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成林

作品数:43 被引量:209H指数:9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7篇先天
  • 17篇先天性
  • 17篇关节
  • 15篇脱位
  • 13篇小儿
  • 12篇髋脱位
  • 10篇手术
  • 9篇先天性髋脱位
  • 7篇髋关节
  • 7篇小儿先天性
  • 6篇腰椎
  • 6篇疗效
  • 6篇内翻
  • 6篇畸形
  • 6篇儿童
  • 5篇颈椎
  • 5篇关节脱位
  • 4篇髓型
  • 4篇骨折
  • 3篇预后

机构

  • 33篇吉林大学中日...
  • 6篇吉林大学第二...
  • 5篇吉林大学第一...
  • 3篇白求恩医科大...
  • 2篇天津医院
  • 2篇吉林省桦甸市...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三九集团
  • 1篇桦甸市人民医...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和龙市人民医...
  • 1篇吉林省乾安县...
  • 1篇通化铁路医院

作者

  • 43篇唐成林
  • 14篇孙丹舟
  • 14篇柳万国
  • 8篇赵宝林
  • 6篇张静哲
  • 6篇季晓风
  • 6篇朱庆三
  • 5篇马犇
  • 4篇边帅
  • 3篇黄岚峰
  • 3篇周凤吉
  • 3篇孙莉
  • 3篇孙莉
  • 3篇李云峰
  • 3篇任晓阳
  • 3篇刘玉槐
  • 3篇王汉中
  • 3篇赵凡
  • 2篇董永康
  • 2篇孙鸿斌

