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静

作品数:15 被引量:68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谱系
  • 5篇谱系障碍
  • 4篇孤独症
  • 4篇孤独症谱系
  • 4篇孤独症谱系障...
  • 3篇神经发育
  • 3篇仔鼠
  • 2篇遗传学
  • 2篇遗传学分析
  • 2篇孕早期
  • 2篇智力发育
  • 2篇神经发育障碍
  • 2篇酸钠
  • 2篇发育障碍
  • 2篇表型
  • 2篇丙戊酸
  • 2篇丙戊酸钠
  • 1篇电图
  • 1篇学习记忆
  • 1篇饮食

机构

  • 1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五...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15篇朱静
  • 11篇唐久来
  • 6篇杨李
  • 6篇吴德
  • 3篇陈蓓丽
  • 3篇曹云霞
  • 3篇许晓燕
  • 2篇周自云
  • 2篇徐文成
  • 2篇袁金晶
  • 1篇章志国
  • 1篇张功纯
  • 1篇李晓捷
  • 1篇吕复莉
  • 1篇王宝田
  • 1篇李恩耀

传媒

  • 4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西北国防医学...
  • 1篇国际生殖健康...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前慢性应激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和海马神经元树突棘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研究孕鼠产前慢性应激(PS)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SD孕鼠妊娠第14-21天每天进行3次束缚,每次45 min,建立PS模型,仔鼠为研究对象标记为PS组,无束缚孕鼠的仔鼠为对照组,每组又分为雌雄组,各20只.利用Morris水迷宫分析系统检测学习记忆能力,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基础皮质酮(COR)和促皮质素(ACTH)水平,通过高尔基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棘的形态和密度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雌性PS组的逃逸潜伏期(EL)明显长于雌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4.533,P<0.05);第5天的E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788,P<0.01).雄性PS组的EL明显长于雄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101,P<0.05);第2天E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051,P<0.01).在空间探索实验中,PS组的目标象限停留时间与同性别对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组子代雌性大鼠的血清基础COR水平较同性别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658,P<0.01);PS组子代雄性大鼠的血清基础ACTH水平较同性别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19,P <0.05).高尔基染色显示PS组仔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形态简单化,表现为树突分支减少,树突棘密度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72,P<0.01).结论 孕鼠产前慢性束缚应激引起仔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损害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仔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棘的形态变化和密度降低有关.
陶玺宬吴德唐久来周自云朱静徐文成
关键词:树突棘学习记忆仔鼠
脑瘫合并非癫痫发作性事件的脑电图随访分析
2020年
目的:探讨脑瘫合并非癫痫发作性事件(paroxysmal nonepileptic events,PNEs)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行视频脑电图的112例脑瘫患儿,根据年龄分为学龄前组(<6岁)、学龄组(6~12岁)及青少年组(>12岁),对3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2例脑瘫患儿中25例诊断为PNEs(22.3%),且多见于<6岁脑瘫患儿,其常见的发作类型依次为睡眠障碍、痉挛、抖动及运动障碍。本研究中有3例PNEs患儿合并癫痫,同时发现癫痫发作与PNEs的发作类型无关。结论:脑瘫患儿合并PNEs时,应完善视频脑电图检查协助诊治,避免不必要的抗癫痫药物治疗。
王宝田吴德张功纯杨李许晓燕朱静袁金晶刘美霞唐久来
关键词:癫痫脑瘫脑电图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神经免疫学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5年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以持续的社会沟通及社会交往缺失和限制性的、重复的行为模式为特征的疾病谱。ASD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宫内感染和出生后神经系统发育早期多种感染后可造成ASD发病的增加。病理学与血清学研究结果表明在ASD患者中神经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免疫系统相关基因存在分布、数量和结构的异常,而引起神经免疫功能失调和异常激活的免疫应答。目前神经免疫系统功能紊乱被认为可能与ASD发病存在明显相关性。亦有免疫治疗研究有效的报道。本综述立足于ASD神经免疫学领域研究,介绍了ASD的免疫学治疗方法,为AS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朱静唐久来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神经免疫学发病机制免疫治疗
