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测其发生的相关指标研究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的因素及相关指标对AKI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256例,分为AKI组与非AKI组,比较两组微小核糖核酸125(miRNA-125)、白介素6(IL-6)、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肿瘤坏死因子a(TNF-a)等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AKI发生的相关指标及预测价值。将AKI患者分为轻中度AKI组(AKI 1-2期)和重度AKI组(AKI 3期),比较两组间指标的差异。结果AKI患者组miRNA-125、NGAL水平高于非AKI组(P<0.05)。肌酐(OR 1.03,95%CI 0.88~1.36),肾小球滤过率(OR 1.23,95%CI 0.75~2.01),miRNA-125(OR 1.56,95%1.02~2.10),NGAL(OR 1.32,95%0.83~1.67)是影响AKI发生的因素(均P<0.05)。重度AKI患者组miRNA-125、TNF-a、NGAL水平高于轻中度AKI患者组(均P<0.05)。miRNA-125预测AKI的发生曲线下面积为0.80(95%CI 0.75~0.83),最佳阈值32.1,敏感度81.5%,特异度76.2%。结论肌酐、肾小球滤过率、miRNA-125、NGAL水平是影响AKI发生的因素,miRNA-125水平可以较好地预测AKI的发生。 曾帆 兰蕴平 吴娅秋 雷雨 刘荣安 黄晓波关键词:急性肾损伤 感染性休克 B族维生素在脓毒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的一类急危重症,病死率高,且存活患者往往遗留认知功能损伤。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功能失调及过度氧化应激反应相关,因而免疫调节及抗炎、抗氧化策略是脓毒症治疗的重点。近年来研究发现B族维生素具有调节免疫细胞及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因而B族维生素治疗脓毒症的功效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中,维生素B2和维生素B9具有调节免疫细胞的作用,发挥免疫调节的功能;维生素B1、B2、B6和B12具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维生素B1主要通过调节三羧酸循环发挥抗氧化作用,通过调节脓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发挥抗炎作用,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维生素B2的抗炎功能是通过调节脓毒症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及减少巨噬细胞中炎症小体激活来实现的。维生素B6通过清除自由基及增加抗氧化酶的产生来发挥抗炎、抗氧化作用。另外,维生素B1、B6、B9及B14有改善脓毒症患者神经认知功能的效果。本文就B族维生素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抗炎和抗氧化作用、以及B族维生素在脓毒症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徐琴 李伦刚 杨玉红 曾帆关键词:B族维生素 脓毒症 免疫调节 抗氧化 维生素治疗 介入栓塞治疗急性动脉出血55例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出血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止血效果。方法急性动脉出血患者87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后分为DSA阳性组55例,DSA阴性组32例。DSA阳性组给予介入栓塞治疗,DSA阴性组给予输血、补液、纠正凝血功能异常、局部应用止血药物等常规治疗。比较2组一般资料,入ICU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ICU治疗时间、ICU病死率、住院28d病死率、住院期间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年龄、性别比例、入ICU时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阳性组止血有效率(87.3%)较DSA阴性组(53.1%)高,ICU治疗时间[(5.67±2.41)d]较DSA阴性组[(7.53±3.32)d]短,28d病死率(3.6%)、住院期间复发率(12.7%)较DSA阴性组(18.8%、43.8%)低(P<0.05);DSA阳性组ICU病死率(3.8%)与DSA阴性组(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术中及术后48h内,2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急性动脉出血患者早期行DSA检查及时发现出血部位并针对性栓塞治疗,可有效止血、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28d病死率。 兰蕴平 曾帆 王茜 谢坪 王冬梅 黄晓波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介入栓塞治疗 左西孟旦在脓毒症诱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左西孟旦在脓毒症诱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科收治的45例脓毒症诱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左西孟旦组,22例)、对照组(多巴酚丁胺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感染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入组后7 d,两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NTPro BNP、cTnI、Lac均降低(P <0. 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14. 55±3. 41、18. 39±6. 19,11. 82±2. 72、15. 04±4. 81,(2 575. 36±1 047. 74)、(3 344. 61±1 377. 21) ng/L,(1. 62±0. 87)、(2. 18±0. 94)μg/L,(2. 78±0. 99)、(3. 77±2. 05) mmol/L);两组CI、SVI、LVEF、Scv O2均升高(P <0. 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3. 39±0. 40)、(2. 99±0. 43) L/(min·m^2),(40. 27±3. 60)、(36. 22±3. 83) ml/m^2,50. 05%±5. 26%、45. 57%±5. 16%,65. 36%±5. 07%、62. 48%±4. 38%];试验组ICU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11. 57±3. 06)、(14. 10±3. 71) 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或P <0. 