传媒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华小儿外科...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白求恩医科大...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医学研究...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东北地区第二...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5篇1996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T分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腰痛或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患者的腰椎CT。男43例,女57例;年龄23~81岁,平均52.5岁。采用CT骨窗轴位像关节突关节的关节间隙宽度、骨赘形成及骨质变化情况作为分级依据征象,将每个征象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4个等级,相应赋予0~3分,按3个征象总分分为4级:0级,0分;Ⅰ级,1~3分;Ⅱ级,4~6分;Ⅲ级,7~9分。由初、中、高级职称3位医师在PACS系统对100例患者从L1/2至L5/S1节段的双侧关节突关节分别进行2次独立分级,Kappa分析评价3位医师分级结果的一致性。同时对患者腰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年龄与分级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位医师分别2次对100例患者的1000个腰椎关节突关节进行分级,0级200~211个(20.0%~21.1%),Ⅰ级384~403个(38.4%~40.3%),Ⅱ级301~310个(30.1%~31.0%),Ⅲ级85~106个(8.5%~10.6%)。同一医师前后分级一致的关节突关节数为84.1%~88.4%,Kappa值为0.773~0.833;不同级别医师分级一致的关节突关节数为82.9%~87.9%,Kappa值为0.756~0.827。患者VAS评分和ODI与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86、0.192,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与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558,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CT分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的评估和研究有指导意义;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CT分级与年龄呈正性相关,而与腰痛程度及腰椎ODI无显著相关性。
柳万国唐成林孙莉李云峰边帅
关键词:腰椎关节突关节骨性关节炎CT分级腰痛
小儿双侧先天性髋脱位两侧同时手术122例244髋报告
2004年
目的为了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经济负担和痛苦,便于同步功能练习。方法笔者从1983~1998年5月末,共为双侧先天性髋脱位两侧同时手术122例244髋。结果半年以上平均2年半随访81例162髋,髋关节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无关节僵硬发生,X线片显示位置好,无股骨头坏死发生。参考国内疗效评定标准,皆属优良。结论小儿双侧先天性髋脱位两侧同时手术是可行的。笔者所在科室,目前对5岁以下双侧先天性髋脱位,如无特殊情况,基本常规行两侧同时手术。
孙丹舟季晓风唐成林赵宝林
关键词:小儿同期手术X线检查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建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系统,探讨其可靠性及其与年龄、病程和JO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9月就诊的78例多节段CSM患者的颈椎MRI资料,男51例,女27例;年龄42~77岁,平均55.1岁;病程0.25~276个月,平均48.8个月。以颈椎MRI中脊髓形态、脊髓信号、脊髓与硬膜囊关系作为分级依据征象,将每个征象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相应赋予0~2分,按3个征象总分划分为四级:0级,0分;Ⅰ级,1~2分;Ⅱ级,3~4分;Ⅲ级,5~6分。由3位初、中、高级职称医师对78例患者的颈椎MRI从C2/3~C6/7进行2次独立分级和1次共同分级,Kappa分析评价每位医师前后2次之间及3位医师之间分级结果的一致性。将3位医师对三个征象共同分级的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同时将患者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与分级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位医师分别2次对78例患者的390个节段进行分级,0级82~94个(21.03%~24.10%),Ⅰ级112~126个(28.72%~32.31%),Ⅱ级111~137个(28.46%~35.13%),Ⅲ级47~70个(12.05%~17.95%)。同一医师前后2次分级一致的节段占74.6%~78.5%,Kappa值为0.657~0.706;不同级别医师分级一致的节段占71.5%~76.7%,Kappa值为0.614~0.683。三个征象分级的结果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603、0.577,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患者年龄、病程与3位医师共同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2~0.511、0.388~0.498,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术前JOA评分与3位医师共同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409~-0.546,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依据脊髓形态、脊髓信号、脊髓与硬膜囊关系建立的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系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与患者年龄、病程呈正性相关,而与术前JOA评分呈负性相关,对脊髓受压后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和研究有指导意义。
柳万国孙莉唐成林刘理迪王旭李云峰边帅董永康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压迫症硬膜囊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被引量:10
1996年
1986年7月~1995年2月近10年间收治的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54例(60髋),应用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综合评定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41例(44髋)获得随访,最长9年,最短4个月(平均4.5年),依据先天性髋脱位疗效评定标准,再治疗结果为:优27例(29髋),良12例(13髋),可2例(2髋)。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与患者年龄偏大、手术中具体操作、术后功能练习有直接关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术前牵引、正确的手术操作及术后及时的功能练习是预防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的关键措施,一经发现关节僵硬,需尽早处理,主要应手术松解,对时间短者也可行手法松解。
唐成林孙丹舟任晓阳
关键词:先天性髋脱位儿童关节僵硬
先天性肱内翻伴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小指畸形及副脾一例
2010年
肱内翻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罕见的上肢骨骺发育畸形疾病.自1900年Riedinger首次报道至今,国内已报道60多例,但关于此病伴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和小指畸形等多部位先天畸形的病例尚无报道,我院诊治了1例,现报告如下:
唐成林柳万国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指畸形先天性副脾发育畸形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近年来应用术式的演变及其评估被引量:12
1996年
本文介绍本院近4年来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应用术式的演变。由20多年来一直喜欢用骨盆截骨术演变为近1年来用得最多的是造盖术。近4年共手术463例,565髋。实践证明:比起骨盆截骨术,造盖术显得更简便,侵袭小,不需二次手术拔除内固定针。因在我国大龄髋脱位偏多,造盖术更适合我国国情。经过一些改进,可以克服造盖折断和吸收问题。
孙丹舟唐成林赵宝林任晓阳
关键词:先天性髋脱位术式儿童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08年
王汉中胡玉荣唐成林
关键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畸形发病原因发病率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诊断及合并脊柱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治疗进展被引量:10
2015年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diffuse idiopathic skeletal hyperostosis,DISH),又称为Forestier病,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却易被忽略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表现为脊柱和关节的韧带及肌腱附着点的钙化和骨化。DISH累及脊柱时表现为多个椎体前外侧流注性骨赘和钙化等特征性改变,可导致脊柱强直,
柳万国唐成林马犇朱庆三
关键词:脊柱骨折脊柱强直过伸性损伤胸椎骨折骨桥形成特征性改变
小儿外伤性肘内翻截骨后穿针固定的改进──介绍一种简易加压固定法
1996年
本文介绍一种肘内翻截骨后横穿克氏针用粗丝线和橡皮筋捆绑的简易加压固定方法。通过10例临床观察和随诊证明:固定确切、可靠;因有加压作用,愈合快;由于稳定性好,可早期即术后2周开始练屈伸活动,功能恢复快。
孙丹舟季晓风刘玉槐唐成林赵宝林孙冰张吉天
关键词:肘内翻截骨术
74例显微镜下前路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前路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行显微镜下前路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术后随访,观察随访期间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及NDI评分,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临床疗效及植骨融合情况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JOA评分、VAS评分和NDI评分显著改善(P<0.05),内固定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患者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均较内固定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随访12个月疗效优12例,良55例,可7例,差0例,疗效优良率为90.54%,植骨融合72例,未融合2例,融合率为97.30%。术后出现吞咽不适症状2例,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微镜下前路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能够解除脊髓及神经根压迫,恢复神经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许进唐成林
关键词:显微镜钛板内固定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