三例FOXP1基因新发变异导致智力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和自闭特征患儿的临床特征与遗传学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3例FOXP1基因新发变异导致智力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和自闭特征患儿临床特点及遗传学基础。方法对患儿进行全面的临床资料收集, 应用全外显子家系检测对患儿及父母行基因检测, 并通过相关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变异的致病性。结果 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伴语言障碍、全面发育迟缓、行为异常及特殊面容等, 其中2例出现自闭症谱系障碍症状。基因检测结果显示3例患儿FOXP1基因均发生新发变异c.613_c.614delCTinsTA、c.1248delC及c.1393A>G, 2例为移码变异及1例错义变异, 经ACMG指南均评级为致病性。经查询数据库, c.613_c.614delCTinsTA及c.1248delC变异既往未见报道。结论在3个无关家庭中发现3例智力障碍伴语言障碍、全面发育迟缓、行为异常及特殊面容等症状患儿, FOXP1基因c.613_c.614delCTinsTA、c.1248delC及c.1393A>G可能是3例患儿的致病因素。本组病例进一步拓展了FOXP1缺陷综合征基因型-表型谱。
华冉许晓燕吴德杨李袁金晶朱静
关键词:自闭症谱系障碍语言发育迟缓
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表型及行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中Y染色体微缺失的临床表型及对于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过程中的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的表型分类及助孕结局,并分别与Y染色体无缺失组及输卵管因素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各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妊娠结局。结果共998例进行了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微缺失检测,其中检出131例发生Y染色体微缺失,发生率为13.12%。AZFc区微缺失及AZFc区联合d区微缺失较为多见。AZFa区的微缺失发生率低,但临床表型严重。Y染色体缺失组在精液量、精液pH、妊娠率及流产率上分别与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Y染色体无缺失组、输卵管因素对照组的精液密度、精子活力及优质胚胎率均优于Y染色体微缺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关系密切。通过对于Y染色体AZF区微缺失的检测和分类,可以在制定诊疗方案时减少对患者采用不必要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对于行辅助生殖助孕的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在能够获得可使用精子的情况下,Y染色体微缺失对行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后对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但胚胎质量存在差异,需密切随访后代。
周怡然陈蓓丽朱静朱静曹云霞
关键词:Y染色体微缺失男性不育辅助生殖技术
孕早期丙戊酸钠暴露对孤独症谱系障碍仔鼠神经免疫系统的影响
朱静唐久来
Duchenne肌营养不良家系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患儿家系临床表型与遗传学特点。方法选择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为DMD的7例患儿(6个家系)为研究对象,总结家系临床特征、遗传学特点。结果 6个家系中新发突变2个,母源遗传性4个。家系1先证者同时存在DMD基因1处点突变和1处插入突变,均为新发突变;3个家系为DMD基因点突变,1个家系为DMD基因外显子大片段缺失,1个家系DMD基因外显子大片段重复。所有先证者均具有骨骼肌运动障碍和肌酶改变,最小发病年龄为6个月,临床表型轻重不一;所有先证者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均正常;3例先证者伴有轻度智力障碍。仅家系6先证者母亲具有轻度临床表型。结论基因检测可作为DMD确诊方法,智力障碍亦是DMD较多伴发的临床表型,早期心肌受累症状不显著,女性携带者可有轻度临床症状。
杨李许晓燕朱静唐久来吴德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临床表型基因突变家系
孕早期丙戊酸钠暴露对孤独症谱系障碍仔鼠神经免疫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建立孕早期丙戊酸钠(VPA)暴露致大鼠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模型,探究孕早期VPA暴露对仔鼠社会交流行为和神经免疫系统的影响及致病机制。方法12周龄初孕大鼠分为无暴露组(10只)和VPA暴露组(10只),所生仔鼠分别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模型组(10只)。社会交流测试评价仔鼠是否存在孤独症样社会行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孕鼠和仔鼠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干扰素-γ(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仔鼠脑部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社会交流测试结果[(-163.16±101.92)分]低于正常对照组[(132.73±114.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00,P〈0.05)。VPA暴露组母鼠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4、IL-6和IFN-γ水平均高于无暴露组(t=5.883、6394、5.655、5.393,P均〈0.05),而TGF—β水平低于无暴露组(t=-6.726,P〈0.05)。模型组仔鼠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4、IL-6和IFN-γ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t=3.058、3.048、6.670、5.486,P均〈0.05),而TGF—β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t=-6.516,P〈0.05)。模型组仔鼠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趋势与VPA暴露组母鼠细胞因子水平变化趋势相同。模型组社会交流测试“接近-逃避分数”结果与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4水平呈负相关(r=-0.802、-0.781,P均〈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模型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钙离子结合调节分子(IBAl)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孕早期VPA暴露致孕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显著改变,诱发仔鼠免疫激活,免疫功能失衡,脑发育障碍,出现ASD样行为,是孕早期VPA暴露致仔鼠ASD的主要神经免疫学致病机制。
