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梅红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儿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突变
  • 2篇病例
  • 2篇病例报告
  • 1篇多囊
  • 1篇多囊肾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感染
  • 1篇新生儿期
  • 1篇乳链球菌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糖原
  • 1篇糖原累积病
  • 1篇球菌感染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隐性遗...
  • 1篇中枢神经
  • 1篇中枢神经系统
  • 1篇文献复习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王建设
  • 3篇张梅红
  • 2篇龚敬宇
  • 2篇刘杰
  • 1篇陆怡
  • 1篇谢新宝
  • 1篇施莺燕
  • 1篇林亚芬
  • 1篇李春燕
  • 1篇颜艳燕
  • 1篇林锦

传媒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PKHD1突变致儿童门脉高压4例病例报告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二代测序探讨儿童不明原因门脉高压的遗传病因,以提高临床认识。方法 2012至2016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4例不明原因的儿童门脉高压病例,均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或肝病基因Panel的高通量测序,对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儿中,男1例,女3例,发病年龄3.3-6.4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3例,脾肿大4例,肝肿大2例;肝内胆管扩张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2例。4例患儿影像学上均有肾脏病变,肝脏合成功能和肾功能均正常。二代基因测序及Sanger验证,4例患儿均在PKHD1基因上发现复合杂合突变,其中无义突变和经典剪切位点突变各1个,缺失突变(移码突变)和错义突变(少见位点)各3个。例1外显子32上第4 481位碱基A缺损造成移码突变和外显子51的前1位内含子区碱基G突变为A影响剪切位点;例2外显子24上第2 507位碱基T突变为C,导致第836位上的缬氨酸变为丙氨酸,外显子58上第9 568位碱基C突变为T,导致编码第3 190位谷氨酰胺的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例3外显子12上第847位碱基T突变为C,导致第283位上的苯丙氨酸转变为亮氨酸,外显子58上第9 455位密码子A缺失导致移码突变。例4外显子61上第10 315位碱基G突变为T,导致第3 429位上的天冬氨酸转变为酪氨酸,外显子27上第3 028至3 039位碱基缺失,并插入AGGT导致移码突变。最终4例患儿均确诊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结论 PKHD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是我国儿童门脉高压的重要病因,二代基因测序是确诊的有效手段。
颜艳燕龚敬宇施莺燕陆怡张梅红谢新宝王建设林锦
关键词:门脉高压多囊肾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儿童
糖原累积病Ⅵ型和Ⅸa型7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总结糖原累积病(GSD)Ⅵ、Ⅸa型的临床、病理和基因突变情况,提高临床对这两型GSD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GSD3例Ⅵ型和4例Ⅸa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儿均为男性,确诊年龄2岁3月至5岁。7例均有肝脏肿大和转氨酶升高,身材矮小1例,空腹低血糖、高乳酸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各2例,血酮体增高3例,尿有机酸分析结果阳性2例。7例患儿均有肝细胞弥漫性肿大变形和糖原凝聚,4例有肝脏脂肪变性;3例GSDⅥ型有门管区纤维化、肝硬化表现。3例GSDⅥ型检测到6种PYGL基因突变,c.772+1G>A、c.244-1G>A、c.730C>T(p.L244F)、c.2417_2418del TA(p.I806Sfs X9)为新突变,4例GSDⅨa型检测到4种PHKA2基因突变,c.3529C>T(p.Q1177X)、c.3574C>T(p.Q1196X)为新突变。(2)复习文献共检索到13篇文献,与本文病例合并后共22例Ⅵ型、99例Ⅸa型GSD。肝脏转氨酶增高和肝脏肿大91.9%~100%,有身材矮小18%~23%、空腹低血糖44%~48%、高甘油三酯血症37%~44%、高乳酸血症35%~72%和血酮体增高50%~56%。肝脏活检均可见肝细胞内糖原凝聚,17%有脂肪变性,Ⅵ型25%、Ⅸa型33%检出肝硬化。报道19种PYGL基因突变,多为点突变,剪切位点突变亦较常见,插入突变少见;43种PHKA2基因突变,突变类型多样。结论肝大伴转氨酶升高的患儿需警惕Ⅵ、Ⅸa型GSD;Ⅵ型患儿可早期存在肝硬化,需要进一步随访。
刘杰张梅红龚敬宇王建设
关键词:糖原累积病肝脏活检基因突变
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无乳链球菌又称 B 族链球菌。在新生儿期,无乳链球菌早期感染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病死率、致残率高,不但严重危害新生儿的健康,且对这些新生儿的家庭产生严重的经济负担。20世纪70年代以来,无乳链球菌感染是欧美国家新生儿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以往认为中国新生儿无乳链球菌感染很少。近几年来,陆续有关于无乳链球菌导致严重母婴感染的病例报道[1-2],但有关发病率变化的研究鲜见。本研究对近3年新生儿无乳链球菌败血症患病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林亚芬张梅红李春燕刘杰王建设
关键词:无乳链球菌新生儿期败血症链球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新生儿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