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锦平

作品数:30 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1篇外科
  • 9篇手术
  • 9篇出血
  • 6篇血管
  • 6篇颅内
  • 5篇膜下
  • 4篇动脉瘤
  • 4篇外科手术
  • 4篇疗效
  • 3篇动脉
  • 3篇血管造影
  • 3篇血肿
  • 3篇硬膜
  • 3篇神经外科
  • 3篇外科治疗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地平
  • 2篇动脉动脉瘤
  • 2篇硬膜下

机构

  • 30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作者

  • 30篇李锦平
  • 16篇赵奇煌
  • 10篇宋英伦
  • 8篇谭可
  • 8篇郭鹏
  • 7篇李涛
  • 7篇杨新乾
  • 6篇王宇
  • 4篇李雄
  • 4篇王雁
  • 3篇李彤
  • 3篇顾征
  • 3篇孙永全
  • 3篇孙永权
  • 2篇赵继宗
  • 2篇王硕
  • 2篇王嘉炜
  • 2篇徐屹
  • 1篇杨云娜
  • 1篇袁俊亮

传媒

  • 7篇中国医药导刊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华神经创伤...
  • 1篇眼科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华脑科疾病...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神...

年份

  • 7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 1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 对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2年3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2例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其中19例为男性,13例为女性,年龄为63-84岁.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16例.给予治疗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联合吡拉西坦片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8%、不良反应率为6.3%,而对照组有效率为81.2%、不良反应率为18.8%,2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对脑梗塞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具有显著的疗效和更小的不良反应率.
李涛杨新乾李锦平赵奇煌
关键词:吡拉西坦尼莫地平脑梗塞血管性痴呆
前交通动脉瘤未被夹闭的原因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分析前交通动脉瘤未被夹闭的原因,探讨避免发生此种情况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9年2月我院、外院及国外经手术夹闭的前交通动脉瘤各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术后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完全未被夹闭。结论术前认真阅读分析血管造影资料,应完善3D-DSA或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检查,术中仔细操作,分清显微解剖结构,术中脑血管造影检查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李锦平赵奇煌孙永权宋英伦杨新乾王宇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外科治疗并发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转移癌不同治疗方案的比较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癌的不同治疗方案及其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4例颅内转移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124例患者分别选择单纯外科手术治疗(A组),外科手术配合术后全脑放射治疗(WBRT,B组)以及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FSRT)配合WBRT(C组)。评估三种治疗方案在颅内转移癌神经外科治疗中的优劣。结果:B组对A组治疗颅内转移癌在上述三方面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特定条件下C组对A组治疗颅内转移癌在上述三方面也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新发,直径大于3cm,周边水肿,占位效应明显的颅内转移癌病灶手术切除,术后WBRT效果好;对直径不超过3cm的单发颅内转移癌病灶,占位效应轻微或不明显,可以行FSRT辅助WBRT。
王宇李锦平宋英伦谭可李涛郭鹏赵奇煌
关键词:颅内转移癌外科手术
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手术后再出血的风险评估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 探讨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手术后再出血的风险以及治疗决策的制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306例有口服阿司匹林史的脑出血手术患者,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手术后再出血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术前血栓弹力描记术(TEG)检查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抑制率≥75%作为暂缓急诊手术的标准,比较不同治疗方案之间、不同术式之间术后再出血的风险差异.结果 抑制率≥75%组术后再出血率为26.9%,延期手术组为4.1%,OR=8.566,95% CI=2.279 - 32.19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制率<75%组的再出血率为7.6%,OR=1.923,95% CI=0.594 -6.224,P=0.275;抑制率≥75%组与<75%组比较,OR=4.455,95% CI=1.539 - 12.891,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诊开颅手术组与延期手术组相比,再出血率为15.9%,OR =4.399,95% CI=1.215 - 15.919,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75%可做为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再出血高风险的预测指标,可根据术者自身经验及技术优势合理选择手术方法及治疗策略.
谭可李锦平宋英伦王宇李涛郭鹏李雄王嘉炜王雁赵奇煌
关键词:脑出血阿司匹林神经外科手术血栓弹力描记术
显微手术结合术中B超治疗纵裂脑动静脉畸形六例被引量:1
