
  • 3篇急性缺血性
  • 3篇白质
  • 2篇血管
  • 2篇炎症
  • 2篇预后
  • 2篇运动功能障碍

机构

  • 29篇海南医学院

作者

  • 29篇陈蓉
  • 11篇马琳
  • 10篇李其富
  • 5篇陈志斌
  • 4篇王淑荣
  • 2篇蔡美华
  • 2篇苏庆杰
  • 2篇王埮
  • 2篇廖小平
  • 2篇陈永敏
  • 1篇钱士匀
  • 1篇陈小武
  • 1篇姚红霞
  • 1篇涂蓉
  • 1篇欧小凡
  • 1篇吴志明
  • 1篇陈颖
  • 1篇林铁琴
  • 1篇郑国贤

传媒

  • 4篇中华脑血管病...
  • 3篇中国临床研究
  • 2篇海南医学院学...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0
  • 2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脑结构-功能网络改变研究进展
2022年
脑功能网络是指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信号的时间相关性成像原理来呈现的大脑空间相隔区域之间功能连接网络。脑结构连接性是通过弥散磁共振的水分子弥散各向异性成像原理,来追踪白质纤维束的走行及结构连接网络。功能磁共振在脑结构-功能连接的相关研究中担任着交通纽枢的角色。功能磁共振技术是探讨脑梗死后脑结构-功能网络改变的重要技术手段,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可以使神经纤维可视化,直观地观察神经纤维受损的严重程度,但不能反映脑功能网络的变化,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反映脑相隔区域的BOLD信号变化的时间相关性,间接反映脑功能网络的变化。本综述基于脑梗死探讨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脑结构-功能网络改变的研究进展,总结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脑结构-功能网络改变对脑功能预后及康复疗效评估的价值。
李玉洁陈蓉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运动功能障碍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
2023年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挽救缺血半暗带。目前以机械取栓、支架置入为代表的血管内治疗已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治疗方法,但出血转化仍是血管内治疗的灾难性并发症,并与神经功能恶化和较差的功能预后密切相关。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出血转化的认识至关重要。现结合相关指南和最新研究进展,对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出血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危险因素、预测指标及防治策略,为早期预测及防治出血转化提供参考。
陆靖李传发张大启陈蓉李其富
关键词:出血转化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
提高神经病学本科实习教学质量的探讨被引量:1
2010年
在神经病学本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师生双方都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目的。老师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临床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培养、加强病历书写、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等方式培养学生神经内科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注重医德的培养和教育,有效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教学质量。
王埮陈志斌陈蓉蔡美华陈小武
关键词:神经病学临床思维教学质量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合并脑出血1例
2022年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the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k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一种中年发病的、非动脉硬化性、遗传性小动脉脑血管病,其发病与19号染色体上Notch3基因突变有关。其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先兆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症状,少见的临床特征包括脑出血、癫痫发作、帕金森综合征和脊髓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皮肤或周围血管活检发现嗜锇颗粒(GOM)沉积或遗传学发现NOTCH3基因突变有助该病诊断。
王晓晨陈蓉
关键词:脑出血肾功能损伤
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一例误诊报告
2017年
目的探讨散发性Creutzfeldt-Jakob病(s CJD)的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脑梗死的sCJD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右上肢不自主抖动1个月入院。行头颅弥散加权成像(DWI)示:左侧顶、枕、颞叶皮质及皮质下信号增高,考虑脑梗死,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血脂、营养神经等治疗,效果不佳。后出现双上肢震颤、行走困难、高级智能减退、视力障碍,行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示:α节律消失,见弥漫性3.5~4.5 Hz的慢波周期性发放,左侧后头部夹杂1~1.5 Hz的三相波同步发放。考虑sCJD可能性大,不排除病毒性脑炎可能,遂予足疗程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治疗,病情渐加重,呈去皮层状态。复查头颅DWI示:广泛皮质、尾状核、豆状核高信号范围较前扩大,右侧尾状核、豆状核信号增高明显。后留置胃管、尿管出院,继续予营养支持治疗。出院4个月后死亡。结论掌握s CJD的临床特点,尽快完善相关医技检查是避免误诊甚至误治的关键。
靳洲马琳李其富陈蓉王淑荣陈志斌廖小平
关键词:克-亚综合征误诊脑梗死