01)。两组ICU住院费用、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脓毒症诱导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西孟旦可以降低疾病危重度评分,改善心功能及微循环灌注,缩短住院时间。 兰蕴平 于佳 刘蓉安 雷雨 罗小秀 曾帆关键词:脓毒症 心肌抑制 心力衰竭 左西孟旦 一种新型VA-ECMO侧枝动脉鞘 本实用新型涉及侧枝动脉鞘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VA‑ECMO侧枝动脉鞘,包括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的内部开设有辅助孔,所述辅助孔的底部分别固定设有限位弹簧与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滑动连接有活动顶座,所述限位弹簧远离固定... 曾帆 黎嘉嘉 刘蓉安 雷雨 兰蕴平哮喘急性期TGF-β1、VEGF与气道炎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是否起着调控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住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6例为观察组,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入试者血清中TGF-β1、VEGF含量,同时测定肺功能,记录一般情况及预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哮喘患者血清TGF-β1、VEGF的表达量与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呈正相关。结论:TGF-β1、VEGF水平升高是哮喘患者气道慢性炎症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两因子相互影响,协作参与哮喘发病机理。 吴娅秋 曾帆关键词:哮喘 转化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气道炎症 “全面二孩”政策后收治ICU的产科危重症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后收治ICU的产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4月,选取产科危重症患者61例,将其分为高龄组22例、非高龄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孕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存活情况、剖宫产次数、产后出血、入住ICU病因、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ICU治疗时间、ICU主要治疗措施、住院花费。结果高龄组患者的二孩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龄组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治疗时间明显长于非高龄组(P<0.01)。高龄组的血浆置换率和血液滤过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的呼吸机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高龄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龄组,血浆输注量明显多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的住院花费明显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出现急危重症及产后出血的风险更高、血浆制品使用更多、ICU住院时间更长、医疗花费更大,急危重症孕产妇应早期被收治ICU监护治疗,改善其临床结局,降低医疗花费。 兰蕴平 曾帆 黎嘉嘉 雷雨 黄晓波关键词:高龄 重症监护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被引量:3 2019年 背景: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肾损伤是有较高死亡率的临床常见问题,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已有一些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应用于改善此病情的研究,但可能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实验所用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分离培养SD大鼠腹股沟部位脂肪组织,获得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鉴定;将30只大鼠夹闭左肾动脉,45 min后去除动脉夹恢复血流建立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移植对照组和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5只,另取15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其中,移植对照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干细胞移植组尾静脉注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后5,15和30 d进行下列检测:荧光显微镜观察大鼠肾组织冰冻切片中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定植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酐与尿素氮水平;生化法检测肾组织中丙二醛含量;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结构并进行肾小管损伤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分离培养的SD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90和CD44,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移植对照组肾组织无绿色荧光,干细胞移植组在移植后5 d可见绿色荧光;(2)与移植对照组比较,干细胞移植组血清肌酐与尿素氮水平、肾组织丙二醛含量及肾小管损伤评分降低(P <0.05),肾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表达升高(P <0.05),肾组织形态结构有明显改善;(3)以上结果说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通过促进肾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的表达发挥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雷雨 雷雨 刘蓉安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干细胞移植 肾小管损伤 干细胞 间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