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PP与开放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44
- 2016年
- 目的对比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开放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78例腹股沟疝(均为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行TAPP治疗,对照组行开放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52±12)min比(60±15)min],排气时间晚于对照组[(16.8±1.9)h比(12.4±1.6)h],镇痛药应用比例低于对照组[17.9%(7/39)比38.5%(1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及慢性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与开放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各有优势,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疗单位条件及患者经济情况等综合因素来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均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周华友杨超龙雪艳党立力
- 关键词:腹股沟疝疝修补术腹腔镜
- 首发重症及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6例被引量:1
- 2010年
- 王西宾王波杨超
-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
- 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行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皮质脊髓束(CST)进行三维重建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DTI检查,对CST进行三维重建,评价CST受累情况。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患侧白质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系数(FA)、相对各向异性系数(RA)和容积比(I-VR)分别为(0.350±0.112)×10^(-3)mm^2/s、(0.412±0.124)、(0.230±0.064)和(0.125±0.024),明显低于健侧白质,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65,t=-4.270,t=-19.630,t=-42.518;P<0.05);CST受累分级3级患者患侧白质DCavg、FA、RA和I-VR分别为(0.303±0.105)×10^(-3)mm^2/s、(0.364±0.112)、(0.201±0.070)和(0.114±0.031),明显低于CST受累分级1级和2级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34,F=11.816,F=9.146,F=7.224;P<0.05);CST受累分级3级患者治疗后4周ADL评分明显低于CST受累分级1级和2级患者评分,3个不同CST受累分级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3.164,P<0.05);CST受累分级与ADL评分呈负相关(r=-0.304,P<0.05)。结论:DT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ST进行三维重建,可清晰观察梗死病灶对CST损害,同时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预测有一定临床价值。
- 盛杰鑫黄光建王波杨超王萌
-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技术三维重建皮质脊髓束急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
-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肠内和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胃肠道肿瘤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依照营养支持方法不同分为EN组和PN组,EN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PN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分析营养支持效果。结果:术后患者体重、血红蛋白水平等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7天开始逐渐恢复,两组患者指标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营养支持,生化指标明显改善,EN组各指标改善情况显著高于PN组(P<0.05),EN组首次排气时间(2.18±0.75)d、排便时间(3.26±0.85d)显著短于PN组(3.25±0.87d)、(5.26±1.26d,P均<0.05)。常见并发症为恶心呕吐、腹泻、静脉炎以及伤口感染等,EN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1.6%)显著低于对照组(6.6%,P<0.05)。结论:肠内营养能够更好地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营养状况。
- 周华友杨超杜黎党立力黄永丽
- 关键词: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5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的方法、疗效。方法:对1998-10~2009-01实施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52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少,无复发病例。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的方法合理,适应症广,疗效确切,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式。
- 严秦川李克峰杨超王振国周华友
- 关键词:疝修补术无张力
- 疝环充填式网塞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网塞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在汉中市中心医院诊治的腹股沟疝患者24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4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Lichtenstein修补治疗,观察组给予疝环充填式网塞无张力修补治疗,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切口感染、阴囊水肿、血肿、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为19.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CD3+T淋巴细胞值均升高,CD4+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值降低,与术后1 d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网塞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 王萌杨超
- 关键词:腹股沟疝免疫功能并发症
- 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生存状况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的生存状况,探寻影响患者生存率和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根治手术切除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180例。统计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应用Log-Rank检验及Cox模型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结果 180例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根治术后随访时间为60-94个月,半数生存期为67个月,1年生存率78.89%,3年生存率68.33%,5年生存率57.78%。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的相关因素:年龄、病期、肿瘤大小、Borrmann分型、分化程度、TNM分期、围手术期输血、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术后综合治疗、浸润深度。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术后综合治疗的有无是影响结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术后生存状态的重要因素。结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术后综合治疗的有无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状况的重要因素。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 周华友赵伟杨超龙雪艳党立力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转移
- 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资料,对所有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性别、年龄、甲状腺病理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类型、癌灶等)、诊断骨转移时间、颈部淋巴结清扫及转移、术后首次清甲时间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诊断骨转移时间、癌灶、术后病理类型、颈部淋巴结清扫与否、术后首次清甲时间与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 <0. 05)。年龄、癌灶、颈部淋巴结清扫与否、术后首次清甲时间为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年龄、癌灶、颈部淋巴结清扫与否、术后首次清甲时间是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
- 杨超王萌
-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骨转移单因素分析
- 2型糖尿病不同血糖水平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指标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不同血糖水平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61例糖尿病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合并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85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乳腺癌根治术。比较分析对照组及观察组不同血糖水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观察2组术前术后白细胞量。结果观察组的BMI及腋窝淋巴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术前术后白细胞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中低水平空腹血糖组的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中、高水平组(P <0. 05)。结论随着空腹血糖水平的增加,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的引流量、并发症、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升高,故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应加强控制血糖,控制患者术前空腹血糖低于8. 0 mmol/l。
- 王萌杨超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血糖乳腺癌围术期
- 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虚拟手术在肝癌根治中的应用
- 2019年
-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虚拟手术在肝癌根治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10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根治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肝脏三维可视模型虚拟手术基础上行开腹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统计两组术后7 d内的并发症发生率,检测两组术前1 d和术后1个月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随访1年,统计两组生存率和疾病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围手术期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术后7 d,观察组感染、高热、肝衰竭、腹水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7.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7%(P <0.05)。术后1个月,两组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随访1年,两组生存率和疾病复发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肝脏三维可视化模型虚拟手术可提高开腹手术的准确性,减轻对肝功能的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杨超王萌
- 关键词:肝癌虚拟手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