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3篇股骨
  • 2篇外固定
  • 2篇内固定
  • 2篇老年
  • 2篇关节
  • 2篇冠状
  • 2篇冠状突
  • 2篇冠状突骨折
  • 2篇尺骨
  • 2篇尺骨冠状突
  • 2篇尺骨冠状突骨...
  • 1篇旋转点
  • 1篇压缩骨折
  • 1篇移位性
  • 1篇移位性股骨颈...
  • 1篇鹰嘴
  • 1篇鹰嘴骨折
  • 1篇置换术
  • 1篇入路

机构

  • 9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郭强
  • 6篇吕守正
  • 5篇李志永
  • 3篇张健
  • 3篇吴树文
  • 2篇马剑雄
  • 2篇马信龙
  • 1篇张英剑
  • 1篇闫亮

传媒

  • 3篇中国城乡企业...
  • 2篇医疗装备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目的探讨KMC球囊扩张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4年8月~2013年8月,我院采用KMC球囊扩张椎体成形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76例共...
吕守正郭强
文献传递
创伤骨科内固定物应用3D打印技术的临床进展
2024年
3D打印技术为一种新兴制造业技术,目前已经应用于多个学科领域,其具有个性化,精准化的优势.在临床医疗领域的应用多与硬组织损伤相关,如创伤骨科、口腔科等科室,可以在术前诊断、手术方案演练、内置物定制等多个方面发挥其作用,为医生操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本文对创伤骨科内固定物应用3D打印技术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吴树文郭强
关键词:骨折创伤骨科
自制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2019年
目的探讨儿童CartlandⅠB、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予以闭合复位和经皮穿针并自制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治疗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8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收治的儿童GartlandⅠB、Ⅱ、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02例为研究对象。全部采取骨折闭合复位(或局部有限切开)和经皮穿针并自制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预后效果。结果 17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2年,平均8个月。骨折于术后2~3个月后全部达到骨性愈合。针孔浅表感染2例,神经损伤7例,干预后均恢复正常。骨化性肌炎1例,肘关节伸直受限2例,轻度肘内翻畸形3例,干预后未完全恢复正常。疗效优145例,良30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8.3%。结论闭合复位和经皮穿针固定并自制克氏针外固定支架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强吕守正李志永商福青张英剑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外固定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2015年
尺骨冠状突骨折临床并不少见,但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对于Regan-Morrey I型和Ⅱ型的骨折来说,其对肘关节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可采取非手术治疗。但是也有一些Ⅱ型的骨折合并肘关节后方脱位,由于复位后会有脱位复发的潜在风险,故也要求手术处理。尺骨冠状突骨折经常会合并肘关节周围组织结构的损伤,应争取在最短时间行手法复位,石膏托或支具外固定保护。对肿胀严重有发生筋膜室综合征的应早期行切开减张。手术多应用内侧的入路,并存桡侧副韧带损伤的时候需联合外侧的入路。内植物材料包括微型钛板、微型螺钉、可吸收螺钉、空心拉力钉、带线锚钉、外固定支架、冠状突假体置换等。
郭强李志永
关键词:骨折尺骨冠状突肘关节脱位鹰嘴骨折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四肢骨折类型,多因跌倒、撞击等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临床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高发人群,并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随之升高。目前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为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对于满足手术指征,以及身体可耐受的高龄患者临床推荐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式以最大程度恢复下肢活动功能。
吴树文郭强
关键词: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外固定内固定
侧卧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侧卧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侧卧位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55例肥胖患者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临床资料,男43例,女12例;年龄20~74岁,平均45.2岁;体质量指数(BMI):肥胖(BMI为30~35)40例,非常肥胖(BMI〉35)15例。骨折按照Seinsheimer分型:A型18例,ⅢB型23例,Ⅳ型12例,V型2例。术后采用Sanders等推荐的创伤性髋关节等级评分评定疗效。结果47例患者术后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为12~60个月,平均30个月;8例失访。骨折愈合时间为3.9~8.7个月,平均4.6个月。术后按Sanders等推荐的创伤性髋关节等级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3例,良12例,中7例,差5例,优良率为74.5%。结论侧卧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肥胖患者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可减少组织血供的破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骨折愈合。
李志永郭强吕守正张健闫亮
关键词:股骨骨折骨钉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移位性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试验组(采用全关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试验组(P<0.05);随访1年,试验组的VAS评分、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再手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远期效果更为显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李志永吕守正吴树文张健郭强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低位旋转点腓肠神经滋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中、前足部创面
2013年
目的中、前足创面因位于肢体远端,修复时可应用的皮瓣不多,对于创面闭合较为困难,低位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逆行转移修复中、前足软组织缺损则能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方法应用低位旋转点的腓肠神经滋养皮瓣比传统方法旋转点由外踝尖后上5~7 cm降低致1~3 cm,使皮瓣蒂长度延长2~6 cm,以修复中、前足部创面。结果所有11例皮瓣都成活,其中1例皮瓣的远端边缘出现约1.0 cm×3 cm皮肤坏死,但是坏死组织清除后肉芽生长较好,经过2周左右的清洁换药之后,创面完全愈合,临床效果比较满意。结论低位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血供较可靠,切取简便,操作不难,比较容易成活,可为中、前足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提供较理想供区。
郭强马信龙马剑雄吕守正
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的疗效。方法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15例(O'Driscoll分型为Ⅱ型11例,Ⅲ型4例),采用肘前内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结果手术顺利。骨折均愈合,无骨化性肌炎,未发生肘关节脱位及肘关节强直等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肘关节屈伸幅度平均达115°,旋转幅度平均达135°;HSS评分结果为优秀10例,良好4例,一般1例,优良率达93.3%。结论肘前内侧入路手术治疗单纯尺骨冠状突骨折疗效较好。
吕守正郭强马信龙马剑雄李志永张健
关键词:尺骨骨折外科手术手术入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