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勇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重症
  • 1篇新生儿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血管性假血友...
  • 1篇血管性假血友...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友病
  • 1篇血友病因子
  • 1篇阳性菌
  • 1篇阳性球菌
  • 1篇抑制物
  • 1篇窒息
  • 1篇窒息新生儿
  • 1篇中国人
  • 1篇替考拉宁
  • 1篇途径抑制物
  • 1篇凝血
  • 1篇球菌

机构

  • 3篇暨南大学第二...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徐勇
  • 3篇刘雪燕
  • 2篇陈怀生
  • 1篇冯战桂
  • 1篇杜珙
  • 1篇文飞球
  • 1篇李体远
  • 1篇李志光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国产替考拉宁治疗重症监护病房重度革兰阳性菌感染6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国产替考拉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治疗革兰阳性(G^+)球菌重度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收入ICU的60例诊断为重度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使用浙江省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生产的替考拉宁注射液,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用量,疗程为7~14d;观察用药前和治疗结束后最高体温、APACHEⅡ评分、炎症反应指标、肝肾功能及微生物学检查、不良反应。结果60例患者分离到G^+球菌72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58.33%,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8.33%,屎肠球菌16.67%,粪肠球菌5.56%,溶血葡萄球菌8.33%,醇鸡肠球菌2.78%;经替考拉宁治疗,59株清除,有13株未清除,细菌学清除率(按菌株计)为81.94%;患者痊愈28例,显效22例,临床总有效率8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表现为血小板数量轻微增减,且不需要临床治疗干预。结论国产替考拉宁治疗重度G^+球菌感染疗效确凿,安全性高,尤其对于ICU伴有器官功能损害的脓毒症患者,如临床高度怀疑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时,可考虑初始经验性使用。
刘雪燕徐勇陈怀生
关键词:替考拉宁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阳性球菌
中国人TFPI-2基因的克隆及测序分析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对中国人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基因进行克隆并测序。方法从人新鲜肝组织提取总RNA,经逆转录PCR(RT-PCR)扩增出TFPI-2的全长cDNA,经亚克隆、筛选、鉴定后,进行正反测序。结果中国人TFPI-2基因cDNA全长1222bp,除258bp、585bp和884bp处与目前GenBank中收录的国外学者克隆的TFPI-2基因序列不同外,其他完全一致。其序列Gen-Bank登记号TFPI AY691946。结论中国人TFPI-2基因序列与已经报道的西方人的TFPI-2基因序列基本相同,但三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意义何在,目前尚不清楚。
徐勇刘雪燕李体远杜珙
关键词: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基因分子克隆
多指标协同应用在危重症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诊断DIC中的作用
2009年
目的通过对危重症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进行观察,并进行有关凝血功能的检查,以争取早期发现、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方法纳入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危重症患者56例,进行DIC全套检查,并根据国际血栓与出血性疾病协会DIC诊断评分标准诊断DIC 26例,根据四格表法分别对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总量(Fg)、抗凝血酶Ⅲ(ATⅢ)以及出血(包括皮下出血及淤斑)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似然比及预测值进行诊断。结果PT延长、Fg降低的诊断特异性为87.0%;ATⅢ降低以及出现PT延长、Fg降低或出血三者之一诊断DIC的敏感性为96.0%。结论以血小板减少为基础的多指标联合诊断DIC可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刘雪燕陈怀生徐勇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减少危重症
窒息新生儿抗凝血酶Ⅲ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及D-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浆中抗凝血酶Ⅲ(AT-Ⅲ)、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D-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深圳市人民医院于2002-2004年,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39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和16名正常新生儿VWF、D-D的水平及AT-Ⅲ的活性,同时检测血小板计数(BPC)、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的AT-Ⅲ明显降低;窒息新生儿血浆的VWF、D-D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重度窒息组升高更为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窒息后并发器官功能损害新生儿较无并发症组血浆的VWF、D-D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颅内出血患儿升高最为明显(P〈0.05,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表现以高凝状态为主的早期DIC、VWF及D-D的升高与窒息的程度有关,VWF及D-D明显升高者常合并组织器官损害。测定窒息新生儿血浆中AT-Ⅲ、VWF、D-D等指标对窒息后新生儿临床选用抗凝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志光冯战桂文飞球徐勇
关键词:窒息新生儿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