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佳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肝炎
  • 7篇慢性
  • 6篇丙型
  • 5篇慢性丙型
  • 5篇干扰素
  • 5篇病毒
  • 4篇毒性肝炎
  • 4篇利巴韦林
  • 4篇疗效
  • 4篇聚乙二醇
  • 4篇聚乙二醇干扰...
  • 4篇抗病毒
  • 4篇病毒性
  • 4篇病毒性肝炎
  • 3篇慢性丙型病毒...
  • 3篇复发
  • 3篇丙型病毒性
  • 3篇丙型病毒性肝...
  • 2篇乙型
  • 2篇脂肪

机构

  • 1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11篇何佳
  • 9篇尚佳
  • 7篇毛重山
  • 5篇康谊
  • 3篇李威
  • 3篇曾艳丽
  • 3篇彭真
  • 2篇李宽
  • 2篇刘俊平
  • 2篇魏君峰
  • 2篇殷辉
  • 1篇肖二辉
  • 1篇郭恩恩
  • 1篇李俊利

传媒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河南预防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肝抗病毒治疗无应答及复发患者IL-28B基因多态性分析
目的 探讨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无应答及复发患者与其IL-28B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诊治的干扰素标准方案治疗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干扰素治疗复发者22例、无应答者26例及对照...
宁会彬何佳刘俊平彭真毛重山康谊尚佳
关键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基因多态性
Alagille综合征误诊为肝豆状核变性1例
2016年
Alagille综合征(Alagillesyndrome,AGS)是一种复杂的多系统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又称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常以婴儿期胆汁淤积为突出表现,并可累及心脏、骨骼、眼睛、颜面及肾脏等多系统,该病的发病率约为1/70000。肝豆状核变性(wilson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基因ATP7B基因突变而导致铜代谢障碍的隐性遗传性疾病,可出现肝、脑、肾、角膜等多处器官损害及相关临床症状,世界范围发病率为1/100000~1/30000。
李宽宁会彬何佳郭恩恩尚佳
关键词:肝疾病肝豆状核变性基因检测
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在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肾功能变化中的意义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比较单用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抗HBV过程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胱抑素C的动态变化,探讨三者在发现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初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资料,分为替诺福韦组、恩替卡韦组。分别比较基线时、抗病毒治疗后4周、8周、39周、52周、78周、104周时两组患者血清中p,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变化。计量资料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6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替诺福韦组31例,恩替卡韦组30例),两组患者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胱抑素C在基线水平均有可比性,在4周、8周、39周、52周、78周、104周,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胱抑素C比较在78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P=0.044),104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4,P=0.128);血肌酐、eGFR在各时间段上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04周时两组HBVDNA转阴率、病毒学突破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在抗HBV的过程中对早期肾功能的损害,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胱抑素C较eGFR变化更敏感。
何佳宁会彬曾艳丽李威李宽尚佳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质类胱抑素C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抗病毒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2013.01-2015.06年间本科室40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病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症患...
彭真毛重山何佳
关键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
直接抗丙肝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近年来,丙肝的治疗方案发生了巨大变化,由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标准方案,到现阶段新型高效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本文主要针对直接抗丙肝病毒的药物研发及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与回顾,希望为丙肝领域的后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作用。
尚佳何佳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抗病毒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其对血糖的影响.方法 2013.01-2015.06年间本科室40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病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症患...
彭真毛重山何佳
关键词: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
1例携带HFE基因剪切突变的遗传性血色病患者家系调查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1例新型的遗传性血色病(HH)患者家系HFE基因突变形式。方法对确诊的1例HH患者分析其与5位相关亲属的血色病基因,提取血液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相关基因HFE、HJV、HAMP、转铁蛋白受体(TfR)2、SLC40A1的外显子、内含子剪切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纯化后,双向直接测序检测突变位点。结果先证者肝功能异常,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均升高,HFE基因外显子EXON2的区间序列2号内含子第4个碱基出现T→C纯合突变(IVs 2+4T→C,C/C纯合,splicing,异常),HJV、HAMP、TfR2、SLC40A1未见异常,患者儿子出现与其相同纯合突变,3位亲属存在杂合突变,1位亲属无异常突变。结论基因检测在血色病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HFE基因IVs 2+4T→C突变可能是新型的中国HH的致病遗传基因突变类型。
宁会彬何佳李俊利刘俊平肖二辉尚佳
关键词:血色素沉着症点突变系谱
白细胞介素-28B rs12978960多态性与1b型慢性丙型肝炎复发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再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基因1b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CHC)复发型的患者在再次进行peg-IFN联合利巴韦林(LBV)治疗时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探讨IL-8B rs12978960基因多态性对再治疗患者的病毒应答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
曾艳丽何佳宁会彬魏君峰李威毛重山尚佳康谊
关键词:复发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28Brs12978960多态性与1b型慢性丙型肝炎复发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再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分析基因1b型慢性丙型肝炎(CHC)复发型的患者再次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时的病毒学应答情况,探讨IL-28Brs12978960基因多态性对再治疗患者病毒应答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CHC复发患者采用peg—IFN联合RBV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检测宿主IL-28Brs12978960基因的多态性,分析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病毒学应答情况,以及与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相关的预测因素。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y。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61例患者完成peg—IFN联合RBV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平均年龄(46.7±12.4)岁,男37例(60.7%),rs12978960CC基因型49例(80.3%)。经过peg—IFN/RBV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后,达到SVR者40例(65.6%)。年轻患者能获得较高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和SVR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L28Brs12978960基因型对RVR和SVR有预测价值,获得RVR和SVR的患者CC基因型携带率更高(均P〈0.05)。CC基因型相对于CT/TT型的患者可获得较高的RVR(34.1%比0,x^2=10.625,P=0.006)、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84.1%比70.6%,x^2=5.563,P=0.039)和SVR(77.3%比35.3%,x^2=9.572,P=0.007),而延长快速病毒学应答(34.1%比29.4%,x^2=0.122,P=0.809)、早期病毒学应答(79.5%比82.3%,x^2=0.612,P=0.964)与CT/TT基因型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因1b型CHC复发患者仍需再次抗病毒治疗。IL-28Brs12978960基因多态性与再治疗SVR率密切相关,尤其是对未获得RVR的患者更具预测价值,为CHC患者个体化抗病毒治疗和优化诊疗方案提供了有利依据。
曾艳丽何佳宁会彬魏君峰李威毛重山尚佳康谊
关键词:复发
FibroTouch脂肪衰减参数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FibroTouch脂肪衰减参数对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CHB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CHB组61例及CHB合并NAFLD组54例,分析FibroTouch在肝脏炎性反应、纤维化及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及相关因素的关系,对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结果115例患者肝脏硬度值为(8.22±6.33)kPa,脂肪衰减参数为(242.37±31.56)db/m,CHB合并NAFLD组患者脂肪衰减参数、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血糖均高于单纯CH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4例CHB合并NAFLD组患者,依据脂肪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结果显示脂肪变程度越重脂肪衰减参数就越高(P〈0.05),且脂肪衰减参数的敏感度为92.6%,特异度为85.0%。在相同的炎性反应及纤维化程度上,CHB合并NAFLD组患者脂肪衰减参数均高于单纯CH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各组患者的脂肪衰减参数在不同的炎症分级(x^2=5.901,P=0.117)及纤维化分期(x^2=4.073,P=0.254)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FibroTouch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诊断方式,可以较好地反映CHB患者的脂肪变程度,推荐应用于CHB合并NAFLD患者的临床诊治。
毛重山宁会彬何佳殷辉康谊尚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症纤维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