2017年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好发于青壮年,常以出血和癫痫起病的血管性疾病。纵裂动静脉畸形因供血动脉迂曲,大脑前、胼周动脉以及胼缘动脉参与供血,介入栓塞累计功能血管风险较大,技术难度也较大。纵裂畸形位于纵裂深部,手术空间有限,视野受限。北京朝阳医院和北京天坛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利用不同入路结合术中实时超声治疗纵裂脑动静脉畸形6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李雄王硕李锦平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超声治疗纵裂术中B超血管性疾病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假阴性原因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血管造影假阴性发生的可能原因,提高SAH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2例SAH患者的脑血管造影结果初次阴性52例,复查造影25例,发现6例有异常病变:4例前交通动脉瘤,1例C2段动脉瘤,1例脑血管畸形。结果结合文献对这6例初次脑血管造影假阴性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发生假阴性的原因。结论SAH造影时应采用高分辨率的造影机;二维造影时要多角度投射,避开血管间的重叠;必要时采用三维血管重建;提高阅片医生的能力;初次阴性病例可配合CTA、MRA检查且必须强调全面细致复查造影。
李彤孙永全吴中学李佑祥赵奇煌李锦平顾征姜鹏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术假阴性
早、中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早、中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方法,讨论术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入院前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存在,35例患者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1例经手术探查证实右侧A2段动脉瘤。36例患者均在早、中期进行显微手术治疗,早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d内手术22例,中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4—10d内手术14例。结果格拉斯哥预后评分Ⅰ级21例,Ⅱ级4例,Ⅲ级4例,Ⅳ级4例。术后均复查头颅CT,无术后颅内血肿,不同部位脑梗死5例。死亡3例,1例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后发生枕叶梗死,发生脑疝,家属放弃治疗;1例为Hunt—HessⅤ级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疝症状未解除;1例为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2年再发出血,手术夹闭后1周突发枕骨大孔疝。术后26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复查,1例患者提示前交通动脉瘤完全未被夹闭,1例后交通动脉瘤有残颈,l例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示后交通动脉未显影。结论早、中期显微手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术后脑缺血是颅内动脉瘤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特别是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术中对后交通动脉的保护十分重要。对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体内血栓形成或粥样硬化患者的手术治疗还需进一步研究。
李锦平赵奇煌孙永全李彤宋英伦杨新乾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颅内出血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探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34~65岁,平均47.1岁;病程2个月~3年;肿瘤直径〈4cm的11例中,采用翼点入路7例,单侧额下入路4例;肿瘤直径〉4cm的9例中,采用双测额下入路2例,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Ⅱ级)16例(80%),其中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均获得肿瘤全切,SimpsonⅢ级切除4例(20%)。在有视力下降的18例患者29只眼中,术后视力改善20只眼(69.0%),无改变7只眼(24.1%),加重2只眼(6.9%),其中术前单眼视力严重下降者术后均无恢复。翼点加纵裂复合入路7例中视力改善6例,无改变1例。结论:保护对视神经供血的穿支血管,注意肿瘤侵入视神经管情况,是视神经功能保护的关键。
谭可李锦平宋英伦王宇李涛郭鹏李雄王嘉炜王雁赵奇煌
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手术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mMCAI)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中心收治的61例mMCAI住院患者临床资料。61例患者分为手术组34例及单纯标准药物治疗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院及离院1年内的死亡率,离院时及离院1年后神经功能良好率。分析两种治疗方案在治疗mMCAI中的优劣及年龄、手术时间、优势半球病变对手术患者术后死亡率及术后神经功能转归的影响。结果: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有效的降低mMCAI患者的死亡率(P<0.001),但无法改变患者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早期手术可以进一步提高mMCAI患者的生存率(P<0.05);优势半球病变与患者的死亡率及神经功能改善与否无关(P>0.05)。结论:单纯药物治疗对于mMCAI的效果是极其有限的,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残率,尤其对于年轻的患者,早期手术远期效果较好。
王宇李锦平杨新乾宋英伦谭可李涛郭鹏赵奇煌
关键词:大骨瓣减压术大脑中动脉脑梗塞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并施行手术治疗的110例STB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ERAS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救治效果、康复进程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中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eurological Deficit Scale,NDS)]、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Self-Rating Scale,PTSD-S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致残率和致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NIHSS及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出院时,观察组SAS、SDS及PT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低于对照组的27.27%(P<0.05)。结论:基于ERAS的围手术期护理能提高STBI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解娇李锦平张伟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恢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