海南籍黎族和汉族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8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1059 G/C,白细胞介素18(IL-18)启动子基因-607 C/A和-137 G/C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海南黎、汉族人群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汉族脑梗死患者115例为汉族脑梗死组和黎族脑梗死患者52例为黎族脑梗死组,分别与健康的汉族对照组116例和黎族对照组51例对照研究。测定CRP-1059 G/C、IL-18启动子基因-607 C/A和-137 G/C位点基因多态性。结果汉族脑梗死组CRP-1059 G/C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与汉族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4),并且CRP-1059 G/C位点GG+G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汉族对照组,CC基因型明显低于汉族对照组(78. 3%vs 87.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9)。黎族脑梗死组CRP-1059 G/C、IL-18-607 C/A及IL-18-137 G/C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黎族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1059 GG+GC基因型为汉族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 CRP-1059 GG+GC基因型是海南籍汉族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L-18-607 C/A、IL-18-137 G/C基因多态性均与海南籍黎、汉族脑梗死患者无关。
陈声妹李其富王淑荣陈蓉赵文杰贾丹丹马琳
关键词:脑梗死C反应蛋白质白细胞介素18
抗NMDA受体脑炎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ate receptor,NMDA)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抗NMDA受体脑炎病例资料。结果本例17岁女性,6个月前因发作性肢体抽搐就诊外院,诊断癫痫大发作,予对症处理症状未能控制转我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病毒性脑炎,予联合抗癫痫治疗,症状控制。4 h前症状再发第2次入我院神经内科,行头颅MRI系列检查及妇科彩超均未见异常,视频脑电图示广泛慢波增多,仍按病毒性脑炎予联合抗癫痫治疗控制癫痫发作,效果不佳。病程中出现精神症状,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完善脑脊液及血清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检测,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血清抗NMDA受体抗体(+),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予人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结论抗NMDA受体脑炎临床少见且表现多无特异性,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尽早行血清和脑脊液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抗体检测有助于确诊。
郑国贤马琳李其富陈蓉王淑荣陈志斌廖小平
关键词:误诊
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及文献复习
2023年
患者男性,47岁,主因“左侧肢体乏力、胡言乱语4h余”就诊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简称我院)。患者4h前休息中突发左侧肢体乏力,表现为左上肢不能持物,左下肢不能行走,伴胡言乱语,伴发热,无抽搐,无头痛、头晕,随后赶至我院急诊,急诊完善头颅CT未见出血,遂收住入院。既往有不详高热病史4d.
杨逸昊陈浩陈蓉马琳李其富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头颅CT肢体乏力左下肢
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被引量:12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发病到溶栓的时间窗将患者分为A组(时间窗≤3.0 h)、B组(3.0~4.5 h)、C组(4.5~6.0 h),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时间窗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3组患者溶栓治疗后90 d的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观察3组患者治疗24 h后脑出血发生率,90 d后的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A组、B组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90 d的NIHSS评分低于C组,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mRS评分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预后良好率为62.5%(25/40),低于A组的82.5%(33/40)及B组的77.5%(3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后24 h脑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脑梗死复发率高于A组,且C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越短,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恢复越好,治疗安全性越高。
陈瑞鹏麦华德陈蓉赵文杰陈浩陈丽君赵宝珠
关键词:后循环脑梗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预后
脑白质疏松症临床相关因素和脂质代谢障碍的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和脂质代谢异常及载脂蛋白 E 基因多态性与脑白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将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和脑萎缩的277例病人进行 CT 与临床出院诊断的回顾性对比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50例脑白质疏松症患者和108例正常对照者载脂蛋白 E 基因型进行分析并进行血脂水平测定。结果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和脑萎缩三者的伴随疾病谱相似,但脑白质疏松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伴随率分别为58.3~75%,66.7%和41.7~60%均明显高于脑梗死和脑萎缩组(P<0.05)。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和脑萎缩三者之间的伴发率极高。脑白质疏松症患者 ApoE2等位基因频率为0.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74(P<0.05);在脑白质疏松症患者中检测出携带有 Apoε2/2纯合子基因者4例,高于对照组。携带 ApoE2等位基因患者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 B 的含量均高于ApoE3等位基因患者。结论脑白质疏松症、脑梗死与脑萎缩三者存在着共同相似的病因。载脂蛋白 E2等位基因,尤其是ε2/2纯合子基因可能是脑白质疏松症的一种遗传易感因子。脑白质疏松症可能是通过以甘油三酯含量增高为主的高脂血症的途径而发病的。
陈志斌涂蓉钱士匀蔡美华姚红霞苏庆杰王埮欧小凡陈蓉吴志明
关键词:脑白质疏松症脑萎缩脂质代谢障碍等位基因频率纯合子载脂蛋白E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