朱静唐久来
关键词:孤独症谱系障碍免疫失调胶质细胞
目标-活动-运动环境疗法和神经发育学疗法对脑性瘫痪高风险儿早期干预效果的比较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比较目标-活动-运动环境(GAME)疗法与神经发育学疗法(NDT)在脑性瘫痪(脑瘫)高风险儿(IHRCP)早期干预中的疗效,为IHRCP早期干预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纳入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收治的62例IHRCP;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GAME组32例采用GAME,NDT组30例采用NDT疗法。应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量表(FMFM)和Gesell发育量表(GDS)分别检测和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9个月和12个月时粗大运动、精细运动分值和发育商(DQ)的差异性;在12月龄时比较2组进入正常化率和脑瘫的发生率。结果1.运动功能:GAME组和NDT组GMFM和FMFM评分治疗9个月[GAME:(32.63±15.83)分、(30.03±15.88)分]、[NDT:(33.37±15.61)分、(29.67±12.54)分]、12个月[GAME:(40.56±15.79)分、(36.31±14.98)分]、[NDT:(40.47±15.50)分、(36.73±14.58)分]显著高于治疗前[GAME:(27.56±14.24)分、(21.75±11.35)分]、[NDT:(26.93±14.96)分、(21.30±10.6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2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DQ:治疗前GAME组DQ(63.59±10.83)和NDT组DQ(61.59±7.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个月时GAME组DQ(73.67±12.00)高于NDT组DQ(66.05±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时GAME组DQ(81.59±13.03)高于NDT组(75.17±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个月和12个月时,GAME组在言语(79.84±16.56、83.19±17.05)及适应性能力(78.63±16.37、85.78±13.60)方面改善均显著高于NDT组(71.63±13.36、72.53±12.77)、(68.20±14.97、77.43±12.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预后:治疗12个月时发展为健康儿童:GAME组25例,NDT组23例,2组正常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发生率:GAME组6例,NDT组5例,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ME疗法和NDT对IHRCP的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治疗均有显著效果,2种方法疗效相等;GAME疗法对IHRCP认知发育的疗
吴德崔珍珍朱静吴德萍杨李吕复莉李恩耀唐久来
关键词:早期干预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新鲜移植周期结局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结局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新鲜移植周期DOR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年龄分为4组:年龄小于35岁使用长方案105例、短方案53例;年龄35岁以上使用长方案者37例、短方案56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基础FSH值、窦卵泡数、卵巢反应情况、子宫内膜厚度、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并比较移植D3卵裂期胚胎组及D5囊胚期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1)年龄<35岁患者:长方案组较短方案组,移植日内膜厚度[(12.20±2.39)vs.(11.27±2.42)mm]、获卵数[(6.50±2.75)vs.(4.80±2.48)]、受精数[(5.02±2.43)vs.(3.74±2.19)]、卵裂数[(4.92±2.41)vs.(3.64±2.16)]、优胚数[(1.97±1.86)vs.(1.23±1.38)]及冷冻胚胎数[(1.18±1.54)vs.(0.60±1.08)]均显著增高(P<0.05);(2)年龄≥35岁:长方案组受精数显著高于短方案组[(4.92±2.27)vs.(3.86±2.06)](P<0.05);(3)相同促排方案不同年龄组比较:长方案组随着年龄的增加,Gn总量[(3 184.30±1 262.12)vs.(3 878.03±1 466.53)U]显著增加(P<0.05),而获卵数、受精数、卵裂数、冷冻胚胎数均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短方案组两个年龄组比较各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各年龄组长方案较短方案,以及各方案组年轻者较年长者,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较高、流产率较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移植D3卵裂期胚胎或D5囊胚期胚胎的妊娠结局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OR患者在促排卵治疗时,选择长方案可能更有利于改善助孕结局;DOR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临床结局趋于下降;在获卵少的情况下建议选择卵裂期优质胚胎移植。
朱静周怡然陈蓓丽曹云霞
关键词:控制性促排卵年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